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语文课堂只有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发展,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奏响生命的乐章。一、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生命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就是这一活动中的知识受体。因此,把丰富的课堂教学,简单地归结为特殊的认知活动,把充满活力的学生仅仅看做是知识受体。它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使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1.通过情境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命是个美丽的旅程,带领学生感悟生命,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叶斓教授的呼唤让很多教育者对学生这一特殊生命体有了新的认识。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这无可厚非。“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但是要关注学生,就不能忽视教师,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为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敬畏生命     
生命对于一个人犹如一张无需自己付费的单程旅行票,有长途的,也有短程的。人生如旅途,充满希望和神奇,也充满艰难与险阻。灾难犹如突如其来的驿站,无法逃避,冲破灾难的考验,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熠熠生辉。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要做生活的强者,在灾难面前,需要直面不幸的勇气,不做人生战场上的逃兵。这灾难的暴风尽管刮得那么猛,那么狂,强者的脸上始终留着轻蔑的微笑,他会在心里坚定地呐喊:尽管你吹得动我的躯体,却吹不动我心头的不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把灾难的嚣张气焰重重地踩在脚下。在精神…  相似文献   

5.
生命离不开能量生命,可说是一个天生的不稳定系统,它只有在不断使用能量的情况下、才维持住脆弱结构的复杂秩序——假设一旦能量供应中断了,那么这一套复杂结构将会逐渐趋于紊乱,于是生命也就终止了。所以学者一致认为:生命的存在,始终离不开能量!那么生物使用的能量有什么特殊形式吗? 大家都知道,活细胞只能在十分稳定的温度下进行活动,它既不能忍受高热,也不耐高电压。就是说像热能、电能之类,对它是无缘的。拿动物来说,它们能够利用的唯一能量形式,就是贮存在食物分子化学键中的位能了。  相似文献   

6.
汶川、玉树的地震灾难使人们认识到生命是一种相对于死亡的存在,现实一次次发出了对生命教育的呼唤。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其根本要放在丰富学生的人性意识,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相似文献   

7.
苗强是诗坛的边缘人,也是具有特殊生命体验的特殊而边缘的诗人。他对当代的冷漠、疾病和乌托邦加以诅咒,由于自我生命中的灾难——因脑溢血而瘫痪并长期失语,他重新学会了个人语言和公共语言之间的个体转换,以自己的坚忍不拔的写作、逐字逐句的写作,对那种世俗语言流的渲泻提出个体抗争。他目光所及,看到的是世界和个人的不幸和灾难,疾病使他获得了双重的看世界的眼睛,一重对内一重对外。他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生命意识,就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生命意识不能仅仅靠一些德育课来传递,高中语文也有责任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重视对生命的关怀。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一、在最佳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人作为个体存在是具有时空性的,周边生活的环境是人类展开活动的情境。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作品中  相似文献   

9.
尚俞君 《教师》2013,(25):74-75
生物学,其实就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理解和关注生命所依存的环境,尊重生命,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的内涵,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我们要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把握教材和课堂。引导学生直面人生的艰辛和灾难,正确解读死亡和竞争,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丽和神奇。从而珍惜生命。迎难而上,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0.
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活动主体是人,其真义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生命教育是德育永恒的主题,德育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生命,完善生命,提升生命,发展生命,精心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平台,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来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焕发热情,关爱生命,热爱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灾难教育不仅从技术上提供应对灾难的应急措施与应变能力,而且更以一种非常态的方式让学生领悟生命的重量,开启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进而构成对当下生命教育的启明.作为开展灾难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将其纳入常规化、系统化的生命教育领域,通过整合与渗透的方式使生命的无上价值与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导致数以万计的同胞家破人亡。那么多人的生活突然中断,那么多人的人生从此永远改变,这除了让我们感到震惊和伤痛外,还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有了重新的思考。我们应该把从灾难中得到的感悟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学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生命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生命教育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在对学生普及生命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的教育中,应更重视帮助学生提升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并从学校、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从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颁布,生命教育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以来,各省市中小学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活动,但对生命教育中的生死教育还比较陌生。四川汶川的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灾难提醒我们,生命是脆弱的。生死教育成了每个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把这种理论真正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一定会让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那么怎样才能把生命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呢?  相似文献   

16.
人是教育的、受教育和需要教育的生物。教育是一种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其真实意义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而进行的社会活动。"那么,教师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7.
这篇叙事类的佳作.通过地震灾区一个边远村落学校在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中的关老师和几个学生的行为和对话.有力地阐释了在灾难面前生命重于一切的主旨.同时也歌颂了关老师在危难时的对学生关注的壮举及解放军英勇救人的行为。文章思路清晰,叙事简明利落。本文作者主要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行文叙事.免去了许多繁琐的交代.表达出作者对“灾难面前生命重于一切”这一主旨的理解。言语简练,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正值花季的孩子永远地沉睡了,但在同一场灾难中,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所在的四川桑枣中学所有师生都幸免于难,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不懈的“生命教育”。这,让我们触动、让我们思考,生命不存,谈何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让小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则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范畴内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体验具有主体性、情感性、整体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过程。回归生命体验的教学要求:关照生命价值与生命的整体性;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让体验在教学中穿行;重视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的相关条件,如情感、自由、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祖书兰 《考试周刊》2013,(59):41-42
<正>生命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进而拥有美好人生。一直以来,农村中小学对生命教育这一教育方式没有全新的认识。其实,生命教育内涵极为丰富,它在学生生命活动中涉及情感态度、道德观念、价值体现等诸多因素。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除在《品德与生活》中集中体现外,语文教材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那么,在小学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