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体育课堂作为学校体育的主阵地和全民健身的基石出发,提出了体育健身的价值观念与学校体育课堂构成的改革;学校体育教学要以培养新世纪人才为核心,转变学校体育教育观念,以积极健身为准绳,建设和谐体育课堂的基本框架;把健身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课中,为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今学校体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逐步摆脱了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基本格调和模式化得体育教育体系,渐进形成“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结合快乐健身的教学目的和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快乐体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在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以游戏论和学生立场论等为主要依据来编写快乐体育教材;广泛进行快乐体育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让学生不断掌握技能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吴东灿 《新疆教育》2012,(4):130-131
在新课程教育体系的实施下,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中学体育教育针对的是青少年,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面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学体育教育创新尤为重要。因此,在针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不断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为核心,充分根据初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如何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的终身受益目的,必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情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个性化培养,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体育术中的“术”,有学问、技术、方法的含义。体育术是人们运用已掌握的具有健身性和社交性的体育手段,达到强身育人目的的学问。本文提出,把与体育有联系的公关知识技能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重新构建由运动术、健身术和公关术三结合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体育术的重构),培养人才的健身能力和公关能力,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与世界教育发展“通航”。(一)教学思想的重构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已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强身为中心转变,教学内容出现了运动技术与健身术相结合的趋势,这是好的趋势。因为体育与教育一样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它不能完  相似文献   

6.
余曦 《考试周刊》2010,(7):138-139
针对目前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以“竞技化为中心”的现象,本文作者以中南六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与体育课的教学大纲为研究对象,认为教师目前应该积极主动地对以往所形成的以竞技化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淡化竞技化教学注重健身和人文精神;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多样的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体育教师本身的观念要转变,体现出“以人为本,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教什么”的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学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发展(向健身性与文化性方向发展、向主动性与娱乐性方向发展、注重人文精神方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频繁,本文通过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肯定的同时,也指出几方面的不足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时既要展示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也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为导向,以发展学生身心基础素质为目的,以体育教学的具体方法为途径,架起了高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教育相结合的桥粱.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体育教育要以人为本,淡化竞技,重在健身,养成自我锻炼习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在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模式主要因素进行透析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该针对学生专业特点,以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出发点,将高职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建设现代化的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实行新型的体育教育模式,改革体育教学体系,使其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但是长期以来体育的教学评价中大多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只强调学生运动成绩,把重点放在了体育的功效性上。本文从师生的交往模式出发,论述"以人为本"教育价值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提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评价对策,建立起着眼于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要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要坚持学校体育的活动性质,要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的道路。根据以上原则本文提出了以人为本、淡竞技、重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尽快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钱冲 《教师》2012,(34):46-46
21世纪,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将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教学的主旋律。体育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就要转变传统固有观念,并且从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发展更新,只有这样,体育教育才能在新时期获得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文章首先浅要概括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然后再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体育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提升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全面分析"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影响的基础上,结合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相关原则,并提出了基于"以人为本"的职业高中体育具体教学策略,以便为更好地推进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引导。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体育态度、体育健身意识和形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许多不足,文章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转变教学和评估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教学形式和内容、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提出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已然将德智体美劳多项发展作为提升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培养方向。新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更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终身制为发展方向,结合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现有情况,本文就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程内容的创新设计展开分析和讨论,以期达到构建较为完善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构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校要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和科学健身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的新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新教学体系强调,在授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淡竞技,重健身,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由运动负荷引起的人体机能内部变化,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获得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8.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怎样搞好干部教育的体育教学,使之尽快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身、体闲娱乐的需求也迅速增长,把群众健身作为体育工作的基点和重点是民心所向.而学校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的基础,这项工作搞好了,对发展体育事业,推动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以学校终身体育为目标,来培养教育学生.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学校体育课程为突破口,以人生命教育为视角,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分析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理念的缺失着手,进一步提出以生命教育为核心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体育课程中教育模式、知识结构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而剖析二者的关系,找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95 年,我国推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强调:“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全民健身理念为指导,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发展,也关注学生健身习惯与运动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热爱运动、擅长运动、坚持运动的良好运动品质。本文结合个人学习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针对全民健身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展开创新思考与实践,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小学体育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