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构建学情课堂"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地提升学生的相应素质,增强学生的相应学力.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关注学情、掌握学情、分析学情、成就学情,这样才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赵秋荣 《考试周刊》2012,(82):26-26
什么是学情?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学情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可知性、可变性和多样性。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关注学情和针对学情的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才能使得师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天地里,我们才会跟孩子们一起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龚泽湘 《湖南教育》2006,(12):14-14
就数学课而言,学情就是指学生在某一节数学课内或某一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怎么样、学习方式对不对、学习思路是否清晰、学习进程及学习效果如何等诸多要素.关注学情,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学,就是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它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着眼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尽可能地实现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好学情分析。从学生观的角度看,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尤为重要。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可以从学习需要、学生特征、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学情分析不仅有相应的策略,更是提倡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学情"是一个缩略词,其内涵没有公认一致的界定,可以理解为"学生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两种意义,后者意义范围较前者窄,更强调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因素。了解和分析学情是为了教师教得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的学。就学生学习某一具体知识内容而言,学情可以分为前学情、中学情和后学情。不同阶段的学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一、以学定教:前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案例1】有了差异怎么办?最近应邀上一节公开课,内容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进行了前期的学情调查,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武汉某重点高中高一57名学生的议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作文统计分析,得出现如今高一学生的议论文在题目、论据、结构的学情,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就数学课而言,学情就是指学生在某一节数学课内或某一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怎么样、学习方式对不对、学习思路是否清晰、学习进程及学习效果如何等诸多要素.关注学情,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学,就是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它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着眼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尽可能地实现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学情得到了充分关注的数学课,才有可能成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学生的学情怎么样才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呢?一是课前关注.课前充分设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学情变化,设想一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会在哪遇上困难、有可能在哪产生问题与想法、解题上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好例或经典错例等.这样,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我们便能经常反复地质疑我们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使得我们在备课中所计划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例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结合教材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出现的学习难点有可能是解2-41x=3这样的方程.原因是既必须用等式基本性质解,又要知道多项式、单项式的知识.因此,解题中,在未知项移项时,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的"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而定,实行以学情定目标、以学情定设计、以学情定方法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改革催生“学情理论”研究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学情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学  相似文献   

10.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差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情研究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基础,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只有重视学情研究,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科学性,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从80年代初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在近20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研究学情是学习指导的基础要开展学习指导,就必须研究学生的学情,否则,指导就缺乏针对性。我们采用现代的和常规的两种手段对学情进行调研:1.通过测试,建立学情档案80年代初,我们只是在学习指导课内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过程。80年代中期,学校有了专职的科研人员,于是我们在1986年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12.
<正>学情前测是指教师在教学以前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部分数学教师对学情前测有一种片面的认知,认为开展学情前测只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给学生做一做调查研究,或者给学生一份试卷,即认为完成了学情前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动态发展的,如果教师在开展学习前测时做好教学引导,学生就能在学习以前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的。开展学情前测有三个目的,一是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83):127-128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学情不同,因此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个学校的学情要求。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本校的学情以及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学情,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以《程序设计初步》一章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如何整合优化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学语文课的教和学应依据学情与课文设计相应的学习重点,以落实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刘丽华 《语文天地》2014,(33):23-24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情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很多语文教学课堂沉浸在“热闹”的气氛中,老师很少关注学生需要什么,怎么满足学生的需要。事实上,只有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一、知识检测,了解学情当前,一部分教材以及教学计划已经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想顺利地实现以学定教,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情况,才能制定有效的策略。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简单的汉字书写前,我进行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令老师尴尬的场面:一些学生会“突发奇想”,冷不丁地“将老师一军”。遇到这种情形,有的老师可能会抱怨孩子难教,但这是儿童真实的“学情”啊!我们如果不与时俱进地进行学情分析,就会在预设上出现偏差而无法从容地处理与应对。什么是学情分析?简单地说,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或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分  相似文献   

17.
正一、基于学情,"新""旧"相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表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学起点,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因此,对于某一语言训练点,我们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相应难度的训练内容,架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有语言上的增量。如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  相似文献   

18.
孙荣政 《辽宁教育》2013,(10):41-41
学情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在探索小班教学实践中,我就学情分析做了认真思考,体会到叙写“学情分析”至少应解决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成人大学生学情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习动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习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个性化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然而当前的相关研究大都只是针对个性化学习某一个环节的论述,缺乏对个性化学习整体解决方案的探索与研究.本文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学情大数据设计构建一套完整的个性化学习方法体系,包括学生个性特征认知、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学习行为与学情风险预警、多维度个性化学习评价及个性化学习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等具体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有利于解决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学习对象认知不充分、学习资源难以满足个性需求、学情分析缺乏预警机制、学习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综合信息系统支撑等问题,从而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理念的实践,促进教育现代化与智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