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蔡元培的学术观在民国早期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通过北京大学改革,促使北大从旧式学堂转向现代大学。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之改革方案的分析发现,相比民初,蔡元培扩大了"学"的范围,并调整了"学"的内在关系。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学"的本质由近代分科之学到现代科学之学的转变。蔡元培的学术观转变顺应了民初科学观的转变,渗透于北京大学改革方案,促使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反映新科学观的学术建制改革。新建立的学术建制匹配于现代学术,推动北大迈向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2.
何谓大学?有容乃“大”,大学为“学”。蔡元培执长北大后,围绕着“容”和“学”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为之注入了现代大学的灵魂,使之由一个封建官僚的养成所变成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蔡元培不仅是北京大学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授治校”制度:困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授治校是源自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管理实践,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将其付诸实施的大学。北大“教授治校”制度虽然面临合法性的困境,但是民主的治校理念、学有专长的教授群体以及蔡元培校长的个性特质为该制度的实现提供了条件。通过该制度,北大教授获得了大学事务的决策权力。但是蒋梦麟担任北大校长后,由于其管理理念的不同,“教授治校”制度在北大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4.
1917年蔡元培发起的北京大学改革,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和发展起了转折作用,促进了现代大学在中国大地上的出现,加速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从而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蔡元培发起的北京大学改革的意义予以阐述,分别为:优化师资结构、转变学生观念、改革管理体制、开创女生入学先河.  相似文献   

5.
1926年初自欧归国的蔡元培,被北大师生赋予厚望,能重掌北大,但他非但未能临危受命,反而采取断绝关系的辞职方式.在北大师生频繁急促的慰留函电背后,外间猜忌和怀疑也渐渐浮现出来.慰留者援引自北大已有成绩,坚持只有蔡元培回校,北大才能再续繁荣;怀疑者则认为蔡元培态度消极,已经不宜重回北大.蔡元培本人虽对北大感情深厚,却也深知难以凭一已之力挽救颓局.最终,他选择辞去校长,留在南方,其间也有种种难言之隐.蔡元培"毁誉听之"的态度,为人们自主诠释蔡元培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时人记忆中的蔡元培,也正是在此过程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作为他主持北京大学教育改革工作的主导办学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对北京大学的人事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进入北大,为北大注入强大的动力.同时,“兼容并包”的思想还影响到学派的发展,他力求网罗众家,倡行学术自由;在大学课程的设置方面主张中西文化要兼收并包,择善而从;这一思想不但对北京大学的整顿,改革和迅速崛起起了极大作用,而且对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遵循"学诣"第一的聘任原则,"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使北大一跃成为国内一流高等学府。本文借鉴蔡元培教师聘任思想,以期为高校管理者进一步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提供些许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荣任中国第一所国立现代化大学-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采"教授治校"之大学改革理念,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大学精神,改革传统北大,使其脱胎换骨为现代北大,进而引领中国其他大学步入现代大学轨道.这无论是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抑或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都可谓功莫大焉.因此,研究蔡元培北大改革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对于北大乃至其他中国著名大学通过系统改革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将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开始推行学术自由、采用选课制、重视研究和设立研究生院等改革措施,在他的改革下北大校内社团、各类刊物不断涌现,各种学说相互争鸣.  相似文献   

10.
有一些中国教育史教科书及相关书籍在提及梁漱溟为蔡元培所聘进北京大学作教师时,都曾谈到梁漱溟"投考北大落选"一事。事实上,梁漱溟当年并未投考过北京大学,这是一个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另外,梁漱溟被聘进北京大学时的身份是讲师,而非教授。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他对北大的改革气势恢宏,影响深远。特别是他改革北大的办学理念至今引领着中国当代大学的发展。从蔡元培大学理念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理念之现状及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大学理念建设的一些设想。蔡元培大学理念启示当代高校要确立教授治校、大学自治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细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北大人事制度改革: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罗燕  叶赋桂 《教育学报》2005,1(6):14-22
本研究以2003年北大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为案例,以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制度构建理论为分析框架,揭示了我国大学制度变革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利益冲突和制度困境,并得出结论:认为2003年的北大改革虽然是一次不完全的制度变迁,却是中国大学自主权运动的一次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3.
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考试改革透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是在高考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拔、综合评价、降分录取的招生模式,它适应了建设一流大学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为全面发展或具有特长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入学选择机会。两校自主选拔竞争激烈,招生范围逐年扩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忽视弱势阶层考生、特长生优势不显著等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其选拔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高端培训课程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教育是高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外环境的变换,使继续教育正承载着来自大学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一流大学的继续教育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培训、从低端人才培训向高端人才培训的战略转型尤为重要。而课程处于教育培训的核心地位,一流大学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桎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职后精英,在继续教育中同样脱颖而出,就需要探索、开发富有操作性的特色化课程。不少大学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该文主要结合北京大学的培训实践,探讨科学的特色化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1998年来北京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予以回顾,将改革总结为影响深远的三大改革和七项教学和管理制度小改革,其中影响深远的三项改革为通选课设置、元培计划的实施与按大类招生和培养、本科生科学研究.以上改革形成了目前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的形态,与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更加接近,同时意味着未来改革更加艰难、精深和细微.针对未来改革的方向文章提出七个相关问题,包括是否通过“大学章程”将我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法制化和规范化等.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在于把握教育规律本身以建设一流大学,相关分析对各类高校教育改革方向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与皖人有缘。皖人马其昶、姚永朴等任京师大学堂教习,陈独秀长北大文科,胡适、王星拱执教北大。作为文科学长陈独秀革新北大学风,改革北大学科设置,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创建于1909年,是我国高等学校中建立的第一个地质学系。2009年迎来了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建系一百周年。本文概述了地质学系百年奋进,持续发展的历程,精心育人,人才辈出,不断取得的成绩;决心面向未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为把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地质学系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推行的改革,从制度层面正式确立了以教授治校为具体形式的大学学术权力制度,进而开启了中国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从此次北大改革实践来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构建有必要在积极营造良性制度环境的条件下,从确立学者主导、民主管理的规则与规范体系,培植“学术为本”的大学文化—认知,建立独立、权威的学术权力机构,到建构学术主导型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组织行动逻辑等方面协同行动,需要通过专家型大学校长和学者群体等关键制度性能动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学术权力从观念形态向制度实践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