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渠道.企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如能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充分挖掘、利用好企业的德育资源,则不仅可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内容,有特色,有实效,而且可以收到“近水楼台先得月”,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什么是企业德育资源所谓企业德育资源,就是企业所独有的可用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原材料,大体包括企业本身、企业人才、企业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研究是指对学校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于学校德育过程的研究.开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研究,有利于彰显学校德育意义,促进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实现;有利于完善学校德育功能,构建德育新模式,为德育过程创设德育体验情境、开展体验活动带来丰富的资源,实现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学校德育研究的有机结合.湛江雷州半岛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特色鲜明,其中以雷州文化为代表的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长期为当地学校德育实践所应用.实践证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学校转变德育方式,改变学生的德育习得方式,促使学校德育生活化、形象化,合理建构德育资源和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话语     
《天津教育》2011,(3):3-3
“和谐德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教育。”“应充分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包括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名人资源、英模事迹资源、建设成就资源、节日文化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文化德育模式,就是基于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文化中的德育资源,用文化来引领德育,用文化来浸润德育,发挥文化引领、认同、固化、传承的作用,使德育走进人的心灵,走进人的精神,走进人的生命,从而达成“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根本目的。文化德育模式较之其他德育模式有其关注生命、尊重人本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分析其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认知、定位与开掘;分析大陆高校德育课程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认知、定位与开掘;比较台湾“通识教育”与大陆高校德育对中国传统道德资源的认知、定位与开掘,思量两岸高校德育改进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化是学校德育用之不竭的宝库。灿烂悠久的盐湖文化,为我院德育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藏。我院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育人环境;汲取乡土文化精髓,充实德育教学内容;以乡土文化活动为载体,拓宽德育途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吸收企业文化;结合专业,加强道德践履,固化道德品质;发扬蒲剧文化,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校园德育成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从定义“德育日历”的内涵入手,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探讨了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清明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以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对雷州半岛“反侵略”爱国主义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分布状况的调研及其德育意义分析,结合湛江学校德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探求地方爱国主义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德育过程的理论意义及其实践价值,为学校利用地方历史丈化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观照和途径方法,以祈更好地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提高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地区有着瑰丽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厚的佛教文化资源、光荣的红色文化资源、淳朴的乡风民俗资源以及奋进的社会发展资源等。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慈善教育、人文人格教育等德育活动,从而实现德育资源的本土化,使德育更贴近学生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心理。在德育过程中,学校要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性,浓厚校园乡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德育文化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德育理论和德育实际结合的指导思想,走出误区,从传统德育文化、中国现代德育文化和西方德育文化中不断挖掘、整理和创新德育文化资源,探索一条既能学习西方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古代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方法对此都有所体现.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的深入挖掘,探索出传统文化运用于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德育资源的"古为今用",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密切联系,持“生活即德育”的大德育观。对于中国传统德育,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和古为今用以及综合创新的方针,给以创造性发掘与现代化转化。坚持尊重传统德育资源与发掘传统德育资源,源于继承传统德育资源与超越传统德育资源相统一的原则,赋予传统德育资源以新的生命,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新德育。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为中学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中学生的道德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中学德育的发展趋势表明,传统文化资源的运用与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表现出多种类型,学校个案的成功经验,为运用和开发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社区文化资源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社区文化资源德育转化是高校德育实效化的需要。文章从理论上廓清社区文化资源德育转化应遵循的原则;从实践上厘清社区文化资源德育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德育意义的物化形态历史文化资源是相对于精神形态的文化存在而言的文化存在,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文化中的物质形态(包括固化形式)文化存在。雷州半岛中可以用于教育的物化形态历史文化资源是学校德育的常用资源,通过对雷州半岛物化形态历史文化资源的阐述,深入分析物化形态的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德育的意义,结合物化形态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德育过程的实践探索,探寻学校德育如何有效利用本土物化形态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长期以来德育理念、要素、过程及其相应价值观的批判性考察和对大学文化内在特质的理性审视,大学文化作为德育场具有三个思维向度,即基于复杂性思维对灌输德育理念的超越,基于系统性思维对机械德育要素观的超越,基于非线性思维对线性德育过程观超越。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作为德育场的大学文化的基本特征,将提炼作为德育资源的大学文化、构建作为德育情境的大学文化和彰显作为德育理念的大学文化归纳为释放大学文化德育场的原则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化哲学提供了超越传统德育课程理解的实体本体论与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方法基础。通过对德育课程知识"空壳化"、德育课程资源"单一化"与德育课程实施"无人化"的现实批判,借鉴文化哲学的方法原则,提出德育课程变革就是摒弃教授化德育课程走向学习化德育课程,确立学习化德育课程知识观、德育课程资源的整合观与德育课程实施的学习者本位观。这体现了学习化德育课程的人本取向,确立了学习化德育课程提升人的精神生命的文化优化实践活动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密切相关,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源于文化又服务于文化。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为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为其开辟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但由于多元文化是一个新生的事物,用文化的视野关照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误解,使德育课程资源开发面临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拓展德育文化的丰富资源,用合目的性的高职德育文化内容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德育文化行为识别(BI)构建的主要指向。重点从德育文化内容的角度,提出了高职德育文化行为识别体系的构建措施:夯实校本德育文化、挖掘区域德育文化、传承传统德育文化、对接职业德育文化、萃取异域德育文化、拓展网络德育文化。  相似文献   

20.
德育作为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形态,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为其提供了深厚的内源性发展动力。只有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汲取“母体”的生命养分,德育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内源性的、真正的发展。德育的现代化,应借助“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升其价值意蕴,突破对道德个体德性发展的单独关注;重新诠释传统的整体性思维,并运用于德育问题的思考;借用“三位一体”的传统模式建构新德育体系;并以理想人格的确立作为德育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