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甲醛/硫酸为改性剂,对龙眼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LCSF),并用LCSF对模拟废水中的Pb(Ⅱ)进行吸附,考察了Pb(Ⅱ)初始质量浓度、p 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铅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CSF提高了对Pb(Ⅱ)的吸附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荔枝壳活性炭用量0. 05 g、铅初始浓度为120 mg/L、p H=5、吸附时间45 min、吸附温度298 K,在此工艺条件下,改性龙眼壳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量可达229. 72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热力学参数△G <0、△H> 0、△S> 0,说明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ZnCl2活化笋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主要影响因素为活化温度,其次是ZnCl2浓度,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是:ZnCl2浓度为3 mol/L,活化温度控制在400 ℃,活化时间2 h。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均拟合较好,吸附过程是优惠吸附。  相似文献   

3.
以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ZnCl_2活化笋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主要影响因素为活化温度,其次是ZnCl_2浓度,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是:ZnCl_2浓度为3 mol/L,活化温度控制在400℃,活化时间2 h。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均拟合较好,吸附过程是优惠吸附。  相似文献   

4.
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竹材剩余物的开发应用新途径。以竹屑为原料,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备了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剂,以亚甲基蓝(MB)为吸附对象,考察了pH、时间、吸附剂投量及吸附温度等对吸附剂吸附MB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液pH增大,吸附剂对MB的吸附量增大,pH在5-9间变动,吸附剂对MB吸附量变化不大;染料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增加,吸附剂对MB吸附能力增强;在吸附120min,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在25℃、35℃、45℃时,吸附剂对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6.38 mg/g、121.95 mg/g和125mg/g;竹屑吸附剂对MB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桐壳为原料,采用以氯化锌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制备桐壳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物料比(氯化锌/桐壳质量比)等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SA3100型表面积和细孔分析仪、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值等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确定了制备活性炭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锌/桐壳比为3/1,在400℃下活化1 h时所制备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吸附值分别为373和450 mg/g;对染料废水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废弃茶梗基活性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茶产业剩余物的开发应用途径,以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了废弃茶梗基活性炭,考察了各吸附条件对其吸附孔雀石绿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和等温吸附方程。结果表明:溶液pH等各因素对吸附效果都有一定影响;在染料初始浓度为100mg/L、吸附pH=7、吸附温度25℃、吸附剂投量为2g/L,吸附时间为150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对孔雀石绿吸附量为57.8mg/g,对染料的去除率达到97.5%。活性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过程是一个物理吸附控制的准二级动力学过程,等温吸附规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常压制备的工艺,制备出菱角壳活性炭,对其进行磷吸附动力学及等温线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速率主要由孔隙内扩散控制,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分别较好地描述了菱角壳活性炭对磷的吸附过程和菱角壳活性炭对磷吸附等温曲线,菱角壳活性炭对磷饱和吸附量拟合值达26.67 mg/g,能有效吸附富营养化水体中95%以上的磷,吸附能力良好。菱角壳活性炭作为一种易得、廉价、高效的吸附剂,在合理回收和解决富营养水体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商品化活性炭(AC)经柠檬酸预处理,再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改性,将得到的改性活性炭(SDS-AC)用于铜离子的吸附,考察改性剂用量、吸附时间、p H、SDS-AC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SDS-AC吸附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0.3%的SDS改性剂量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为38.7621 mg/g,约为AC吸附量的2.5倍;200 m L铜离子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溶液吸附性能最佳条件为SDS-AC投加量为0.200 0 g,p H值为5,吸附时间为60 min;Langmuir等温线更符合铜离子在SDS-AC中的吸附行为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H_3PO_4和Na OH为活化剂制备脐橙皮渣活性炭,从吸附时间、p H值、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等因素研究两种活性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活化的活性炭吸附性能好于酸法活化的活性炭,两种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可能都属于多分子层吸附,但碱法的活性位点更多.两种活性炭的最佳吸附条件分别为:酸法p H值:3.0,吸附时间:4 h,活性炭投入量:0.03 g,初始浓度:10 mg/l;碱法p H值:2.0,吸附时间:7 h,活性炭投入量:0.02 g,初始浓度:10 mg/l.  相似文献   

