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就一直在寻求一种让文化得以沿袭下去的方式,于是“书”就在传播和沿袭文化的要求下产生了。这也就是我们后为所说的书籍。今天我们再说到“书”这个字时,也大多是指书本、书籍、书刊,即供我们阅读的文字作品。而在古诗文中,“书”却有好几种用法,现对这些用法列举如下,以供同学们在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匡双林 《师道》2023,(12):22-23
<正>一学校的课表里,有一门“图书馆课”。我是主要的授课老师之一。图书馆课,除了最重要的“读书读图”“用书用馆”外,还有一个大版块就是“识书识馆”,认识书,认识图书馆。知晓书的历史,书的装帧,书的版本,简单说,中外书籍的发展历史,也是在我们的课程之内。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籍,我想至少包含两个因素,一是文字,二是承载文字的材料。墨子曾说“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因为他没有见过甲骨文,所以他没有说“刻于甲骨”,这十几个字,把纸书出现前的书籍,做了最好的概括。纸质书出现以前,从材料的角度来说,主要就是这三类。  相似文献   

3.
陈文豪 《新读写》2014,(11):33-3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名言。在生活中,书籍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干钟粟”。而我最钟爱的《心灵鸡汤》一书,则给了我一场“精神的洗字礼”。 《心灵鸡汤》是感人的心灵读本,是解惑的心灵启示,是情感的心灵航图。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有两个句子成分不搭配。(一)课本178页第1段末句:“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在这两个句子中,后句中的“这”是指代前句中的“甲骨文”。因此,可把后句写成“甲骨文是书籍的雏形”。仔细分析换词后的句子,就会发现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所指的不是同类事物。主语“甲骨文”是一种文字,它不是书,更不是书籍。而书籍的雏形只能是书,因此应把后句改为:“这些刻有甲骨文的‘龙骨’(或‘龟壳兽骨’)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同理,第182页表格中的“书的名称”栏的第一项“甲骨文”也应改成“刻有甲骨文的龙骨(或‘龟壳兽骨’)”。  相似文献   

5.
走近书籍     
走近书籍,我们感受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走近书籍,我们能看到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画面”,走近书籍,我们会从无知走向渊博。一个人如果不读书,那么他的生活就没有色彩,没有乐趣。如果我们读书,即使生活再贫困,但也觉得很有乐趣。因此,书籍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多读书。  相似文献   

6.
一、书、信和函书信书信在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书”.古代的“信”指信徒,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如:书翰,翰是羽毛。古代人用羽毛当笔,所以泛称笔写的书面文字为书翰,后来主要用来指书信.又如书问.“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所以书问也指书信.如鲁迅《致许寿裳》信写:“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其它还有书邮,如宋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的时代性和社会性。那么作为语言要素之一的词汇最为积极活跃,它随着时代的变异和社会的发展经常处在变动之中。这不仅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灭上,也表现在词义的演变上。例如“字”这个词,它的本义是生孩子,引申为“抚育、抚养”。秦代以前,“字”还没有文字的意义,文字的“字”只称“文”或“书”,不叫做“字”,自秦刻石才开始把“文字”连用。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盖依类象形,故称为文;其后形声相益,即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封面文字的设计必须与书籍内容、作者的形象等书籍的相关信息相应.古人云:字如其人.适合的封面文字设计,使人见字如见书,窥豹一斑,就能对书籍的写作风格,作者的艺术形象等信息有所了解,有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相似文献   

9.
奇书一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书海奇书知多少? 骨书: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龟壳兽骨上用刀刻下了描摹事物的象形文字。把刻有这种文字的兽骨串起来,即骨书,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羊皮书:英国伦敦图书馆珍藏着一部世界上稀有的“羊皮书”。这种特殊的“纸”是羊皮除毛后磨光特制  相似文献   

10.
和坤虽参与《四库全书》中几部重要书籍的纂修、考订,但却在校书、赔罚中兴风作浪。积极参与删改、收缴“违碍”文字、书籍,是乾隆封建文化专制统治的忠实鹰犬。  相似文献   

