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追求的最高价值是真、善、美,其中,"真"属于认识的价值,"善"属道德的价值."美"属于艺术的价值.阅读的审美价值即指读物和阅读活动本身对读者本身产生的美感陶冶作用.阅读不仅追求明真从善的功利.而且还追求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2.
合唱艺术审美价值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唱艺术”作为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特有的协调、和谐和统一,产生的效果和艺术表现力,在声乐表演形式中力居“群雄之首”,让人置身于天籁,回归大自然,在演唱过程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好的合唱作品,不仅能净化心灵,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人逐渐变得高尚起来。更重要的是在提高民族的艺术素养、民族精神、审美能力诸方面的审美价值,“合唱艺术”是其他演唱形式不可替代的。 一、审美的困惑与追求 审美价值在实践活动和完成审美理想的过程中,受审美真实性和审美功利性制约,审美价值与审美理想形成了不…  相似文献   

3.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开始了对美的渴望与追求。然而,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种族乃至阶级,甚至是不同的性别个体,对美的理解与认识并不完全相同。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从审美表现形式和审美欣赏两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不同,并对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进行了具体阐述,认为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是主要的;网络语言求新、求异、求美的审美特征,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体现了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审美价值在任何艺术种类中都是值得研究的,它贯穿探究艺术发展的始终。审美价值也是现代公益广告价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公益广告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社会价值的精神美和艺术价值的形式美是现代公益广告审美价值的两大范畴。现代公益广告社会价值展现出的道德之美、人性之美、社会公平与正义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并存之美正是这种审美价值精神体现。同时这种审美价值又会附属在现代公益广告本身的意境、构成、色彩等形式美中。  相似文献   

6.
李建军 《安康学院学报》2002,14(4):21-23,35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韵律美、节奏美、旋律美是声音的组合变化所产生的美.文学作品的意义有其特殊的存在方式,它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其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教育就与人类的审美追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教育理想,而且也是一个古老的审美主题.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社会各个方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与审美艺术文化之间的连体共存关系也越发明显.教育要实现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价值目标,就必须汇聚、承传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审美艺术文化成果,必须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及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从而促使一代新人全面素质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只有能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人,才能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才能在创新方面达到更高、更完美的境界.从当代审美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因来看,当代审美教育与创新有着深层的关系.美是二者共同追求的价值规律和价值标准;创造性是二者的共同实践本质,而当代审美教育又为创新提供着动力、环境、方法、价值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华夏先民的三大审美追求:一,追求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石器打造中产生形式美的追求,而后又将此种追求与从写实美发展而来的对抽象美的追求相融合.二,追求写实美与神秘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产生对写实美的追求,而后这种写实艺术又被宗教巫术所利用,因而形成对写实美与神秘美相融合的新的审美追求.如人兽合一、人鸟合一的神之形象的创造.三,追求审美与实际功用的结合.原始人没有单纯的审美追求,所有的审美追求都是与实际功用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的,如华夏先民的文身,既是为了保护自身,也是为了美的装饰.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青少年渴望“美”,追求“美”,甚至希望创造美。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社会风气,涉及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与兴旺发达。引导,教育下一代去追求创造健康、高尚的美,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审美的精品,其中储藏的美是丰富多采的,千姿百态的,它们有的表现自然美,有的表现人物美,有的表现艺术美,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美成了很多人的追求。现代小学生也不例外。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现代技术手段,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美育思想最为独特的品格与审美诉求就是对人生与人品的重视.就中国美育思想来看,所谓美,总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因而,美实际上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也即一种心灵境界与审美境界.这样,遂使中国美育思想的审美价值诉求与中国古代人学的人生价值诉束、审美境界追求与人生境界追求趋于舍一.同时,这种合一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作为社会文化再生、延续和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应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价值目标。“美”体现在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美的规律,按照学生的审美要求进行,以审美立美为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让思想政治课具有审美性,既是教学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美的追求和利用很不自觉,教学内容抽象枯燥,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艺术中的艺术,是美的峰颠。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审美修养才能使审美者在音乐中得到激励,唤起对美的追求、美的表现和创造,从而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恬羽 《文教资料》2020,(6):10-12,18
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活动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审美是一项高级心理调节活动,受到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影响,汉语和英语对语言审美的价值追求存在差异.本文分析鲁迅作品的多个译本,对比汉英语言审美上的差异,提出汉英翻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审美过程     
审美主体在客观现实中的美的作用下,经过形象思维活动,进行由表及里的审美判断,获得美感享受的过程,就叫审美过程.它既受审美客体的制约,又受审美主体的认识、情感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审美过程中,我们首先碰到的是审美对象的选择问题.大千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美千千万万,它们作用于审美主体,有的能引起美感,有的却不能引起美感.这种选择由什么决定的呢?决定于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两方面的诸多因素.从审美对象来说,那些强烈的、新异的、活动变化的事物最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比如,"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看",倒不是因为红一定比绿更美,更动人,而是相比之下,红比绿给人的感觉更强烈,因而更易激起人的美感.同样的道理,时装能取代原来的服装而流行于世,在于其款式的新颖更能给人以美感;电影比图片展览更有吸引力,在于它的变化、运动更能使人领略到事物的"动态美".从审美主体看,人们往往对那些能够满足自己审美需要的事物发生兴趣,引起注意.所谓审美  相似文献   

17.
“彩漆木雕鸳鸯形盒”和“《二十八宿图》木衣箱”是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时期的漆器艺术珍品.其器型之美、纹饰之美和色彩之美互为衬托,相得益彰,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战国时期漆器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本质,使审美主体在楚风流韵中追求浪漫、自由和美好,在审美认同中感悟自我确证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代闲情散文的繁盛是文学源流和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与中产阶级的壮大和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密不可分.台湾闲情散文是以维护和表现人性、人情为其审美本质的,它不仅显示了作家在现代社会中渴望完满自我、使精神更接近自己灵性的追求,而且更显示了一种愉悦的审美关怀,与人生的终极审美指向一致.它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人格与文气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杨亚静 《新疆教育》2013,(13):152-15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儿童有着强烈的爱好美、向往美,追求美的愿望。语文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到知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因此,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美育教育应当始终不渝地鼓励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美的创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美的价值,也才能反过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