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特殊性与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要结合民族地区特殊的区情,认真分析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准确把握突发事件的表现形态与特征,根据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认真解决民族地区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围绕国家对于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的制度设计,尽快构建和完善适合我国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体系。重点是提高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保证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地区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因灾损失巨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为应急管理重要环节之一的应急资源保障机制运行不力,存在运行模式、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问题,造成了资源保障的不足,影响应急管理效果。基于这样的现实。试图通过原则设定、制度安排、技术支持等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探索完善民族地区应急资源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如何预防和处理民族高校的应急突发事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目前民族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并结合情景分析法,提出了基于情景动态演变的民族高校应急预案研究框架,以期为民族高校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AC和FKP融合算法在民族突发事件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民族突发事件的频发度及危害性均呈上升趋势.民族突发事件复杂程度高、涉及因素多、应急决策难度大,因此智能辅助决策非常必要.聚类分析是民族突发事件应急辅助决策的研究重点.目前,该项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FKP(Fuzzy K-Prototypes,模糊K原型)聚类算法存在易陷于局部最优解和对初始参数敏感的缺陷,提出了一种AC(Ant Colony,蚁群)和FKP融合的聚类算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能得出民族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因此该算法可用于民族突发事件的应急智能辅助决策.以上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智能化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比较多,但专门针对民族地区高校突发事件研究较少,我们结合民族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借助成熟理论,探讨如何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水平,为民族地区高校的科学管理和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精神,本文在界定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种类的基础上,就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创新高校信息收集和传递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将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爆发突发事件的几率也随着增加,因此,当地政府必须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民族地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文中立足于民族地区突发事件频发的现实问题,对我国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当地政府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中存在的消极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改进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以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及功能,分析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提出高校应尽快建立完善并切实可行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高校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中出现一系列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往往难以预测、事发突然,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甚至对社会和谐造成不良影响.做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高校、对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通过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立善后处理体系等措施,以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导致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加重了农民负担,成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和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是新农村建设中解决西部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惠及农民的政策。民族地区在推进新农合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才、政府及农民群众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政府应针对这些制约因素,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推进民族地区新农合的顺利实施,从而保证广大农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劳务输出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通过对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劳务输出现状的调查,并对劳务输出人员学历层次总体偏低、短期技能培训效果有限、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及教学设备缺乏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后,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劳务输出受人力资源素质这一瓶颈制约尤为显著,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农村基础教育、增大职业技能教育份量、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等对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三农“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电大作为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开放型大学,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发展劳务经济对河南发展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发展劳务经济,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能够增加农民收入,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把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项重要举措来实施,走出一条既能充分促进农民就业,又能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扩内需"是我国反危机四大政策之一,扩大内需,农村潜力最大。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南平模式为农村应对后经济危机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其一,积极开辟农民增收的增长点,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其二,通过培育新型农民,解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其三,实行互动联动,统筹城乡资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投资需求,改善民生并促进消费;其四,加强商品流通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十九大会议中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党在新时代对“三农”问题提出的新的决策部署,其内容涵盖了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少数民族地区任重道远。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覆盖范围广。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乡村振兴战略了解不深入,认同感有待提高。以海南省为例,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中国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任务,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新切入点,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农村民生。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要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需加强农民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需求程度;加强农民的信息实践,促进潜在信息需求向现实信息需求的转化;根据农民需要,组织涉农信息生产;加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促进涉农信息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9.
保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图从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搞好民族工作、做好宗教管理工作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保持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发展课题。而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目标。国际经验和我国发达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事例证明,在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双重体制影响和制约下,应该以教育的方式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