11.
浙江杭州余杭区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墓砖上的模印文字,根据文字名称可将其分为“方”字、“刀”字、“急”字、“足”字、“斧”字、“宽”字、“坾”字或“宁”字、“门”字、“出”字、“建”字、“副”字、“头”字等十三类,墓葬封门、甬道和墓室分别用不同种类的文字砖砌筑。模印文字数量有一字、两字、三字、四字、五字等几种,以两字、三字常见。砖文基本为楷书,有正书和反书两种,反书占的数量稍多一些。文字的分类和命名是按照数字顺序、大中小类、同类字笔画的增减以及相对位置等规则而定。小横山南朝墓文字砖是截至目前发现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次,对研究南朝时期墓砖的种类、施用位置以及墓葬的营造过程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文”中的数目字与干支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文是贵州省水族人民用来书写他们的经典“水书”的一种民族古文字。水文对普通文字学研究有着极大的认识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既有本民族自造字又有从汉字借用的字的“拼盘文字”。水文的数目字与干支字既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个性,从对这二者的现察、分析与研究可知:一、水文的自源字早于借源字发生;二、文字的传播往往经历了被改造之路;三、借源文字往往多异体字;四、某些借源文字如水文往往有“自源字”与“借源字”两个系列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书本呢?”在教学《书——我的知心朋友》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了:“我认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终生的伴侣,是最诚挚的朋友,我们能从书中获取大量的知识。”“我觉得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要不断地从书中吸收营养。”“我想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同学们说得真好!“我觉得书不好,我们家隔壁的一个哥哥,原来学习成绩很棒的,还是班级里的中队长呢!后来迷上了看课外书,成绩直线退步。”——不和谐的声音让…  相似文献   

14.
情为书魂     
“书”有文字、做字二义。所谓“六书”,即指文字而言;①而用各种工具把文字表示出来,亦称为“书”。中国书法,概指中国汉字的表现技巧和方法,特别是书写的方法。书之水平,在于作者的传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省江永县,历史上流传着一种记录当地“土话”的特殊文字。这种文字只有当地女人认识和使用,男人不认识也不使用,所以人们称它为女字,其作品称“女书”。  相似文献   

16.
《中学文科》2004,(9):3-6
正确区分形声字。中国汉民族文字是表意文字,90%以上的字是用“形声”方法造出的。“形声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一个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相同读音的字由于共用一个声旁,因此容易搞混,但是因为所表示的意思不同,形旁又有区别,因此我们要严格区别字的意思,识记汉字字形。如“书籍”与“狼藉”;“裁判”与“栽树”。  相似文献   

17.
一、汉字能力的内涵汉字能力是指在言语交往的背景下,个体对汉字音、形、义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规律的掌握与运用的心理特征。(一)口语字和书面字我们认为:汉字可以分为口语字和书面字。面对“口语字”和“书面字”这两个全新概念的提出,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质疑:亚里士多德提出“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而文字则是记录口语的符号”,①口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而文字只不过是符号的符号,是纯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简单的记录工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对“文字”的内涵做了严格的界定“:第一原则:符号的任意性……能指和所指的…  相似文献   

18.
说茶     
茶字趣解 1.“茶”字的来龙去脉。古时代称“茶”为“荼”,何时少了一笔呢?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改“荼”为“茶”。皇帝代序的书谁还敢不遵照执行?经过一段混用时期,“茶”便完全取代了“荼”字。 2.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以“草”作为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常听人们说起“学籍档案”、“人事档案”,你听说过阅读档案吗?阅读档案就是用来记录我们阅读文章、书籍情况的档案,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它可以记录我们摘录的好词佳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书中人物、作者写作技巧等的评价,以及自己的建议等。  相似文献   

20.
池:徐丹同学,祝贺你取得了语文高考139分的成绩,成为绍兴市年度高考语文状元。作为一个历经高考的昔日的中学生,你能聊聊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吗?徐:语文学科,说到底是读书的学科。组成语文的要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首推文字。正是一个个奇妙的文字,犹如秦时的方石,垒起了语文这一亘古的长城,也正是文字神奇的组合,才有了书籍这一智慧的结晶。就我本人而言,总觉得自己对文字、对书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很小的时候,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是带字的都能吸引我的注意,辛弃疾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我则是“为找新书一脸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