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继明治维新时期和二战结束后的两大教育改革之后,自20世纪80 年代开始,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不减,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针对新的国际形势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称为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是社会和教育自身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是日本教育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完善。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本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20多年期间,有关的审议会、调查研究协作者会议等机构或团体相继抛出一系列要求教育改革的咨询或研究报告,其中1971年6月的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和1984年8月~1987年8月间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四次咨询报告都宣称要进行继明治初年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次教育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并提出了涉及广泛领域的囊括性的改革方案。特别是继临教审咨询报告之后文部省还特别设置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和实施本部,具体负责改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教育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进步,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教育在配合经济发展上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教育之中,日本教育确实是佼佼者,已取得不少成就。 综观日本教育百年史,曾有过两次教育改革,一次是明治维新期间,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前,中曾根又提出了第三次教育改革,并把教育改革与行政改革、财政改  相似文献   

5.
一、当代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管窥 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掀起了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提出了以重视个性、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和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等时代变化三个原则为中心的新教育理念。表现在基础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日本战后第三次大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的大学发展经过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第一次改革与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第二次改革以后,90年代初开始进入了第三次改革时期,第三次改革以大学内部体制改革与教育改革为中心,正在探索建立适应21世纪的新的大学制度。本文着重分析了第三次大学改革的过程及高度化,个性化,活性化之改革特点。  相似文献   

7.
透视日本的"博士过剩"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课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一直低于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却出现了令人奇怪的博士过剩现象.而且,这一现象经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和"研究生院重点化试点"等改革措施,亦未见明显成效,现在它已成为困扰日本课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跨世纪问题.本文通过对日本博士过剩现象的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在深化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尤为重视道德教育,并将"心灵教育"作为日本21世纪学校德育改革的核心,以期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幸福国民。  相似文献   

9.
目前日本正在蓬勃开展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是在十多年前开始的.早在1971年,日本文部省负责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供咨询的中央教育审议会呈交了一份题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的报告,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发展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建议重新制定教育发展计划,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所谓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因而被看作是改革的第一份重要文件,从此,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浪潮开始猛烈地冲击着日本诸岛.到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呼吁改革的要求更加高涨,各行各业都开始关心、讨论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1979年10月,设在东京  相似文献   

10.
日本教师教育改革与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6月11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正式向文部大臣递交《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的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的咨询报告,以此为蓝本开展了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实践表明,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进程是缓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可以这样说,从1971年至1983年的十余年间,教育改革主要是在学校设置、教学内容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些变化,在职业技术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有些进展,而在教育理念、体制和结构上却变化不大,教育上的问题依然很多,且有增无减.这个形势,同80年代初提出的“科学技术立国”战略是很不相适应的,教育改革具有更大的迫切性.为此,当时的中曾根首相  相似文献   

11.
Chomsky的TG理论(生成语法)以其极强的解释力成为当代语言学的主流,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在分别介绍TG理论中的"格理论"和"题元理论"的基础上,以英汉"被动结构"与"非宾格现象"为例,对它们的生成进行解读,望能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的困惑,并再次论证了TG理论在语言解释中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梳理了"研究生院"与"研究生院制度"的内涵,并从理论上理清了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研究生院制度确立以及发展的历程,并时我国现行"研究生院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从组织结构的视角来完善研究生院制度,进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我们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华盛顿·欧文、库柏、梅尔维尔这些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的所有经典之作,却规避了浪漫的爱情,马克*吐温和惠特曼的代表作也是无爱无性的世界.这与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环境和未予开发的自然环境有关.美国富强后,以女权主义和女性解放为背景,美国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却是另一番景象,"甜蜜野蛮"成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4.
"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莉 《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13-1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多年来.众多的研究者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培养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本文对上述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以促进“双师型”教师研究体系的进一步建立。  相似文献   

15.
"就近入学"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诸如择校的不和谐之音。一贯的“就近入学”原则遭到了少数人的怀疑,“择校”现象愈演愈烈,这已在教育实践中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理论上探讨该问题极具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以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东西"由短语词化而来。"东"、"西"的"坐标"引领作用是"东西"词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常用"东西"之来源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方位名词"东"、"西"句法功能因句法结构"东西X"中"X"的省略而造成的由指称向指代的转变上。转喻机制是促使"东西"词化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要彻底转变观念,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教学观.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旨在阐述"活动"及"参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用以指导实际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主题”和“科学观念”是制约《科学》课程内容的两个要素 ,本文介绍了两者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1 提出问题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那么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还是RNA?形成假设:小组讨论,蛋白质鉴定的方法,让唾液淀粉酶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若能产生紫色物质,则可说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反之则是RNA.  相似文献   

20.
杂志作为一种文化信息的工具,是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产物。1940年代的上海杂志,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杂志在向社会推出张爱玲的同时,也推动了杂志的发展,张爱玲由此走向创作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