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瓶颈。人才短缺不仅体现在人才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人才的质量上。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没能达到与行业企业充分接轨,造成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脱节。因此,高校和企业应进行深度合作,瞄准行业所需人才特点,建立校企联合的管理模式,组建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新型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王淮庆  王玲 《文教资料》2008,(1):187-188
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教学型高校共同探讨的课题.加强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合作的主体角度探讨了行业、企业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探索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在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现象,高技能人才供求缺口呈扩大趋势。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引入CDIO教育理念及其实施体系,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涉外旅游人才的客观需要。要从人才培养的"做中学"、课程关联性设计、教师集成化教学和学生CDIO能力评价等方面入手,培养社会需要、企业认可的涉外旅游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不可回避的一个新问题,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理念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组织机制、制度机制、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有效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目标、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促进高校、社会和企业三赢,全面推广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贺雯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121-12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企业也发展起来,而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人才,我国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而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大多与社会实际需求人才相脱离,校企合作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和浅短性,本文就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进行分析,发现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实践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的症结在于高校与社会(企业)的隔离、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技术与法律、管理的脱节。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实践型知识产权人才是现实所亟需,应借鉴J.M与MBA模式,强化多学科交叉培养,开设知识产权学位课程;强化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注重在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和企业的联合培养。  相似文献   

7.
李建英  翁群芬 《文教资料》2011,(13):235-236
高职人才培养应当有别于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的人才应该重点是技术性人才或操作性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本文主要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成五个阶段来分析应当如何培养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8.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摇篮。继续教育校企合作是指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共识下,开展高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良性互动且有效的合作机制,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要方向.高校教学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校应用型高校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提出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与社会联系等多个角度进行改变,有效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年都有许多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对口率低,甚至失业。我院涉外酒店管理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虽然就业率100%,但对口率却相当低。众所周知,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特别是企业的需求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成败的检验标准之一。笔者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校企深度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丹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143-143
本文针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营销理论探讨普通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四种模式:学生自行寻找培养单位(实习单位)模式、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模式、校办企业参与培养大学生模式、高校为企业提供订单人才培养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才的培养从古至今都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在当代社会,人才更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高校人才的培养,是其中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扬长避短,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13.
工程技术人才作为理工科高校重点培养的人才,肩负着建设企业和社会的重任。了解工程技术人才的现状和需求,对持续改进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至关重要。本报告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东莞市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的现状、需求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促进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同时希望引发企业和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作为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战略主要实施部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很早就强调国家高等教育创新人才质量培养战略的重要性,但是多年相关人才战略实践表明,国家高等教育创新人才质量培养战略的实施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的,而相关机构认为我国高校现存的人才机制极其妨碍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妨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因素,以期能够为提高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企业培养"银领"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现有的"银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高校忽视学生实践,政府扶植力度过弱,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师执教能力不高等问题。针对目前企业对"银领"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从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政府扶持、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进一步研究我国高职教育"银领"人才的培养模式,既丰富了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又对"银领"人才的培养提供些许借鉴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适应电子信息类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国高校尤其是电子信息类高校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此,电子信息类高校,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开阔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视野;其次,要注重实训培养,着力构建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再次,要强化协调统一,积极营造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努力搭建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工程教育脱离产业需求,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如何定位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工科高校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深入分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素质,构建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追求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以实现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模式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因此,以研究生教育中的分类培养模式分析为例,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之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是造成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为解决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和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不相匹配的矛盾,企业应该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来,使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中得以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是可行的,可以采取多种联合培养模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渴求,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破解就业难题的有效路径。一直以来,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就存在典型的矛盾,一方面是企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则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矛盾背后,凸显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乏力以及人才职业技能的欠缺。培养综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近年来高校转型的方向。学者徐金寿撰写的《应用型人才软硬技能融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一书,就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该书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了应用型、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