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外高加索三国,是“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线的必经区域,已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沿线国家。在双边经贸合作的带动下,中国与外高加索三国开展跨境高等教育合作,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也能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和不同领域的合作提供良好氛围。当前,中国与外高加索三国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缺少高水平大学的参与,合作办学缺乏规模化和层次性,办学质量水平较低,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探索多样化的合作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合作的层次水平,培养各类国际化的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跨境高等教育迎来新的历史契机,两国留学人员交互跨境流动增长明显,但还存在着学生流动人数增长不稳定、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过于集中部分区域、教育资源引进与输出不对等、高水平大学和高层次项目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下一阶段,应顶层设计中俄跨境高等育,建立战略性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强合作优势互补能力;拓展合作领域的宽度和深度,有效提升合作办学水平和层次,充分发挥中俄跨境高等教育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加强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我国在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方面既无可以因循的现成经验,又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制度多样、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体制和利益诉求差异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应该加强“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的框架体系,循序有效推进“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机制搭建新的双边、多边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并在国家框架基础上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区。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粤港澳大湾区肩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重任。有组织科研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合作的新形式,“四个面向”为高校科研合作的组织形式创新指明了方向,为高校有组织科研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有组织科研面临跨境协作组织不够健全、科技人才自由流动受限、科研经费跨境流动不畅、技术合作及设备共享受阻、高校科研合作制度尚未健全等问题,跨境有组织科研的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强央地协作的顶层设计,健全高校有组织科研的跨境协作机制;加强府际协作的中层链接,促进三类高校各司其职实现有组织科研;加强内外协作的基础保障,优化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对于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跨境电商人才的支撑。文章通过Python程序,以“前程无忧”招聘网站跨境电商企业招聘信息数据作为样本,利用文本挖掘、词频分析、可视化呈现等方式,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基本要求、专业技能需求等进行研究,并以促进跨境电商逐步向更加规范和有序的方向发展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婷  汪炜 《高教论坛》2020,(7):44-48
波兰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国的教育对外开放与波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相互契合,中波高等教育在合作制度供给、留学人员流动、跨境办学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进展,形成了多主体、多渠道的合作格局。然而,中波高教合作存在宏观制度设计缺乏具体计划支撑、跨境合作无法满足国际人才需求、相互认知模糊难以提升合作深度的问题。中波两国需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构建协同参与机制;定位合作需求,打造教育合作的具体计划;提高双边信任度,巩固合作的民心基础,深层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相似文献   

7.
跨境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是教育服务贸易的一种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大力发展。近现代中外高等教育跨境合作办学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外国教会机构在中国独立办学、中国在境外办学、中外大学联合办学。近现代中外高等教育跨境合作办学的历史给今天带来的启迪是:应强调双向互补;确保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应意识到肩负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族高等院校以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并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背景下,民族高等院校如何在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结合学校的地缘优势和学科特色,主动融入新时代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跨境教育合作,发挥其特殊的价值与功能,已成为民族高等院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洲复兴”的共同愿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盟按照一体化进程路线图,以“非洲个性”认同,引领非洲一体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创建高等教育空间,极大提升了非洲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及国际竞争力.探析非盟高等教育空间建设的成功经验,转变单一地区发展模式,建立高等教育区域合作联盟;制定区域合作发展规划,搭建人才资源共治共享平台;推进多方联动协调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对深化中非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全方位合作,强化我国高校与非洲大学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推进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互鉴,做强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相适应、相协调的区域高等教育,共同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跨境电商行业迅猛发展,由此催生了对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巨大需求.本文在分析跨境电商人才校企协同培养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从校企合作形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了跨境电商人才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合组织合作公布了面向各国政府及高等教育机构等六大群体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指导方针,并制定“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工具”项目以加强此领域的区域性和国际性合作。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越南政府颁布与实施系列跨境高等教育法令,争取国际组织援助,重点扶持17所高校,与国外高校开展本科、硕士学位课程、教师培训等项目合作,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国际化进程.但在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方面,也存在质量监管与文凭资历认证、课程移植与国情需求、国际化与本土化、教师待遇与人才流失,区域、城乡与人才培养平衡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探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的差异化合作路径和作用机制,总结成功经验,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TOE框架,对34个“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优秀案例进行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学科资源相对优势是实现“一带一路”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的必要条件。“一带一路”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路径共有三种,分别是学科资源嵌入人文交流的民心相通型、学科资源赋能需求满足的共同发展型、学科资源支撑民主会商的话语体系建构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的新历史起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应整合优质学科资源,创新交流机制,持之以恒地开展有深度的人文交流;须统筹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务实满足沿线国家需求,实现共同发展;可借助教育多边平台,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影响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推进以及对“双创”的发展,为跨境电商带来更为广泛的消费人群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选择以跨境电商平台作为创业的起点。依托笔者自身基于Wish平台的跨境电商创业实践,总结大学生因对跨境形势的不了解、对市场定位不清晰、对平台制度的不熟悉等所遭受的阻碍,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的策略,为大学生跨境电商领域创业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TEQSA法案》跨境质量保障条例、风险评估框架以及与跨境教育有关的高等教育标准是TEQSA在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监管标准。根据监管标准,TEQSA在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制定基于风险的质量保障方法及国际合作战略的运作机制,取得了相应成效。  相似文献   

16.
跨境高等教育由学生和教师、项目课程、教育机构这三个方面的跨境流动来进行。由于国际学生的流动人数众多,招收外国学生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家间文化、政治、贸易、经济关系的长期发展,提升国家的竞争力,更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笔者从经合组织与我国学生跨境高等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发展跨境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并从经合组织及其成员国的宏观政策对发展学生跨境教育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在宏观层面上发展学生跨境高等教育可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作为跨越国界的经济合作方式,跨境经济走廊利用资源的互补开展多方面合作,促进区域内交通、物流、金融、贸易、人才流动等多方面发展,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本国边境地区发展速度,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年来在多领域有所突破,向世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跨境经济走廊建设,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跨境电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异军突起,为国内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也对跨境电商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民办院校作为跨境电商人才输送的重要培养基地,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其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对目前民办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了培养目标、教学方案、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确定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和模式、构建实践平台、打造教师团队、融合校企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才竞争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一带一路”各区域间人才竞争力发展不平衡,亚洲、大洋洲和中东欧地区较强,而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则较弱。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排名表现中处于中上水平。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人才开发与合作时,需要关注人才竞争力的区域(国家)差异特征,把握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保障合作实效;同时,应当强化高等教育合作,促进全球人才流动,拓展第三方市场资源,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提升,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对跨境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它呼吁区域质量保障组织消解各国之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边界。亚太地区质量保障网络(APQN)具备胜任这一使命的有利条件:APQN的目标和行动与"一带一路"区域高等教育相适应;APQN的质量保障框架有助于"一带一路"区域高等教育融合;APQN的信任机制维护"一带一路"区域高等教育流动。从理念上看,APQN和"一带一路"倡议都聚力构建命运共同体、坚持可持续发展、维护多样性发展以及深化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