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大学之间选择建立联盟。大学联盟实质上是3所以上的大学出于共同的目标自愿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治理结构,对成员实施规范制约。随着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落实,中国大学开始组建大学联盟。联盟的创建实质上是场域层面的制度建构。通过考察C9联盟如何建构组织场域的过程,我们发现:C9联盟的参与者,持续地建立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作为生产、传播文化资本的载体,大学文化生态场域始终推动着教育资源再分配与师资结构再生产。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大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虚拟空间场域,冲击着大学文化生态的演进,使其体系发生着形态与属性上的转变。创新大学文化生态场域的信息化治理,需要建立基于信息时代的大学文化生态治理框架,理清各治理主体的责任;形成虚拟教学共同体;组建矩阵式学术联盟;采取智慧型校本管理方式,搭建集成性校园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3.
场域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为场域、资本和惯习,教师发展共同体是高校教师进行自我发展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调查后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场域结构松散,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英语教师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部分教师之间缺少合作学习,教师发展共同体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目前的教学实践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培训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安排不合理,政府对于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再进行调整,教师发展共同体缺少共同心理建构的评价体系。大学英语教师共同体需要帮助教师进行资本因素的积累,学校要加强教师共同体场域的合作文化构建,并帮助构建协商式、具有共同心理建构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评价场域。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无国界的崭新格局,要求企业以全新理念参与竞争,不再局限于在现有市场内寻求发展,而是通过创造新市场获得成长。价值创新战略通过提高消费价值,让更多的顾客购买产品,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虚拟企业是信息时代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所形成的一种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为了获取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合作各方仅保留自身最关键的功能,最大效率地发挥协同优势,构造强有力的竞争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5.
U-S教师教育共同体:目标、机制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教师教育共同体(大学—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是由大学和中小学组成的,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教育资源共享为条件,基于外部制度安排和内部环境所建构的教师共同体。其目标是实现大学与中小学的共同发展。建立U-S教师教育共同体需要宏观安排、中观制度设计和微观制度创新,形成专业导向、特色发展、课堂中心、项目驱动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大学是我国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新路径。新升格职业大学有效治理面临定位新、基础弱、易漂移的挑战。理念层面,新升格职业大学应树立层次要求与类型特征相融的目标,打造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互促的格局,权力分配坚持自治性与开放性并存,建构多维度制度要素互补的组织场域。实践层面,外部治理注重形成政府、行业组织、同行联盟、合作企业及社会文化共治互动,内部治理注重决策机制、基层组织及师资队伍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背景和政策环境下,许多具有共同战略愿景或共同利益需求的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基于共同的价值旨趣,组建了类型多样的“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从组织学视角来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是基于目标、意愿与沟通建构起来的协作组织,有其自身特有的组织规则、行为逻辑和价值共识。当前,“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运行面临顶层制度供给抽象化、持续发展能力不稳定、成员权责分担不对称、联盟“公共空间”浅层性等诸多挑战。未来,应当以优化提升治理效能为目标导向,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通过制度建设达成治理目标,以高效的沟通网络促进联盟模式维系和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居民实现终身学习的"中国梦",开放大学须深入社区,打破原有的封闭办学文化圈,开展社会一体化办学;进行教育资源的区域性文化整合,建构学习生活共同体;树立依存性办学文化意识,明确其社会生态发展位,培育出具有校本特色的社区发展战略文化。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当突破制度性文化空白,完善终身教育的行政决策顶层设计;促进开放大学弥补其办学的结构性文化缺陷,变革组织运行的中层设计;建构由政府主导统筹的、由开放大学组织建构的、由各个办学单位参与的社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联盟,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开放大学社区发展政策文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在网络环境下建构图书馆联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图书馆联盟存在几个基本问题:树立新型的合作理念问题;建立协调一致的联盟目标问题;保证资金的可靠与稳定性问题;形成统一的联盟文化问题;保障各成员的地位公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构图书馆联盟应采取一些方法措施,使每一个加盟馆既能更好地维护联盟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又能极大地获取本馆的个体和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0.
