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孩子跳起来摘果子”,这是我国近些年流行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的一种否定。然而时至今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孩子跳起来摘果子”是否有失偏颇?孩子们除了“跳”,就没有别的方式摘果子吗?我为此做了这么一个游戏:在碗口粗的樟树上挂了一个红苹果,离地约1.8米,让学生自己去“摘”。当然,我没有告诉他们怎么摘。第一个摘果子的是位高大的男生,他一伸手就成功了。第二个是位稍矮的女生,她也想伸手摘,可是够不着。她想了想,使劲往上一跳,摘到了。第三个是位更矮的女生,她先是伸手后是跳,均未成功。她在树下思考…  相似文献   

2.
蒋蓉 《湖南教育》2004,(12):7-8
教育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学会想象和创造,也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灵性。在过去,我们的教育强调比较多的是认知世界的认知因素,过于注重让学生“摘到果子”,而忽视学生是如何“摘到果子”的,也就是忽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体验、忽视学生个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学会想像和创造,也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灵性。在过去,我们的教育强调比较多的是认知世界的认知因素,过于注重让学生“摘到果子”,而忽视学生是如何“摘果子”的,也就是忽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教育工作者费尽心思、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取“果子”的情形: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升学重奖……结果是“果子”获取了很多,学生不堪重负, 但他们既不知道为什么要获取“果子”,也不知道“果子”到底有什么用。 人们常常感叹,我们的教育太浮燥,太急功近利,太急于求成,总是习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量多地获取“果子”,教育者并以此来体现自己教育的功绩。殊不知,在这种“速成”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根本来不及品尝“果子”的滋味,来不及享受获取“果子”后的快乐,因而也就失去了获取“果子”的兴趣和热情。古人…  相似文献   

5.
“跳起来摘果子”是人们对思维训练的一种生动、形象的比喻。“跳起来摘果子”的含义包括:其一,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果子”的价值,。激起学生“摘果子”的兴趣和欲望,即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思维的启动阶段。其二,这些“果子”并不是伸手就能摘到,要摘到“果子”,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又不是可望而不可及。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摘到“果子”以后产生一种满意感和自豪感,进而诱发他们继续摘果子的欲望。这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摘“果子”是十分重要的,任何包办代替将使这一工作变得毫无意义。其三,摘“果子”的关键是“跳”。只有既想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这个理念之中.就明确了学生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关系和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根据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我国的“跳一跳.摘果子”教育理论.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为其设置这样的一个学习平台.让他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暗示了“果子”是教师或家长预设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或家长总是会为学生预设“果子”的,书本是“果子”,教学目标是“果子”,价值引领也是“果子”。为孩子预设“果子”是教师或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师或家长不为学生预设果子,,而只谈学生主动探  相似文献   

8.
一、广度和难度提问既要有尽可能大的广度(面向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提问的难度要控制在“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也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的水平上。即提出的问题应遵循少数学习“尖子”经独立缜密的思考能够解答;多数学生包括学习后进生经老师不同程度的点拨后也能答出的原则。过易,广度虽大,但学生没有兴趣;过难,不仅广度不够,而且不能让学生品味到智力角逐的乐趣,两者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表述,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明确课标要求,把握教材,还要透彻地了解学…  相似文献   

9.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10.
一、广度和难度 提问既要有尽可能大的广度(面向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提问的难度要控制在“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也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的水平上。即提出的问题应遵循少数学习“尖子”经独立缜密的思考能够解答;多数学生包括学习后进生经老师不同程度的点拨后也能答出的原则。过易,广度虽大,但学生没有兴趣;过难,不仅广度不够,而且不能让学生品味到智力角逐的乐趣,两者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表述,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明确课标要求,把握教材,还要透彻地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1.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这种方式一直受到各地残联及特殊教育机构的重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对于那些一直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孩子而言,如何让他们也能享受普通教育的优质资源,让他们也有机会和健全孩子共同上课,彼此促进,携手发展,这在特殊教育研究领域还略显薄弱。基于这样的认识,南通市特殊教育中心与南通市五山小学联合开展了“残障学生双班安置”的课题研究,每周定期带特教中心的视障学生去五山小学上课,由特教学校老师全程陪同,  相似文献   

