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德育:从无视生命到激扬生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真义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德育具有生命性,生命既是德育的原点,亦是德育的终点,德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当代德育无视生命:漠视生命的尊严,压抑生命的自主,忽视生命的体验,曲解生命的意义;时代要求德育激扬生命,即尊重生命的逻辑,引导生命的建构,体验生命的律动,提升生命的意义,从而回归德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2.
高校师生对高校德育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高校德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够明确,导致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效果欠佳;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研究较少,导致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足;高校德育课堂功利化倾向与生命教育格格不入;高校德育课堂教学缺失个别关怀影响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因而要挖掘高校德育课程的独特资源渗透生命教育;全面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素养;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4.
古代德育中,生命教育"抑"中有"扬";在近代德育中,生命教育"扬"中有"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德育中,生命教育在革命人道主义中发展;在建国初期的德育中,生命教育在继续发展中出现断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中,生命教育面临着褒扬和挑战。要促进生命教育的发展,在德育中必须要避免"整体主义"和"个体至上"两个极端;要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大力继承和弘扬人道主义原则;处理好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的关系,同时还应继承传统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现。现行德育范式应转向探寻生命维度,并视“生命”为思维原点,形成德育的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文章试图在多维解读生命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现。现行德育范式应转向探寻生命维度,并视“生命”为思维原点,形成德育的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本文在多维解读生命内涵的基础止,着重指出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现。现行德育范式应转向探寻生命维度,并视"生命"为思维原点,形成德育的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本文在多维解读生命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8.
生命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和本体论依据,德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为了人的生命的升华,因此德育具有生命性。德育的生命性体现在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功能、德育实践等方面。德育的生命性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德育生命观,使德育返璞归真,实现德育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生命化德育认为生命既是德育的原点也是德育的终点,更是超越知性德育的现实需要。生命化德育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生命意义,关注人生幸福,关注生活世界,关注苦难体验,关注道德事件。生命化德育是成全生命的德育,让生命在德育中诗意地栖居,是生命化德育核心的表达,也是生命化德育的最高境界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生命德育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生命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思品为主、学科渗透、适当补充的生命德育课程;建构分享体验的道德学习方式;打造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人本化德育,就是要突出人,突出主体的发展。它强调现代德育的本质不再是管理、控制和约束,而是人性的唤醒和个性的尊重,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生命的健康生长、生存、享受和发展。当前高校德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脱离实际、缺失个性化、忽视生命体验与感悟。促进生命发展的高校人本化德育从"人"出发,尊重生命主体;以生活为根基,遵从生命特性;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情感;通过贯彻人性化、生活化的德育途径,倡导生命个体的全面和多样化发展,最终促成个体道德自由、自主和自觉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美丽的,基于生命的德育是美丽的;成长是美丽的,关心成长的德育是美丽的;道德价值观是美丽的,能够欣赏德育是美丽的。”当看到朱小蔓老师的这番话时,我不禁感慨万千。是啊,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鲜艳的花,每一个生命都会美美地开放在阳光之下。  相似文献   

13.
生命德育是以促进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为宗旨的。而美与生命共在,审美是生命的最高存在形式。由功利化德育走向审美化德育是生命德育的追求与最终归属,审美化的生命德育是生命诗意栖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在秉持理性精神的同时,必须大力张扬人文关怀,做到生命在场。这是由生命对于人的价值、德育的性质以及德育人文关怀的特点所决定的。要做到生命在场,我们应努力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生命真知,开启生命智慧;体验生命活动,丰富生命情感;践履生命行为,养成生命善行。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大学德育文化的逻辑前提、现实基础及价值立场。当前,大学德育文化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灵活性,但现实德育文化中生命精神几近“空场”,使得“以德化人、以文育德”的德育文化意旨尚未真正实现。面对大学德育文化回归生命的实践诉求,重构彰显生命精神的大学德育文化内容体系,构建和谐的大学德育文化生命主体关系、打造大学德育文化环境,拓展生命实践活动、营造大学德育文化风尚,基于生命价值实现、有效开展大学德育文化成效评价,是促进德育文化与生命教育通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郝军燕 《教育探索》2012,(10):117-118
生命关怀是德育的核心价值,是德育以人为本的根基。德育的生命关怀的策略主要包括德育价值生命化、德育内容具体化和德育方式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人本德育是生命在场的德育,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尊重是人本德育的内在要求,它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在德育的目的、道德的尺度、德育的内容、德育的组织过程等方面均凸显人本性.以关注个体生命、追求人生幸福为终极目标的生命化的德育与人本德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生命化的德育是人本德育理论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审美视野中的生命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德育是以促进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为宗旨的。而美与生命共在,审美存在是生命的最高存在形式。由功利化德育走向审美化德育是生命德育的追求,审美化的生命德育是生命诗意栖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德育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命意识日益凸显。现行德育范式应以生命为思维原点,探寻生命维度,形成关爱生命的德育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在生命内涵多维解读的基础上,着重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同时,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20.
李姝 《政治课教学》2013,(10):68-70
生命化德育理论认为,生命既是德育的原点也是德育的终点,更是超越知性德育的现实需要。生命化德育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生命意义,关注人生幸福,关注生活世界,关注苦难体验,关注道德事件。生命化德育是成全生命的德育,让生命在德育中诗意地栖居是其核心的表达,也是其最高境界和追求。在学校教育中,不论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教师,我们都要努力让学生在生命化德育中提高自己的素质,为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打好基础。对此,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