10.
采用软模板法合成介孔碳(MC)并对其N改性合成氮改性介孔碳(NMC),进行了N2吸-脱附和FTIR表征分析,考察MC和NMC对废水中双酚A(BPA)的吸-脱附性能并与活性炭(AC)进行对比。结果:MC与NMC的比表面积分别为687.8m~2/g和579.6m~2/g;一定条件下,平衡吸附量与BPA初始浓度呈正相关,与吸附剂的量呈负相关,pH值为3~8时有利于对BPA的吸附,相同条件下NMC平衡吸附量高于MC;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准二级动力学为主,Freundlich模型更能有效反映吸附行为,以低温有利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为主;与活性炭(AC)相比,NMC和MC吸附效果及循环再生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298K时,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静态饱和附容量可达到115.48 mg/g.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且属优惠型吸附.吸附过程的ΔG<0,ΔH<0,表明此反应过程是放热自发进行的,温度低于298 K时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麦秸秆热解炭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麦秸秆热解炭作为吸附剂,研究对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特征。溶液pH、吸附时间和染料浓度影响吸附量。当pH>8时有利于MB的吸附,吸附时间增加,单位质量的吸附剂的吸附量增加,随着MB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加。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Freundlich、Sip模型拟合,Sip模型拟合效果最好。293K时最大吸附量为12.03±0.41mg/g,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水和乙醇为混合溶剂,制备Mg-Al层状双氢氧化物,样品具有单分散圆片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样品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刚果红(CR)的吸附性能,吸附等温曲线遵循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模型,其最大吸附量为129.87 mg/g,表明制备的Mg-Al双氢氧化物是一种高效有机染料吸附剂.最后探讨样品对刚果红的吸附机制,主要以离子交换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三种活性炭对低浓度Cu2+、Zn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竹炭、煤质活性炭及过二硫酸铵氧化处理的煤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研究了三种活性炭对低浓度的铜、锌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N2吸附等温线、Boemh滴定及零电荷点测定等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经氧化处理后,煤质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尤其是羧基的含量显著增加,pHPZC值降低,较未氧化的煤质活性炭有更高的Cu2+、Zn2+的吸附容量。竹炭对Cu2+、Zn2+的吸附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对浓度为8mg.L-1的Cu2+、Zn2+溶液,吸附量分别达到1.87 mg.g-1及2.2 mg.g-1,与氧化后的煤质活性炭较为接近,作为对水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合成巯基纤维素(SC)对含铜(Ⅱ)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子皮纤维素、硫代乙醇酸为基本原料,制备巯基纤维素(SC)新型吸附剂,用其对含Cu2 的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研究。本文探讨了Cu2 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反应温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6.5、Cu2 浓度为100mg/L和吸附剂为0.2g时,常温条件下吸附2h后Cu2 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98.03%和24.5068mg/g,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6.
以桃壳活性炭为载体,四乙烯五胺(TEPA)为改性剂,进行直接改性、HNO3氧化后改性,考察改性后活性炭的孔隙特征及其对CO_2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减小,孔径增大。直接改性后,活性炭对CO_2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增加,HNO_3+TEPA复合改性后,对CO_2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303 K时,对CO_2的吸附量从改性前的0.39 mmol/g提高到0.73 mmol/g。TEPA的投药量影响复合改性效果,最佳投药量为20%。  相似文献   

17.
以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水蒸汽活化法制备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讨论了不同的预氧化、炭化、活化条件下对所制得的活性炭碘、苯吸附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炭化升温速率为2℃/min,炭化温度为800℃;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h,水蒸汽流量为0.4mL.min-1的条件下,可制得比表面积为726 m2.g-1,活化后碘值、苯值及强度分别为806mg/g、234mg/g、9.85N/粒的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  相似文献   

18.
开设了UiO-66-NH2/GO的制备、表征及其对Pb(Ⅱ)吸附性能研究的综合化学实验项目。通过各种表征技术验证UiO-66-NH2/GO的表面形貌、结晶度、表面电荷和官能团等物理化学性质。采用静态批式实验法系统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下UiO-66-NH2/GO的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显示Pb(Ⅱ)在UiO-66-NH2/GO上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是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在300 K时,利用Langmuir等温线拟合UiO-66-NH2/GO对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39.907 mg·g-1。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材料合成、结构表征和吸附性能测试等,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应用性和研究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  相似文献   

19.
利用脐橙皮渣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pH值、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脐橙皮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可达40.0 mg/g.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80 mins,pH10.00,初始浓度5.0 mg/L,炭粉投入量0.02 g.亚甲基蓝在脐橙皮渣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g-Al LDHs和Mg-Al LDHs负载型高岭土微纳米层状结构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样品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吸附等温和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显示:Mg-Al LDHs高岭土负载前后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曲线分别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4.36 mg/g和11.46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