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学校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托,肩负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校体系中的"短板".学生的持续流失、教育质量焦虑带来的"信心流失"、城市学校在招生与教育上的替代效应、优势与特色彰显不足、硬件和软件条件较差等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振兴的攻坚难点.要全面振兴农村小规模学校,就要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战略,通过提高教育质量重振人心,用多样化方法办出特色,以城乡统筹与资源共享推进城乡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小规模学校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解决好小规模学校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建设发展小规模学校是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地教育部门都在采取相应措施支持薄弱学校的发展,支持农村学校的发展,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然而,在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中小学自身的积极性并不见高涨,客观上制约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和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农村教育的新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可分解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和城乡继续教育一体化.现阶段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是:加强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将分步实施与统筹兼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试点先行.  相似文献   

5.
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性任务。现阶段,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当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遏制乡村教育衰败、重建乡村教育形态和创新教育体制机制,为此要确立城乡教育一体化不等于农村教育城镇化、农村学校是一个社区组织、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的关键在于自组织和激励相容等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学年起,上海市教委组织实施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以委托管理方式与郊区农村20所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办学,以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7月3日,在上海市教委的主持下,上海10个郊区县的教育局与中心城区学校或教育中介机构正式签订协议,委托他们管理所辖区县内的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7.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7,(7B):24-25
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学年起,上海市教委组织实施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以委托管理方式与郊区农村20所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办学,以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7月3日,在上海市教委的主持下,上海10个郊区县的教育局与中心城区学校或教育中介机构正式签订协议,委托他们管理所辖区县内的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进行前期分析,主要有在农村学校实施翻转课堂存在的教学主体内部优势与劣势、教育发展趋势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教师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翻转课堂的研究,充分放大优势与机会叠加的杠杆效应,合理解决劣势与威胁困难,使农村学校课堂迸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把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从推动教育条件、教育师资、教育机会三个方面的均衡着手,不断加大投入,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一、加大投入,实现城乡办学条件零差异学校办学硬件均衡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推进学校办学硬件均衡首先就要加大教育投入,进行科学规划。我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与农村两个维度,根据量化指标分析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程度,数据显示,全国总体上处于基本阶段,尚未有省级行政区达到高级阶段。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瓶颈主要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问题,表现为政府对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职责不明确,评估标准和问责制度不健全,城乡相关制度落差大,且各自运行,缺乏城乡融通。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应强化政府职能,切实建立省级统筹的机制;编制规划,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标准;统筹政策,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责任分担机制;调整编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明确责任,建立流动儿童教育责任分担机制;严格问责,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1.
城镇挤乡村弱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最为显著的结构性问题。学校布局作为肇始之基,为更好补齐学校短板提升教育质量,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已聚焦至农村两类学校,重心也逐渐转向优化。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为实现“就近入学”与“上好学”的优化目标,农村两类学校布局优化工作在农村教育为农与离农的冲突中,应服膺人本理念进行消解;在教育公平优先与教育效率先行的矛盾中,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行平衡;在“由‘小’到‘寄’”与“由‘寄’到‘小’”的纠葛中,应明确两类学校定位进行调适,以助力农村学校布局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一直是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短板,即使在经济政策大力支持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依然存在着诸如学校规模萎缩、生源质量差、教师“留不住”等困境,出现了“强支持弱发展”现象。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落实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文章从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务工结构变化、乡村文化的失落以及教育协同等方面深层次挖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顺势而为,提出科学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盘活优化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发挥乡村校长领导力,激发乡村教师发展力,提升小规模学校发展质量;创办农村家长学校,提升家校合作水平等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一体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内容,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需求。四川省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已经开始对城乡一体化战略进行探索,而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瓶颈。只有树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理念,逐步将义务教育管理权限上收至省,并适当加大中央对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才能实现四川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真正达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对义务教育而言,努力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差距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然目标。通过对C、Y、H三县学生2010年初中毕业生会考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城乡学生在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上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差距。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学前教育及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等。要缩小这种差距,一是加强农村社区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创建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学校小规模化及小班化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长期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支撑,也是承接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确保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长足发展是奠定乡村教育“基石”、保障偏远地区孩子受教育的关键,能够有效地通过教育阻止代际贫困的传递。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与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乡村小规模学校不断增多,也暴露出诸多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校长领导力匮乏、师资队伍建设受限、政府公用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文化建设匮乏、受城市化办学导向误导严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考虑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内在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促进小规模学校的长效发展:政府的宏观政策支撑——资源配置;高校的人才输入——对口帮扶;乡村社区资源支持——协同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内在突破——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些省份开启了新一轮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少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那么乡村振兴背景下,能否进行乡村学校撤并?对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厘清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的关系,为教育实践解脱思想束缚。文章回顾了二十年来乡村学校撤并的历程和学术界的态度,从而提出,乡村振兴不是一刀切,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并不矛盾,必要的乡村学校撤并正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客观认识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既不能夸大乡村教育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也不能夸大乡村教育对乡村文化传承的作用;推动部分乡村学校撤并是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正当之举,应树立城乡融合的理念,摆脱狭隘的乡村教育观,推进县域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乡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路径和可行性模式,必须从城乡均衡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从政府和教育部门主导、城乡结合、多元融合等方面入手,采用城市带动农村、强弱搭配优势互补、网络化信息化等模式,大力发展学校体育,补足、完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短板,利用城市学校的师资资源优势,选择突破点,在农村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体育监督,互帮互助,实现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以期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线索和发展的角度看,城乡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必然应该有所区别,甚至校际之间都应该有所不同。培养目标的特色化不是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等保障条件的差距,更不应该固化现在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农村学校应在城乡一体化保障下,在遵循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建构规律过程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与县城、地市、省会城市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调查比较发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农村小学部分年级的教学质量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城乡初中教学质量的差距较为严重,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合格率等都明显地低于城市和县城学校。造成城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师资队伍之间的差异,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够,素质不高,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较少、专业支持不够等。应从教育公平的理念出发,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颀  汪冰冰 《中学教育》2021,18(1):40-50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是补齐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短板的关键问题。研究以豫东平原杨村小学从衰败到初步振兴的发展历程为案例,探讨农村小学振兴的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处于教育体系和乡村社会的双重网络之中,濒临倒闭的杨村小学面临着在两个系统中都不被认可的困境。杨村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为争取承认而奋斗,他们在洞悉两个系统的偏好逻辑的基础上,预言自己的良好发展,来赢得乡村社会的生源,获得教育体系的资源,最终突破双重困境,实现振兴。在这一过程中杨村小学形成了展示性的城镇化办学取向,这也是其摆脱生存危机的最优路径。但杨村小学目前的振兴是脆弱的,依然面临着很多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