12.
王敏勤 《天津教育》2006,(12):21-22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近年来议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什么会出现倦怠问题,人们找出了许多理由,如中小学教师的负担过重,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备课、辅导、批改作业,有干不完的活儿,还有质量检测、升学率的压力等。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奋斗目标的迷失。工作累与职业倦怠不同,许多科学家没有假期和星期天的概念,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累肯定是累,但没有出现职业倦怠问题,这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科研成功的愿景在吸引和鼓舞着他们工作。反思目前有些中小学教师,有的职称评上了高级,奔特级教师还比较遥远,奋斗目标变得模糊,逐渐倦怠起来;有的对教师这份工作本来就没有兴趣,觉得与孩子打交道没有大的出息,干不出一鸣惊人的业绩,自然也倦怠。如何使每一个教师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基本思路。在这方面,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的做法给我们许多启示。一、让每一个教师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近的发展目标,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不跳能摘到果子,会助长人们的懒惰思想;如果跳一跳仍摘不到果子,人们就会失去信心。其实,教师也需要有一个“最近...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暗示了“果子”是教师或家长预设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或家长总是会为学生预设“果子”的,书本是“果子”,教学目标是“果子”,价值引领也是“果子”。为孩子预设“果子”是教师或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师或家长不为学生预设果子,而只谈学生主动探索(学生探索什么?)是没有意义的。我认为教师或家长预设“果子”与孩子主动探索没有什么矛盾,果子是目标,主动探索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主动探索往往依赖于鲜明的教学目标,主动探索的动力也往往来自鲜明、有意义的目标。至于“果子”是怎么预设的,是藏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我受邀至一所校外教育机构担任五年级英语教师。该班为“强化班”,即一些英语成绩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后进生甚至顽皮的学生组成。刚接班时,辅导员陈老师给了我一张名单,上面密密麻麻的列举了5、6个学生的名字。她告诉我这几个学生“各有千秋”。常常欺负新老师。尤其是一个叫“沈俊文”的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甚至还会和老师打架。而一个叫“鲁耀伟”的孩子长得高高大大,常常上课起哄,扰乱课堂。历任许多老教师也对他“束手无策”。陈老师让我一定要“厉害”点。先给这些孩子一个“下马威”。上课前的晚上,我左思右想,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这些孩子“震住”呢?面对这样校外教育中常见的“强化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27):9
@朱永新:一个好老师,是将根扎在教室,把心献给孩子,与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在今后仍然瞧得起的老师,而这与论文专著关系不大。幸福的生活,需要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在教师节前后,能从一个学生的祝福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的欣喜,谁会觉得教育工作是苦役呢?  相似文献   

16.
魏美红 《山东教育》2003,(27):43-43
育家长如何走进我们的教育活动?我们每年五月份都要鼓励家长积极申请“助理教师”职位。我们把“入选”的家长编排到班级和老师身边,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制作教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上课——意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来。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助理教师”的指导工作,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考验。毛毛妈妈在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后,感慨地说:“一个简单的字,一句短短的诗歌,经老师的嘴一念,在孩子眼里,会变得那么神奇!以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可教,现在才明白是我们家长不会教,真该好好学学。”孟…  相似文献   

17.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课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些天真无邪的天使们?我思索着、思索着。给孩子一“个红色”的课堂“红色”:热情、充满激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造就的。我常常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只要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课的老师都会有这种感受:窦老师一上课,学生的眼睛就发亮,听课老…  相似文献   

18.
如何顺应教育优先发展的世界竞争潮流,如何贯彻深化教育变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分层小班化”教育的科研课题,作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尝试,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探索适应教育改革之路。我校地处徐汇区南、北片交汇地带,生源质量差异性较大,传统班级授课制无法解决好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很难根据每一个学生“最近发展区”施加切实的教学影响。怎样让好学生从“吃不饱”,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让中  相似文献   

19.
邱秀银 《山东教育》2005,(25):28-28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为“合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理解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比本领》是本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金丝猴和梅花鹿比赛谁的本领大,能最先到河的对岸摘到果子,但凭自己的力量谁也没有能力摘到河对岸的果子,后来通过合作终于成功。其实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就是认识合作重要性的过程,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也就是学会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校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的。因而,“上课”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方式。而当今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常常伴随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我们应将有效教学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期望和底线要求。那么,有效教学该从何处下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