构建"校地联盟"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地方高水平大学与地方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共进、共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校地科技合作并构建"校地联盟"还存在思想认识偏颇与信任障碍、管理体制制约、合作互动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障碍与问题。建立"校地联盟",创新地方高水平大学与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可从如下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建设目标一致的区域创新体系,由目标导引,运行联盟组织;二是建立"一主导、多主体"的联盟结构,形成联盟成员间平等互信机制;三是设立联盟常态组织机构,加强日常性工作沟通协调;四是明确实质性的联盟合作内容,以有效合作载体为切入点推进实质性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是扩大人文和教育交流的平台,助推中国从高校联盟边缘走向中心。然而,哪些因素导致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合作的形成,对此很少有研究进行实证探讨。基于20个“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的68个“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数据,通过社会网络QAP分析发现:除了政策环境和双边关系等外生性因素外,财力资源、一流大学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内生性因素也对“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的整体合作具有显著影响;不过,内生性因素对“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不同合作主体的影响表现出一定差异,它们对联盟中的“一带一路”国家影响甚微,而当联盟引入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时,内生性因素才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been undertaken into the issue of Sino foreign strategic alliances in the area of higher education, particularly since the late 1990s, when universities in China signed an increasing large number of alliance agreements with foreign universities (Willis 2000, 2005a).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research regard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ese alliances, including the types of activities undertaken, and the levels of alliances formed in this sector (Hayhoe 1989, 1996; Willis 2000), there has been less evaluation of the factors which have motivated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actively seek suitable foreign partners for collaboration particularly in regard to the delivery of activities and programs within China.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a range of factors driving the Chinese desire to form alliances with foreign universities. These in general relate to the special and somewhat idiosyncratic role of universities as agen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 in China. To effect this change they have often sought foreign partners who are able to assist China to develop a market economy. Universities within the Chinese top 100 university system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lective in their choice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are requiring far higher levels of commitment than hitherto. It is now not unusual for foreign universities to deliver degree programs in China, and not just via study abroad and distance means. Gradually, over time,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more discerning, particular and careful in the selection of foreign university partners. To this end,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ree distinct phases of Chinese university selection of foreign partners, dating back to 1978. The current phase, which emerged around 2000–2001 underscores the growing desire on the par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select better quality, more committed and longer-term foreign partners–partly an issue of signing agreements with fewer, but better universities than in the past when a more “scattergun” approach was utilised.  相似文献   

13.
In anticipation of a globalising post-Fordist political economy, countri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creasingly pursuing strategic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llianc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Global Schoolhouse, a key education policy platform that aims to transform Singapore into a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hub by establishing networks and collaborations with foreign universities. Two Global Schoolhouse initiatives are examined—the alliance between Singapore and 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stitutional restructuring aimed at re-modelling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into a ‘leading global university centred in Asia’. We outline some of the complexities and unanticipated outcomes which emerge when nations and thei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eek to globalise.  相似文献   

14.
袁强 《教育技术导刊》2009,8(11):120-125
促进高校联盟主体间信任是区块链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热点。以EduCTX项目为例,阐述基于区块链的跨校学分管理系统业务模型、技术模型,总结优缺点与面临的挑战。EduCTX项目以学分登记、跨校转移、证伪为核心业务,以高校、学生、雇主为服务对象,构建以ARK技术、Dpos共识机制、Github开源平台为基础的六层开放联盟式学分管理区块链系统。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与高校松散联盟需求相契合,分布式账本增强教育合作的信任感,降低成本。但也存在学分可交易性差,使之很难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对高校与学生不可信任的预设有悖于学校立德树人使命,学分记录永久不变不利于实现终身学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战略联盟这种企业合作的组织形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合作的重要形式。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高校之间加强横向合作,高校与政府的紧张关系需要以高校联盟这种中介组织加以协调,后合并时代的高校需要寻找新的途径来提升高校的竞争优势,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更需要高校组建联盟以实现协同创新。要解决高校联盟发展中的困境问题,就需要我们对高校联盟有着全新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传统高校战略联盟的新发展。基于对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两个典型案例的深度考察发现,近年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呈现出稳步推进、有序发展的态势,行动情境不断拓展,中国高校作为自主行动者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不断凸显,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联盟合作范围相对狭窄、联盟参与主体后劲不足、联盟发展缺乏学理支撑等困境。未来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导向,坚持优化提升治理效能的行动取向,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继续强化联盟建设宏观指导,在平等互信基础上进一步增进联盟主体间共识,在价值目标共识中有效营造同舟共济的行动氛围,创新探索“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联盟是高等教育理念转化为高等教育实践的重要手段。从高校联盟的演变看美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轨迹,可以得出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巅与美国高校适应外部环境的"自觉性"有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理念影响美国高校的行为选择,高校采用联盟手段来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及扩大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高校联盟在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形成的各个阶段中均不同程度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要由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理应重视高校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由于传统的理论将治理结构分为"等级、市场"或是"股权、非股权"等,而这些分类方式并不能充分描述研发联盟治理结构的特点,因此本研究首先解释在研发联盟当中,为何必须存在不同的组织治理结构类型;继而探讨在面对不同特性的研发联盟时,如何选择适当的治理结构类型.结合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与资源基础观点,推导出影响研发联盟组织治理结构的6个主要因子,分别为技术不确定性、文化差异、资产特殊性、技术的互补性、个别公司独门技术的研发专用性、信任,据此建立本研究模型.当研发联盟的技术不确定性较高、文化差异较大、独门技术的研发专用性有较多的防范时,则采用非集中联盟;当研发联盟的资产特殊性较高、技术的互补性较大、伙伴之间的信任度较高时,则采用集中联盟.搭配这些因子的特性选择组织治理结构类型,则研发联盟有更好的绩效,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