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的内容,文学背景知识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不可忽视的环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中提出:“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了解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的障碍,体会文本蕴涵的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现行中专《语文》通用教材由三个序列分四册按单元编排而成.第四册属文艺鉴赏序列,共五个单元,文学鉴赏部分占其中之四;这四部分对四种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代表性名作按年代和中外  相似文献   

3.
散文鉴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散文鉴赏教学。散文鉴赏有五个要点:慧识“文眼”是基本点,理清“文脉”是切入点,体味“文心”是关键点,领略“文韵”是支撑点,品味“文语”是兴奋点。  相似文献   

4.
刘琨 《中小学电教》2006,(10):51-5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语言优美,意韵含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深厚细腻的情感世界。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要求是:“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所以本文是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优秀篇目。结合新课标和本单元“体悟山水神韵,提高感悟水平”的要求,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必修阶段,散文虽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文体,但并非学得很系统。苏教版选修课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展与提升,旨在通过教学,对学生“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尝试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6.
散文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安排了三个单元的散文鉴赏课。教师如何按照新课标的理念,以“引导者”的角色去带领学生在文学鉴赏的天地里“游目骋怀”,在此,笔者试图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以第三册教材或读本中的一些篇目为例谈几点自己的作法。一、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散文的画面诗是画,散文也是画。佘树森先生在他的《散文的艺术魅力》一文中说:“当我们阅读散文,接触到那些意象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不仅会为作者的真情所动,而且还会同作品的抒情背景相融合,产生出自己的想像,在心中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  相似文献   

7.
散文的个性     
散文是语文教材中的“常客”。作为一种落笔成画、脱笔为诗、情韵丰厚、短小精悍的文学体裁。散文的面部“表情”极为丰富,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世界宇宙,小至滴水粒沙,都可以聚集成散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潘涌 《教书育人》2000,(21):16-17
文学教育的缺席长期以来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大遗憾。它使语文教育内涵贫瘠、审美品位下降;人文精神流失,以致近年来人们不断感叹现行的语文教育是“文学的悲哀”和“学生的桎梏”。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充分吸纳了语文教育界的新观念和新思维,力矫此弊,重还语文教育以鲜明的文学性特色,从而成为教育转型、世纪转换之际文学教育的一个崭新的起点。 第一,关于文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新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很明确地强调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因为文学鉴赏的基本对象是充满高雅情趣、诗化语言和拔俗理念的…  相似文献   

9.
叙事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及语文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叙事散文时应当做到“正确、深入、有创意”的解读。具体策略有:以生为本,立体对话;找准文脉,整体把握;抓住“精要”,领悟魅力;个性鉴赏,多元解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小说、童话、寓言和科学文艺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许多名篇佳作。儿童文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更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如果不充分理解它的文化内涵,不潜心发掘它的文化意蕴,语文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就无法得到体现。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时期的人文素质培育,主要得益于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滋润与审美教育。语文教学,要努力凸显文学性,增强文本自身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换言之:语文教学,“教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语文课上要十分重视对语言文学的揣摩、感悟、积累和鉴赏,努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浓浓的文学味,与儿童结下深深的文学情。  相似文献   

11.
新编五年制高职《实用语文》教材以“打好基础、突出实用、强调能力、适当延伸”为基本要求;体裁灵活、风格各异、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的“阅读与鉴赏”,是教材的主干;各类语文基础知识、文学艺术及相关的基本常识、应用文常识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训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以教材第二册为例,谈一些教法和看法。教材第二册共四个部分:阅读与鉴赏·精读、阅读与鉴赏·泛读、基础知识包括交谈和历史古迹以及语法常识的介绍和附录;全书共12个单元,文学篇目占了8个单元,因此,文学作品是教学的重点。一、 围绕精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立足教材,不断向外拓展空间。选择“热点”,相机诱导、渗透一些文学鉴赏与审美意识,对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入选语文教材的散文大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观点独特,文体特点明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提升赏析水平。结合具体散文篇目,从分析人物描写、分析环境描写入手,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一、近年来高考鉴赏试题研析“文学鉴赏”这一考点,涵盖的范围主要是对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鉴赏。《大纲》与《说明》要求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近几年考查了古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鉴赏的角度是对文句  相似文献   

15.
陈道红 《考试周刊》2014,(55):40-40
散文是中职语文课本中重要的文章题材,因其语言优美,鉴赏性强,深受学生的喜爱。从教学方式来看,散文教学注重鉴赏教学,通过学生朗读、美学欣赏和交流探讨更加准确地了解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寄托,从而感受到散文语言魅力和意境美感。本文主要从中职语文散文鉴赏教学角度分析散文鉴赏教学应该注意的重点,探讨中职语文散文鉴赏教学的具体方法,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事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学鉴赏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将“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并列提出,从2000年开始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鉴赏方面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增加。文学鉴赏教育,是以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为目的的教育。常常有人把文学鉴赏和阅读文学作品混为一谈,其实,文学鉴赏虽然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但是,仅仅一般地阅读文学作品并不就是文学鉴赏。所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日益受到重视。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要求强化文学鉴赏的教学,新编高中语文教材(试用本)增加了文学鉴赏的比重,近年高考逐渐增大文学鉴赏题的分值,这些都是具体印证。为了配合教学和应试的双重需要,本刊将于2000年2月(第3、4期合刊)推出“文学鉴赏”专号,集中介绍鉴赏知识和鉴赏方法,分类训练鉴赏能力。这里编发的“古代诗歌”一稿,便是选自该专号“诗歌鉴赏”板块中的第一节,敬请关注。限于版面,该稿“鉴赏训练”部分被删节。  相似文献   

18.
<正>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结构自由、情感真挚、风格多样的特点,选入统编教材的散文多是文质兼美,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具有其他体裁不具备的教学优势。选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散文类型多样、风格多样,这就会涉及散文“文类”与“文体”的理论知识,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发挥散文教学价值的前提。因此,在当下的散文教学中,一线教师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基于“这一类”与“这一篇”的特点来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四川  广元  梁晓慧 《成才之路》2012,(20):35-35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我觉得真正对老师和学生提出较高层次的文学鉴赏要求是诗歌。而诗歌在语文试题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鉴赏诗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体裁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厚才 《学周刊C版》2011,(2):104-105
现代诗歌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被重视却一直被忽略的环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对诗歌教学提出如下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苏教版新教材来看,无论是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编者都有意识地加重了现代诗歌的份量,但在实际教学中,现代诗歌的教学效果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