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也经历过不断地建构过程。清末民初,民族主义的理论主要是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而构建的;五四时期,民族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是围绕民族自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帝与反封的关系而展开;九一八事变后,主要表现为民族复兴思想的提出并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当时的知识界围绕民族复兴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与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勃兴密不可分。它以西方宪政模式为旨归,是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现代化思潮的一分子。李大钊的宪政思想是同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宪政思想的萌芽、发展和转变深受当时宪政思潮的影响,可以说,李大钊宪政思想的发展历史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末民初宪政思潮演变的历史面相。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由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最迫切的任务,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成为主潮。鸦片战争到五四前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形成的时期,五四以后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主导的时期。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一体化,对外是民族主义,对内是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斗争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也产生了牺牲现代性的负面作用,这种负面作用在建国后更为明显。当前的现代性建设必须警惕民族主义的陷阱,防止国家主义的复活。  相似文献   

4.
戊戌时期世界主义主要是消除与化解中西、新旧界限,打破保守、封闭的思想藩篱;五四时期世界主义主要是削弱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反对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现实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兴起的世界主义思潮,希望将中国的"大同理想"融入世界主义,对世界永久和平做出中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美国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华工的排华政策,作为回应,中国国内民众在商人阶层的领导下发起了一场空前的抵制美货运动。传统民族主义的分析认为这场运动是民族主义觉醒的良好表现,抵货运动也可以看作是国内民众对清末社会格局嬗变的回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市民群体逐渐兴起,不同阶层的市民群体在抵货运动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话语意识,作为市民群体成长的标志,在抵货运动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大丰富和激烈碰撞的一个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争社会主义三种教育思潮.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因其自身局限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未得以实现.但民族主义教育思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关注人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当代国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前后以辜鸿铭、杜亚泉、粱漱溟等人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是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革新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复杂品格;文化民族主义对传统儒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它不仅仍然适用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的需要,且对西方社会有益;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民族主义不仅作为一科学术思想,还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甚至政治倾向作用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产物,其兴起、发展和高涨都与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关.日本因素是我们考察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自它兴起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和特质,就基本性质而言,它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文化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有它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倡或保持一种“适度的民族主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张国臣,王三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是近代德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它贯穿了近代德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在其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内均有突出的反映。对近代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进行探讨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近代德国的...  相似文献   

10.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时,有一门功课叫“国”.教的是言。“五四”运动以后,白话兴起,小学“国”改称“国语”,侧重于白话,提倡教学接近群众实用语言;中学仍称“国”,侧重言,但加入一定白话。1949年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在俄罗斯历史中形成的独特的思想文化,前苏联解体后的现实使俄罗斯民族主义再度兴起,并成为影响中俄关系的重要因素。回顾中俄关系的历史,俄罗斯民族主义带给中国更多的是灾难,现实中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又使中俄关系充满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非宗教大同盟"运动是激进主义知识分子发动的,他们继承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的理性与科学口号,结合即将兴起的国民革命,又赋予其反帝和维护主权等民族主义意义,并以群众运动为形式。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则突出个人信仰的地位,具有反群众运动的倾向;文化保守主义者对宗教的合理性予以认可,对儒家文化的价值与地位予以维护。"非宗教大同盟"运动深刻反映了五四以后知识分子思想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杜赞奇虽然看到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对于清末革命党人会党观的影响,但是他忽视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的延续,把历史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看成了一种在民族主义话语系统中经过精心策划的架构。在责疑清末革命党人把民族主义话语强加于会党的时候,杜赞奇也存在用近代民族主义话语误读革命党人的地方。人类在认识自身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经历重大的话语转变。在话语转换的过程中,不要盲目否定原来话语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这是近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训。用后现代史学观点考察近代史学发展时,也要注意此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研究在晚清、辛亥、五四、抗日这样几个阶段取得了一些成果,除通论性研究外,各个时期民族主义思想具体问题和人物民族主义思想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所拓展,但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5.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民族主义再度掀起了高潮。文章从民族主义新浪潮兴起的原因、民族主义新浪潮的特点、表现形式入手,试图对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尤其是当前的发展态势,以及冷战后时期国际政治的影响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清末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甲午战败,“以强敌为师”的口号下,借鉴与移植日本学制,注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重点发展师范教育的教育改革。文章试从以日本为媒介的渊源和学习借鉴日本教育的途径两方面论述日本与清末教育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误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批判到兴起的过程,其间不乏人们对民族主义的误读。原因是存在致使民族主义误读的因素:作为民族主义行为主体的“民族”概念的复杂性;民族主义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民族主义在我国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民族主义概念的泛化和滥用导致其贬义化倾向加重;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负面影响。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以减少误读。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是在法国文化的入侵的情况下兴起的,这种文化民族主义与英法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有所不同,它侧重于从文化层面上去表达民族主义,利用文化上的联系与统一,从而实现民族国家的建立。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可以说,启蒙运动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形成的准备阶段,而法国大革命则促使了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清末广东革命人士欧榘甲通过著名政论《新广东》一文,试图统一广东的内部族群,既表达了追求广东独立的地方主义思想,同时又把民族国家的建设要求置于眉睫之前。他的思想经历了地方"民族主义"的胎动和消解。对此政论深入研究,可以对清末南方地区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的复杂思想做一管之窥。  相似文献   

20.
清末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甲午战败,以强敌为师”的口号下,借鉴与移植学制,注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重点发展师范教育的教育改革,章试从以日本为媒介的渊源和学习借鉴日本教育的途径两方面论述日本与清末教育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