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考作为现行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评价性制度之一,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高考的负向社会功能日渐凸显,主要体现在"努力高于天赋"的成才标准指向,"学历重于能力"的人才选拔取向和"结果大于过程"的社会价值导向。此三者构成了高考的负向社会功能。树立"注重过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才观,改革当下"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考对社会的种种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人、成才都是与实践有密切关系的概念,教师工作的能力和成效是要靠实践来检验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决定于教师对实践的了解和把握能力。"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札记·学记》)也就是说,只有能通过实践认识教育兴衰的人才有资格当教师。韩愈对教师的职责使命有精辟的概括:"师者,所以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战略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上至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下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人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同样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要素,对校长来说,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是学校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校长要有先进的选才思维和选才之道。一、校长应有什么样的选才思维?1.选才是战略而不是战术相对于战略来说,战术更肤浅一些。如果校长仅仅认为选才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战术的话,那么很容易只关注解决当前学校师资人才队伍的缺口状况,这是一种被动式的选才策略。校长应当把选才工作从战术…  相似文献   

4.
人才观与考试观,属于广义的考试文化范畴。本文从科举学的视角,辨析葛洪的人才观与考试观的内涵、特征、地位与影响。葛洪认为,治国以致贤任能为首务,用才取士不可以不精择、详试,考试选才可励勤学、绝人事因缘。从考试文化的历史演变来看,葛洪有关人才价值与标准、选才原则与途径、考试功能与方法的系统论述,成为隋唐科举考试之先声。其独具一格的人才观与考试观,在科举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当今考试文化建设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有独到的见解,流传至今的陶冶成才观是其教育思想的主体内容之一,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王安石主张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选拔标准,严格选拔人才,规范人才管理,使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特长。其"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的理念,对于当前我国的人才管理同样存在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神仙道教的创始人,它不仅对中国道教发展贡献卓著,而且对学习和人才思想也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认为学习可以弥补人感官的不足,可以"清澄性里","饰染质素"。总结出循序渐进,多闻体要,积学问辨,立志勤求等学习方法。重视"早学"与"晚播"相结合,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学方面,他强调人才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舍仁用明"的人才标准,阐述了选才、用才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并对考试在选才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构成了较完整的人才学思想体系,对今天的教育和人才选拔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应具备的标准、素质、能力及实现方法途径作了深刻阐述,明确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怎样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年轻干部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干部培养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干部成长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才任贤观是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观的理论来源。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决的斗争精神、强烈的责任担当、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新时代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锤炼党性修养、力求知行合一是新时代干部成长成才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健 《江西教育》2005,(10):28-2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战略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上至国家综合实力 的竞争,下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人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人才同样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要素,对校长来说,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是学校管理工作中至郑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校长要有先进的选才思维和选才之道。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围绕青年"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成为这样的人才"这一有关青年成才的核心问题,提出要成为理想信念坚定、明是非善决断、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人才,并从内外因两方面提出推动青年成才的具体要求。同时,遵循青年成才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观点,包括立志成才、全面成才、健康成才、学习成才、实践成才、创新成才、吃苦成才、立德成才、奉献成才、环境成才等思想,从而构成了青年成才观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是青年教育、青年成才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南,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0.
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立足学生成才,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思考,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1.
干部人才思想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涵盖重才、育才、选才、用才等方面。其中,重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育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标准和源泉,选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原则和方法,用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成长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至今,复旦大学结合本校"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人才培养理念的内在要求,探索科学选拔创新人才的途径。在改革中,复旦大学一方面试图克服片面的"唯分数论"应试教育的弊端,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才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经过多年探索,复旦大学创立了一套"笔试+入学申请+面试"的选才模式。这一模式既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也通过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证明了其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推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等方面引领了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晚清八旗绿营将领的状况和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认为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包括三点:人才标准、选才对象和用人原则。李鸿章的人才标准不重视出身,唯才是举,对人品仅要求为人质朴;选才对象以皖北地区为主,兼顾其他;用人原则以功劳判高下,扬长避短。但是,李鸿章军事人才观的缺陷是重才不重德、道德军纪教化薄弱、以利禄驱人、对下属的错误有意护短,导致淮军纪律松弛,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
德是才的灵魂,德才兼备是选才用人的标准。新时期,青年立志成才,就要具备合格的政治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个性心理。由这三部分构成的品德体系在个体成才过程中,具有方向上的引导作用、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结果上的评价作用。充分实现品德对成才的作用,需要为成才创设良好道德环境、培养成才依赖的优秀道德品质、构架品德与才能互动的实践桥梁。  相似文献   

15.
张帆 《成才之路》2015,(3):16-17
德是才的灵魂,德才兼备是选才用人的标准。新时期,青年立志成才,就要具备合格的政治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个性心理。由这三部分构成的品德体系在个体成才过程中,具有方向上的引导作用、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结果上的评价作用。充分实现品德对成才的作用,需要为成才创设良好道德环境、培养成才依赖的优秀道德品质、构架品德与才能互动的实践桥梁。  相似文献   

16.
韩愈的《师说》是一篇阐述“师道”的经典传世佳作,并集中反映了韩愈的教学思想。透过《师说》,对韩愈的教学目的观、教学内容观、学习观、教师观及师生观等教学思想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7.
韩愈的嫂子荥阳郑氏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更具有善良的心地与高尚的人格,在公婆、丈夫都不幸去世后,独立支撑家庭,抚育尚在幼年的弟弟韩愈,并使之成人成才,这是唐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特殊的事例.  相似文献   

18.
在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莫过于人才。对于人才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由于生活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动荡时期,激烈的社会变革使他感悟到人才的重要性。基于此,墨子在选才、用才、励才等诸多方面,阐述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别具风格的人才观。从墨子人才管理思想的核心一“尚贤”入手,探讨其人才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述,意在以古为鉴,为现代人事管理寻求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原才>系统地阐释了曾国藩的人才理论,为其日后立不朽功业起到航向的引领之效.它呼吁最高当局肩负起培养人才的社会重任,树立醇厚优良的社会风气.在曾氏看来,风俗移转与才士之间存在"水就湿,火就燥"的感应关系,应当虚怀若谷,着力识才、选才、用才,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同时告诫人们,陶冶造就人才,大小官吏都有自己的使命感.在尊重人才的今天,无疑颇具借鉴启示与现实意义.<原才>按照桐城之文"义法"写成,深得桐城创作之妙.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丰富的人才强国战略思维,而选才思想是邓小平人才强国战略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才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健全选才的标准,要按照“又红又专”、“四有”、“四化”的标准选拔人才;二是严格选才的原则,倡导以宽严有别、宽严有度、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等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三是完善选才的方法,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要严格组织路线、敢于打破常规、勇于竞争选才。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密切关联,共同构成邓小平选才思想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