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进行调查和评估,是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9所全日制中学1748名中学生样本,通过实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问卷,调查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现状和特点,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有效满足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评估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是心理健康服务的起点,是保证服务体系善用其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群体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取决于公众实际与理想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客观要求,后者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心理健康服务量。评估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方法主要有常规结果评估、消费者调查、需要评估的三角测量、构建统计模型和总人口调查。然而,以往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概念界定与评估方法过多地关注了病人群体,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探讨普通人群在预防心理疾病与维持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和谐与养成健全人格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市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是社会各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州市各区585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初步获得市民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和特点的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心理健康状况评价较为良好,其心理健康状况客观评定得分为5分及以上者占总人数的9%,83%市民对自己的心理或精神健康状况评价较为积极;市民虽然需要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但在接受心理健康的服务意愿却不是很高.政府、社区、大众媒体都要积极发挥自身力量,以提高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教育服务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目标,能够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根于学生当中,得到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的调查表明:整体而言,农民工缺乏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意识,倾向于选择医院为自己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生活压力和生活质量对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影响较大,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对其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影响较小。两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现状有所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意识略强于第一代农民工,且对由互联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明显强于第一代农民工;两代农民工最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差异。调查结果说明,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可通过预防解决的一般心理问题,如及时发现并给予预防,则可以妥善解决,相关机构应致力于提高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意识,加强他们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理解;并依据两代农民工的特征,通过多种渠道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教育服务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目标,能够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根于学生当中,得到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服务工作,该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调查了534名在校大学生。结果如下:(1)大学生最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压力调适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2)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最愿意寻求同学的帮助;而对“辅导员的心理辅导”采取较消极的态度;团体心理辅导这种经济、有效的心理助人形式还未得到大学生们的认可。(3)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辅导持接受态度,但出现心理困扰时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只占很小比例。(4)大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心理服务项目是心理健康讲座和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传承社会文明的重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更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频频出现危机,国外文化的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等因素,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通过对广西5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研究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并从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服务机构等方面对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机构、人员、内容、态度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总体而言,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强,对各种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选择较广泛,对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有着广泛的需求,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需求排在首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在性别、年级、专业及居住地方面存在差异。应该加强地方院校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特别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强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协作,构建地方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环境,特别加强人际关系、学业和职业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关注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加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力度。  相似文献   

11.
王倩 《教书育人》2008,(5):105-106
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又面临脱离父母、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等众多问题,很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需要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取决于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对策,有效对策的提出取决于对心理问题的准确判断^[2]。但是,目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研究的常用工具多是国外引进,且不是以大学生为适用对象,所以研究的效度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编制一套科学、客观地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每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中可以发现,高校在心理健康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本文从层次需要理论视域下探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方向,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6个城市、样本规模为2665的问卷调查数据,考查我国民众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及影响国民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6.3%的个体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他们接受心理健康专业服务的水平低,没有寻求过专业服务的占55.9%。心理健康教育是最突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类型。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最直接的的目的是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6个城市、样本规模为2665的问卷调查数据,考查我国民众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及影响国民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6.3%的个体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他们接受心理健康专业服务的水平低,没有寻求过专业服务的占55.9%。心理健康教育是最突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类型。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最直接的的目的是缓解压力、其次是促进个人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最后才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网络、面谈或面诊是选择比率较高的心理健康服务途径。82.7%的个案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帮助时遭遇到困难,主要是不知道哪里有专业服务(39.8%)、费用太高(31.9%)、获得服务不便利(23.5%)和没有时间(23.0%)。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教委的有关调查和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需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评估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从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评估的方法、内容、意义等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评估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基于文献研究、深度访谈、专家咨询编制《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自评量表》,并对福建省7所高校的5377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家庭环境及不同社会角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应把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建立有效的心理育人新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授课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367名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同的需求;体验活动和案例教学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授课形式;大学生认为,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9.
需要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本文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大学生需要结构问卷”,对三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基本需要中,强度最大的四位需要依次是求知的需要、自尊自立的需要、友情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强度最弱的四位需要依次是性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权力的需要和躲避羞辱的需要。从总体上看,大学生需要结构是积极健康的,但大学生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年级和性别差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全面了解大学生的需要结构及个别差异,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3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文章认为建立符合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