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教育优先法理研究>是一本探讨教育常识背后深广世界的书."教育优先"对现代社会来说,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常识,然而常识往往会变成学术进步的惰性因素.人们通常把教育优先作为不具备理论支撑的实用政策,甚至有的时候当做简单的概念套叠.这是作者的焦虑所在,同时也构成了他的问题意识框架.因此作者并不满足于对教育优先的政策性解释,而选择了法理研究视角,在一个看似常识的问题上做出了深度阐释,同时也为一个政策性、实践性领域赋予了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必然导致教育的转型,信息社会的教育转型为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而教育的转型又必然要求教师角色进行相应的转换。作为教师群体中的幼儿教师,在面临信息时代教育新特色、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新要求的同时,也要尽快从传统的教师转型为符合信息时代需求的教师。下面我们就对信息时代教育新特色所要求的幼儿教师新角色分别进行分析:1.引导型教师信息社会呈现出开放教育的背景,教育环境充分展开,儿童面临的学习渠道与以往相比丰富得多,如各种书刊、电视节目甚至是互联网。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由此,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综合改革和转型是时代的要求。在众创时代,创业教育的转型需要寻求突破口,即教育对象应该从"小众"走向"大众";在教育模式上,要推进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在组织形式上,要从分类组织走向开放协同。因此,创业教育需要以创业为基础,实现三个具体转型,也需要打造校园"众创空间",实现创业教育运行体系的创新,同时还需要积极培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业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教育的转型。教育的自觉转型以人的转型为核心。公民是当代中国人之转型所在,公民教育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之所在。公民教育不是政治教化,也不只是公民意识教育,而是一种以培养公民完整素质为宗旨的新的教育形态。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是公民的两个基本品质。当代公民的公共性已从传统的国家公民延伸到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因此,当代公民需要具备个人公民、社会公民、国家公民、世界公民等多重身份,我们也必须以具备多重身份的复合型公民的要求来设计公民教育的层次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社会复杂性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要背景,同时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型的时代命题。社会复杂性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须以更高的适应程度和整合程度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适应性功能、目标导向功能、整合性功能以及紧张处理功能构成社会复杂性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型的实现需要社会化和社会控制机制的内外配合。社会复杂性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反思性的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转型提供了机遇,结合社会复杂性条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是当前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背景江苏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2012年8月14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江苏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学习会上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迫切需要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的转型发展,努力促进普通高中教育适应时代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将重点由规模扩张进一步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彰显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上来"。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也要求全省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理性抓住‘历史机会',以智慧破解‘现实问题',在适应转型、自觉转轨、主动转变的道路上,追寻‘不一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理念是教育理念在大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大学教育理念在不断改革和发展。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需要具有广博而高深的知识、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具有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为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需求,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也应转变,用新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要求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实现三大转型:(1)由重智育轻德育向德智体并重转型;(2)由重科学素质转为向人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转型;(3)由重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行转型。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转型时期进行高层次的情感投入是时代特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光荣任务。因为情感教育不仅能加强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而且是教师自我陶冶情感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优化师生关系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我们的思想水平紧跟时代步伐,与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水平相适应。主要探讨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公民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情况:观念落后、思路混沌、内容过时、方法陈旧。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的社会要求极不适应,亟待改进。公民教育需要从单方面的责任教育向强调权责并举迈进;公民教育需要从只关注正面引导向培养健全人格的制度教育迈进;公民教育要向打造东西合璧兼具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迈进。实现学校教育向公民教育的现代转型既是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公民素质快速提升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召唤。教育的本质在于创新,教育的活力也在于创新。教育创新是打破文化不连续性的关键要素,与民族文化之间互动,是民族文化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2016,(2):27-32
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引发了整个社会技术和思维的变革,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数据时代教育技术将会实现"数字化"向"数据化"的转型,促使教育技术新范畴"分析"的产生,并将智慧教育作为其新的发展使命。同时,大数据技术也将引发教育技术隐私伦理和价值判断的危机,教育技术需要树立信息社会的生态伦理观,并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着艰难转型。不断增强的技术变化要求劳动教育满足个体的多样化需求,以促进教育个体的全面发展;工作世界的技能迁移要求劳动教育为教育者进入工作世界做准备,以支持受教育者实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结果;社会生活的变革要求劳动教育必须要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通过引入社会情感学习,可以推动自身成为满足教育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对劳动技能转变的重要手段、推动社会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劳动教育转型。为推动社会情感学习融入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扩展教育能力、打破教育边界,构建融合社会情感学习的劳动教育转型框架。劳动教育实施部门可以从战略层面、教学层面、平台层面、制度层面提供支持,为融入社会情感学习的劳动教育转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要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育方式来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探讨了现代社会以“因性施教”、“双性化人格”教育为代表的几种新型教育理念和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周长稳 《教育文汇》2024,(2):5-8+31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加速推进,数智技术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使儿童的成长空间与生活世界面临着新境遇——丰富了儿童的学习方式、扩大了儿童的社交范围、促进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但数智技术在助力儿童成长的同时,也可能使其付出以下代价:儿童的学习活动面临被重塑的可能、儿童的成长空间面临被侵蚀的隐患、儿童的身体存在被异化的风险。基于此,为改善数智时代儿童的生存状态要开展美丽的教育冒险——基于儿童立场,引领儿童成长;融入情感特质,实现人机共生;培育数据素养,构筑安全屏障,努力实现儿童与数智技术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同时也是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时代。社会要求中等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时代对中等教育的迫切要求。而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现今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发育相较于过去要早,加之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也相对更为复杂。当前,我国的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新形势下如何评价学校管理和教育中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探究了学校教育中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希望能对孩子们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教育观念上的一种革新,它着眼于从整体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增强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这种教育主张,代表了时代的声音,体现出当代社会发展对于教育新的追求、新的认识。然而,在整个社会热热闹闹,都在齐声呼唤加强素质的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出发,从素质教育实际上的举步维艰的现象的背后,探讨深层次的原因,又不免产生某些深深的忧思。这是基于当前教改形势规模数量远大于质量效益之改善的忧思,是对于积弊未除、其利难行状况的忧思。本文撷取有关素质教育的一…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隔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改变了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及乡村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乡村学校教育在组织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与乡村社会形成隔离;乡村人口流动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导致乡村家庭文化传递功能削弱;现代电视媒体在乡村社会普及阻碍儿童对乡村生活的体验,这些因素导致乡村儿童与乡村社会逐渐呈现出一种隔离状态。这将不利于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人们对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当代儿童审美教育是"读图时代"背景下的审美教育。"读图时代"是对当代视觉文化环境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丰富的图像和影像制品,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视觉景观,传播了海量信息,也为儿童创造了极其丰富的视觉环境,拓展了儿童的审美视野和审美对象,客观上起到了帮助儿童获得视觉经验的作用。形象、趣味与文化,是图像赋予儿童的主要审美教育价值。向图像学习,向流行的图像学习,是当代视觉文化环境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契机,同时也是危机。当代儿童审美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在传统与流行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增加儿童审美教育模式的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