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学习与教学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学如何影响学习。教学与学习是彼此互相联系的过程,从而促成学习者发生改变。学习可以比喻为“反应增强”或“知识获得”或“知识建构”.这三种比喻所建议的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所在。学习时发生着三种记忆.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与之相配备的三种基本学习过程分别是选择、组织和整合。教学必须帮助学习者选择相关的信息.组织信息和整合信息。也就是说,有意义学习依赖于在学习中的积极认知加工或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2.
“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概念。语文学习情境从内涵来讲,是引发学习者经验重构的契机或条件;从外延来讲,体现为“三重经验”的同构式展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树立“情境范式”的教学理念,改变仅以激发兴趣为目的的单一情境,创设贯穿探究全过程的系列情境;其次要凸显语文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以语文知识的“发现—迁移—评价”促进动态的思维发展;再次要构建“多重对话”的学习共同体,包括与语文知识对话的认知性学习共同体以及与他者对话的交往性学习共同体,进而与自我对话促进经验的发展与重构;最后要彰显“语言运用”的学科实践内涵,教学若是离开了情境中的“语言运用”也就悖离了语文。广大语文教师当以语文学习情境为实践支点,以真正撬动素养导向的语文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3.
大量学生直接利用ChatGPT生成作业,导致“智能知识喂养”的浅层学习新问题。如何促进人机协同深度探究性学习,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人机协同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涟漪拓展探究法,提出了人机协同深度探究性学习模型及其教学模式;以ChatGPT和QQ系统为基础开发了人机协同深度探究性学习系统和智慧助教,为学习者提供任务提醒、持续会话、学习评价和知识聚敛等功能。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一章作为教学内容,检测上述模式的效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及其系统能够显著改变学生的学习绩效、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态度、自我效能感和内在学习动机,但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外在动机的效果不显著。为促进该模式与系统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从在地化知识转化、人机认知冲突启动、人机协同探究学习理念树立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学习迁移对英语新闻词汇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学习都会受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的影响.同时,后继学习也会反过来对先前学习造成影响,从而改变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模式.本文从学习迁移的角度,分析了英语新闻词汇习得过程中的顺向和逆向迁移,以及正迁移和负迁移,并总结出若干规律,以期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重大影响。ChatGPT赋能教学,推动教学模式从“师-生”二元结构转向“师-机-生”三元结构,促进教学内容从人工生产转向智能生产,催化“知识+素养”的测评模式;ChatGPT赋能学习,推动学习空间泛在化,满足学习过程全覆盖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人机协同的学习模式;ChatGPT赋能育人,推动育人理念转向高阶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培育,创新学科融合的育人模式。面对ChatGPT引发的冲击,我们要充分重视、冷静思考、积极应对,既要加快发展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高水准竞品,又要深入研究人机协同的智能教育学规律,妥善处理教育的变与不变、公平与效率,以及技术的专用性与通用性等重要关系,正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引领教育体系结构与运行机制变革。  相似文献   

6.
工作世界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强调雇员的学习能力,未来的雇主需要的是“会学”而不是“学会”的雇员,因而,不断获得新的技术并把己有技术运用于不同环境的能力,成为现代雇员的必备能力。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然而如何提高呢?认知学习理论关于思维过程和学习行为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认知学习领域的变革1.思维与学习过程观。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思维是人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处理系统,是学习环境与学习者问题解决行为的中介与调和。相关研究发现,学习者信息加工过程的方式与他们的学习后果有直接关…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网络教学关注现有知识的重复和传递,Wiki技术提供促进新知识生成的平台。将包含了建构主义、协作学习和关注学习过程等教育理念的Wiki技术应用于网络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共建、网络协作学习和网络学习评价,有助于将网络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语文教学中的反省认知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中 ,我们提倡“为迁移而教” ,但教师教给学生的迁移 ,主要是陈述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移 ,不重视认知策略的迁移。认知策略是指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技能。要“学会学习”、“学会思维”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显得相当重要。而认知策略的训练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景中迁移的程度 ,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的反省认知水平。反省认知是指有关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 ,负责对其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协调 ,换句话说 ,反省认知就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就是跳出一个系统后再观察这个系统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9.
学习空间是学习者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主要分为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网络学习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虚拟网络学习空间不断拓展。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的最新代表,具有高通用性、强认知性、多情境性等诸多特点,理论上有利于交互性学习空间和个性化学习空间的重新构建。在教育实践中,ChatGPT的高通用性有利于教育各主体协同构建交互性学习空间。此外,ChatGPT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具有强认知性,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空间的构建。新技术的出现,给教育实践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难为之困。开发者在引入ChatGPT类学习工具时,要特别注意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虚拟学习空间对真实物理学空间的挤压问题以及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即是学生已形成和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的集合构成体。这里我们把每一个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之为认知变量。任何迁移的实现都是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为学习背景,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活动,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学习者认知变量是影响迁移的关键性因素,认知心理学提出了三个对学习的迁移有重要影响的认知变量:(1)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简称“可利用性”);(2)学生新面临的知识、问题与和它相关联的原有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在内容和组织上的可辨别程度(简称“可辨别性”);(3)学习者原有认知中起固定作用观念的  相似文献   

