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实践和观察,利用感官去感知外部世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可以为概括知识的学习活动提供素材,也是进行知识的抽象学习活动的依托和支柱。因此,在数学…  相似文献   

2.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切实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把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是完成新知教学的良好途径,也是落实学习主体地位,锻炼学生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的良好途径,同时,使学生体验认知活动成果的快乐,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操作“参与”,发现规律。对数学概念,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如果只强调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学生不仅对概念理解得不深不透,而且不能灵活运用。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设计了“摆小棒,找规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自己寻找规律,此操作过程分五步进行。1.用小棒摆数。(1根放在…  相似文献   

4.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一、让学生多“动”所谓多“动”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 ,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具 ,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 ,让他们自己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如教学“5”的认识时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 5根小棒、5个圆片、5…  相似文献   

5.
一、要真正让学生动手、动脑数学活动课首先应该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获得思维的发展.在活动中,应采用让学生动手拼拼、折折、剪剪、划划、说说等活动形式,指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浅易的数学思想.如低年级在“拼拼数数”一堂活动课中,让小朋友准备一些形状大小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仿照下图拼一拼(?)(?),从图中各可以数出几个三角形?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数的方法:可以先分开数出单个三角形,再合起来数出大三角形,一共  相似文献   

6.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让学生多动   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规律来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具、学具,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如教学“ 5”…  相似文献   

7.
实践活动课贵在“活”重在“动”,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做到把课堂、乐趣、时空、权利、伙伴还给学生。数学活动课力求“三活”,即形式灵活、内容鲜活、气氛快活。教学过程中要求“三动”即:多动眼、多动手和口、多动脑。教师要以活动课为阵地,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寓教于思,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一、让学生多动“眼”,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是智慧的能源”。在“认识形体”活动课中,我设计让“唐僧师徒”带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逐一登场,让学生主动辨认,以找促动,感知形体的特征,产生爱学、乐学的…  相似文献   

8.
加强动手操作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北海市教委教研室麦剑峰“九义”数学新教材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内容编排上,突出动手操作。在低年级引进新知识及各年级学习几何的有关知识时,一般都安排了“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目的是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  相似文献   

9.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以动手操作开始的,切断动手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特别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游戏入手,在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强化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认识世界,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一、通过动手操作,激发…  相似文献   

10.
数学活动课——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的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验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活动中即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新教材改革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课前思考】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摆一摆,想一想》是一节典型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等操作活动,渗透数学思想,发现数的本质特性。这堂课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棋子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与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乐趣。【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数学作为“锻炼人思维的体操”,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要会学 ,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 ,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一、为什么要重视数学活动教学重视数学活动教学是主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学生的学习心理应主要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 ,能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亢奋状态 ,并调动一切因素进行积极的探索、探讨及操作 ,而当学生获取成功时 ,…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提倡通过“动”来训练学生思维□张尊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增强学生参与意识,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发展学生思维。动手操作,启发思维。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  相似文献   

14.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培养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已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失控或“离轨”现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应对这些失控现象加以有效调控。一、操作的调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 ,能改变“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 ,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因此 ,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手段。如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有的教师让学生操作却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应付…  相似文献   

15.
陈莹 《湖北教育》2000,(9):38-38
心理学家认为:人最初阶段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编排了“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等多种操作活动,突出了“动手操作”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把抽象的知识物化为视觉的对象,内化为学习的智能。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动手作业 复式班静态自动作业的操作大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具性操作活动。这类操作活动,大多是有物体作为劳动对象和操作工具的,在教育心理学中叫做工具性操作活动,如数学课中的摆小棒等。另一类操作活动是动手作业,如写一写、画一画等。不论是工具性操作活动,还是动手作业的操作活动,都是主体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都应与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紧密结合,让学生边做边想边议(小声讨论),使认识逐渐深化。如一位一、三年级复式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9的加减法”时,先直接教学,转入静态,布置的自动作业为:摆小棒组成9,看谁摆的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17.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以动手操作开始的,切断动手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特别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游戏人手,在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强化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认识世界,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于学具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一、操作——有助于独创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果我们遵循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认识,那么无疑会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学具操作,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如:一年级在教学10的组成时,书上是这样陈述的: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数。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一、在课的引入中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往往要通过一些准备题进行过渡。因此,新知识引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就要设计一些紧扣新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学具操作内容,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我就是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方法,设计准备题的。首先让学生在第一排摆2根小棒,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5倍,第二排摆多少根?为什么?摆后学生回答:“求第二排摆多少根,就是求5个2是多少,所以摆10…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分一分,让他们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