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是内在转化过程与外部制约过程的辩证统一体。一、内在转化过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本问题 ,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如何转化为相应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问题。但是 ,由认知到行为是不能直接转化的 ,其间还必须经过知、情、信、意、行五个要素的均衡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知 ,即思想政治品德认识 ,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规范的理解和领悟。它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概念、思想政治品德判断以及世…  相似文献   

2.
按规律办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作为自己的总任务。为了使高中政治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应该努力探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规律。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即将实施的背景下,研究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规律意义很大,可以说,这是促进高中政治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笔者试图对这一规律作些初步的概括,并根据这些概括和几年来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的经验教训,提出搞好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知、情、意、信、行矛盾运动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从其内在构成要素看,它有五大要素,即知、情、意、信、行。知即知识,情即情感(含情绪),意即意志,信即信念,行即行为。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其中,认识是基础,它对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器。同时,认识也是情感产生的依据,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人们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各自不同的情感。情感是个人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  相似文献   

3.
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即通过施加合理的教育活动,促进知,情、信,意、行的发展变化过程。 知、情、信、意、行是品德的基本构成。知是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情是人对周围和外界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信是人对人生和社会政治理想的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外在本质,更要关注人的内心和谐。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包含着知、情、信、意、行五个心理要素,心理和谐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心理和谐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心理和谐作为自己的重要追求。  相似文献   

5.
李保明 《中国德育》2015,(23):71-74
品德是一门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一个人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等品德心理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信"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节点"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良好信任认同,道德是难以真正内化的。  相似文献   

6.
钟先利 《教师》2010,(24):10-12
现阶段,加强中小学生的“立人”教育尤为重要。写作教学与“立人”教育之间有密切联系。利用写作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结合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的知、情、信、意、行,让学生形成知、情、信、意、行正确的内在转化,使学生形成独立意志和灵活、勤劳的优秀品质。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已形成的正确的内在转化进一步外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立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以知为基础,以情、意为中介,以行为外部表现。思想品德的形成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程序,螺旋式循环发展。这一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并且离不开客观环境。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了具体的环境,人的情绪和情感就无从产生。因此,环境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加强中小学生的"立人"教育尤为重要.写作教学与"立人"教育之间有密切联系.利用写作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结合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的知、情、信、意、行,让学生形成知、情、信、意、行正确的内在转化.使学生形成独立意志和灵活、勤劳的优秀品质.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已形成的正确的内在转化进一步外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立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知、情、信、意、行,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五大要素。其中“信”是最核心的要素。对学生来说,唯有对所教内容深信不移,才可能在实践中锲而不舍去实行,从而使认识转化为行为,使信念上升为信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坚信不移,我认为必须从真实入手。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发展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它对人们的行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从移情式教学内容设计,以情动人的艺术教学手法和大学生情感倦怠的缓解这三个方面有效实施以情教学,丰富教学形式,使大学生知、情、意、行诸品德要素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立德树人的生力军,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分析应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两个最基本的关系范畴出发,遵循知、情、意、信、行的思想政治品德生成逻辑展开,并从教育者素质、青年教师分类施教、关注专业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创新教育模式、及时开展绩效评估五个维度加以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五育并重,德育为首。德育在青少年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从人的品德结构来看,它包括道德观念(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和道德行为(行)四个要素。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就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良好的品德形成是良好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的结果。所以,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  相似文献   

14.
思想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有意识的主观精神。包括政治、道德,法纪等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情绪、意志的转移而完成的。所以,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关系着人的内心政治、思想、道德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见,如何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  相似文献   

15.
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曾国所谓情,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去评判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人们在是非、真伪、善恶面前所具有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发展过程,情在...  相似文献   

16.
情感认知在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依据 ,主要由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品格、态度和品德形成方式及师生情感关系三个因素构成。其一 ,政治理论具有特殊的学科品格。政治理论具有科学和价值理性的双重内涵。政治理论的特点 ,决定了在实施政治理论的教学中 ,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主要是通过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教育 ,从根本上促使学生明辨是非 ,识别善恶 ,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并指导其行动 ;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 ,通过知、情、意、信诸种要素 ,在接受其政治观点、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时 ,继而形成丰富的感情 ,…  相似文献   

17.
"知、情、信、意、行"五要素贯穿和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本文以这一全新视角作为划分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进行了新的区分,即示范价值、激励价值、整合价值、协调价值、塑造价值,旨在创新和完善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种要素构成的.这四种要素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表现了各自的特点,又表现了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切实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明天与希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促进其知、情、信、意、行等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作用的发挥和积极转化,积极培育与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知、情、意、行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并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内化为道德习惯,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抓住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和手段。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途径和中间环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探讨学生道德情感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