11.
继续教育体系中的深度学习评价的构建与完善为教育者与学习者提供科学准确地反馈指导。通过构建以学习者学习效果、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教学支持三个维度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在继续教育网络学习中的认知水平、情绪情感、思维水平、行为能力。从目标取向、过程取向、技术取向、结果取向和教学取向五个方面对网络空间深度学习评价实施,促进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者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以推动学习者改变学习行为形成有效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2.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以情境性的、结构不良问题为核心,以描述与定义问题为导向,构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过程模型,其问题对学习者的学习发挥导向、监控和评价功能。PBL模式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需分析外部情境条件、学习者内部条件和问题特征等因素,与传统教学相比,PBL尤其关注师生关系的定位,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远程学习打破了时空界线,扩大了受教育范围,逐步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中的学习者分离,学习的个别化使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如何让远程学习更有效,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加强不同地理位置的学习者的交流、合作和竞争,通过网络利用集体智慧为学习者创造良好健康的网络虚拟社区.文中从环境、组织、学习资源、互动过程和认知工具这五方面,探讨了如何设计网络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9,(3):25-31
目前,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但关于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少。为探究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文章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知识迁移的阻隔;接着,文章详细梳理了知识迁移的内在逻辑:学习者必须在联结大脑与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理解性学习、激活记忆中的知识、反思与批判性思维、提取与应用知识,最终才能顺利地实现知识迁移;然后,文章阐释了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以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的指向关系为依据,深刻剖析了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的路径。探究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可以推动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进一步融合,并为互联网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编程课程的深度学习具有一定的领域特殊性,体现为学习者深度应用编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程序设计策略构建与编程自我效能感培养。项目式编程学习不应局限于学习者对于领域知识的理解与配对应用,更需要关注学习者在项目驱动的编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程序设计策略的构建与迁移。本研究以优化设计项目式编程学习为核心目标,融合编程领域深度学习的特殊性,构建项目式编程学习“四层”过程模型;基于编程方案生成与评估以及程序设计策略构建等过程,梳理编程项目设计原则;结合程序设计支持技术、阶段性结果及启发性问题,结构化地设计促进学习者有效完成程序设计的项目支架。学习者自我感知的程序设计策略水平和编程自我效能感在前测与后测中出现了显著性差异,验证了编程项目设计原则与项目支架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当教育者以批判性逻辑和局域经验性认知为基础,将注意力放在ChatGPT等生成性人工智能的异化利用上时,可以很轻易地挖掘其所引发的教育质量失控、运行失序、伦理失调、认知浅化、创新堕化等外在异己性风险,成为自觉公开或隐蔽抵制的“技术幽灵”,容易形成一种基于自我选择和自我强化的新的不平等。从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呈现的强情境化、重整合化、凸显个体差异性和内蕴批判精神的特征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为学习者重构空间、重建内容、重塑能力、重调过程、重建评价等,为破解单一知识来源、冲击标准化场域、打破封闭式教学和突破外在表现评价等教育异化现象提供“解决工具”。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利好”转化需要以理想课堂建构为追求,建构人与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实现共生成长的生成机制。对此,基于动机类别和联结机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转化机制区分为顺应型机制、响应型机制、主动型机制和建构型机制,旨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动机和联结机会,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科学应用,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从“失序”到“有序”的应用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一、情境式教学的基本原理   情境式教学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原动力,学习者将根据个体原有经验进行知识建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学习者创设进行情境学习的环境.同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情境式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关注内部生成,“社会性”学习,“情境化”学习.  相似文献   

18.
ChatGPT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是双重挑战:ChatGPT对于基础教育的挑战,基础教育之于ChatGPT的挑战。就ChatGPT带给基础教育的挑战而言,带来的是对基础教育之“基础”的颠覆性变革,既是根本性的颠覆,也是体系性的颠覆。就基础教育带给ChatGPT的挑战来说,需要通过反向思考,回答三个根本问题:一是ChatGPT改变了基础教育的一切,但基础教育能否改变ChatGPT?如何改变ChatGPT?;二是什么样的技术变革和ChatGPT,是能满足基础教育需要、符合基础教育规律的技术变革和ChatGPT?三是基础教育变革能否,以及如何改变、甚至颠覆以ChatGPT为代表的技术变革之基础?最根本的颠覆方式:是为ChatGPT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立法”,立教育之法,包括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思维。  相似文献   

19.
教学之目的在促进学生之学习。有效的学习过程和显著的结果性体现构成学生的深层学习。深层学习关注学习者认知发展和深度参与。内驱力强、学习者参与度高是深层学习的外在体现。深层学习视域下中学阶段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阻点为“教”和“学”双方面投入度不足、知识灌输和认知发展不匹配、学业评价欠完备等。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要解决教育根本问题还需回到教学“根部”,创造多元性、批判性学习环境,实现学生自主参与性、学业评价多样化体系,旨在完善中学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ChatGPT具有“大力出奇迹”的暴力美学特征,以其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正在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通用大模型作为一种代具性技术,能对学习者进行“武装”并缩小知识弱势者与他人的差距。同时,作为一种超级工具,通用大模型有望掀起新一轮知识革命。但通用大模型蕴含巨大的破坏性效应,将给教育带来紧迫的异化危机。通用大模型的灌输性输出与教育庸俗化紧密勾连,在这一情境下,学习者可能面临认知结构的浅薄化与认知思维的同质化等风险。通用大模型使用过程中的身体离场现象可能吞噬学习共同体,使学习者难以与身边的人和事物建立真实有效的交往关系。通用大模型的对话式学习模式可能带来教育价值的坍塌、新型数字权威体的崛起、平台资本的意识殖民化等风险。未来,需要根据不同情境采取辩证性行动,积极发挥通用大模型对教育生态的正向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