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情商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格尔曼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提出来的。它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量化指标。指人的乐观与悲哀、急躁与冷  相似文献   

2.
你赞成"打造情商"的说法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赞成"打造情商"提法的人越来越多了.所谓"打造情商",就是倡导"培养情商",这是一种健康理念."打造情商"在于锤炼维持心理健康,调适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大千世界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因此,"打造情商"是人们在新世纪中必不可少的修养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一个人的能力分为智商与情商,那么情商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关键作用.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归功于情商.基于此,数学教学在培养跨世纪成功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高情商学生,为社会进步,人才进步贡献本学科力量.以下就情商5个方面,结合数学教学说明自己的尝试与看法.  相似文献   

4.
项丹飞  郑青亮 《文教资料》2009,(17):125-127
情商是指人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识别、控制管理能力和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交往、调节能力,相对于智商而言,它更能决定人的成功与命运.小学生处在情商培养的关键时期,从小注重情商培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恰恰是我们传统教育没有重视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小学生情商培养的必要性、情商的内涵和情商培养的意义,并且分别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重点阐述了小学生情商培养的策略,旨在对现在学校和家庭互动培养学生情商提供基本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学靠智商,工作靠情商”。此话是说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时其作用大大超过智力水平。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强调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整体素质教育.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可见,此教材是进行情商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6.
情商即情绪智商,反映的是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智商和情商,认为高智商并不一定带来成功,而情商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当今处于科技飞速发展时期,社会不仅需要高智商人才,而且更需要高情商人才.但是目前学校普遍存在偏重学生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却往往忽视了情感智力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当代青少年的情商教育,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姜远琼 《文教资料》2006,(33):88-89
一、关于情商当今,中外学者认为,文化传统一直强调的智商(IQ)是人类成功的指数,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是占80%的“情绪商数”(简称情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最早是由美国成功心理学家赛纬拉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他认为,作为情绪与智力结合的EQ,其内涵包括五大类:认知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管理。西方学界对情商的定义偏重于一个人对自身及他人情绪的认知和管理,也就是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而中国学者认为情商是一种心灵力量,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分析了煤机制造业情商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做法,从情商管理基本内涵、员工情商现状、情商管理“六项”原则、用煤机制造业文化培育员工情商、培养员工“七种”能力等方面论述了情商管理的作用与意义,有效地培养员工用信心和乐观战胜困难的勇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工作心态,挖掘潜能,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9.
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在社会上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受到良好的情商教育,则成为现代高职教育普遍关注的课题.合作学习是培养情商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学习中的互动合作,提高学生认识自我、有效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控制能力和交际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情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提出的一种新观念.本文阐述了情商内涵、情商培养的内容、重要性及途径.家庭教育是情商教育的基点,学校教育是情商教育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的提出再一次唤醒了国人心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伟大实践目标.“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仅是“中国梦”的现实诉求,而且还构成了“中国梦”的实现方式,另外文化自强与“中国梦”体现出一致的文化话语表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文化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化育人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当前,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面临文化冲突、文化歧视、文化单向输出等现实挑战。文化间性为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提供了相应借鉴。在文化间性视域下,我国高校应确立文化间性的育人理念、建设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文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文化育人能力、推进中外学生交流互鉴、打造中国文化体验基地等作为来华留学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本文从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等三个层次分别描述了中国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国城市文化的精神脉络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传统中精华部分的继承无疑将成为我国当代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主要涉及语言、文字和文学三个方面,我们从文化学角度分别加以审视可以看到:语言是文化的存在;文字是文化的凝结;文学是文化的阐释。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中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使语文教育更具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逐步形成。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成熟。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不断解读文本的文化内涵、内化文化品质、沉淀文化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文化含量,激发学生对文化审美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8.
吴圣刚 《天中学刊》2007,22(4):123-126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性。所谓文化的多元性,既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呈现形态的一种定性,也是指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多种可能的一种过程。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在表层、中层和深层分别表现为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与中国文化土壤相脱离是中国当代教育学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以文化自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当代教育学的历史与现状,为中国教育学的独立找到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基础在中国文化,中国教育学的建构依赖于中国教育学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母语修养是文化修养的重要显现,联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实施母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守护民族语言情感的重任。他们有必要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强烈的文化意识,以此展示母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习惯,从而维护汉语的健康纯正和中国文化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