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地方立法对于完善我国完整的法制体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好立法预测、立法起草和立法审议制度,本文要求对地方的立法需要做到民主性、不抵触、有特色和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遵循立法的法律标准和实践标准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必要遵循要素,针对地方实际特点和需求做出适应文化、风俗和传统的地方法规,并且立法的条文形式和精神纲领都必须与国家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完善地方立法质量来完善我国的整体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标准的量化是实现循环经济立法可操作性的重要路径.通过制定相关标准,既可以形成企业的外部约束,也可以形成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将循环经济标准按照单位内部调控标准和社会调控标准进行划分,以"三R"原则为核心设计循环经济绩效考核体系,使之成为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与法律责任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安徽循环经济立法定位应明确界定相关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限,健全循环经济法律责任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指导思想要将循环经济立法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形式,解决安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突出减量化原则;立法模式要把基本法规与综合性法规、专项与配套法规及规章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地方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地方立法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立法工作中,需要解除思想上的禁区,处理好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的关系以及立法的可操作性、标准化及程序等问题,以确保地方立法的正确实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虽然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立法尚未制定,但地方立法的相继出台还是弥补了一些缺憾。福建立法具有宣誓性意义,具有开创性;上海立法相对成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太原立法具有地方特色,在教育机构设置、投入经费量化标准方面较为明确;河北立法吸收了前述立法中的经验,规范的事项较为齐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漏,如公民终身教育权利仍未明确规定,经费保障仍不明确,实践中难以运作。对于带薪学习制度仅仅是鼓励而没有强制,学分积累、认证与转换的规定还不够到位,难以实现制度本身应有之意义等。这些需要在今后立法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贵州循环经济立法仍有很多不足,实施起来也很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公众对循环经济认识上存在障碍,体制上、技术上、法律制度上存在障碍等。贵州要进一步加大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力度,建立适合现实的规章制度,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完善生态农业立法。贵州一定能够制定出一部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地方循环经济法规。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障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循环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立法还不够完善,研究和分析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现状,借鉴比较日本、欧盟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对于建设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具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赋予地方立法权,在中央领导下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国立法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地方立法分实施性、自主性和民族自治三种立法类型。坚持法制统一,突出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是地方立法要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参与地方立法协商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重要内涵。立法过程本身就是各种利益关系博弈协调的过程。政协由界别组成,是各界利益的代表,政协参与立法协商,借助政协的平台进行利益关系的博弈、协调与整合,可以保证立法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防止立法决策失误。要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首先应当明确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性质与功能,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程序设计,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立法语言是立法技术的落脚点,是立法表达技术中关键的一环。地方立法语言是立法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立法语言的一般特性,同时也有地方性、具体性、可操作性、试验性等自身特点。从表述技术来看,准确、简明、规范、严谨、庄重、朴实、通俗易懂,是地方立法语言本质和特点的突出表现和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国在循环经济的立法方面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目前的立法状况距离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必须大力加强.在从修改、完善现有环境资源法体系转向循环经济立法时,我们必须要贯彻资源极限、循环利用、遵循生态规律等循环经济理念,以义务为本位建立循环经济法体系,创新循环利用资源的法律制度,构建循环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规则系统.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立法的理念内涵可以概括为共同负责、和谐共生、主动激励等几个方面。立法可以调节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使发展循环经济所建立的奖励与处罚机制得以公示并落到实处,使科技成果等到合理的使用和推广,为循环经济发展服务。循环经济立法主要调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料回收与再生利用、绿色消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循环农业等六个方面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国家的法律支持。研究并借鉴国外循环经济法制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法制体系,是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明智选择。立法体系在一国的法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整个法律体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勾勒出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循环经济法体系,将能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及成功经验,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五点启示:准确定位发展战略、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发展静脉产业。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的实践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载体和途径,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法律则是促进和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课题。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的先进模式,总结以往的循环经济实践经验,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体例科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配套协调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在循环经济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方面,企业一如既往地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发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企业参与的循环经济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企业又同时一如既往地实践着其经济人的天性,面对循环经济建立过程中的各种代价,企业的“利益近视”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必定想方设法逃避承担各种负担。如何对企业的参与提供一种促动和鼓励的机制,既实现环境保护的公共目标,又推动企业自觉主动地参与循环经济,节省执法和司法成本,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合同以其更为柔软的制度刚性和更为灵活的制度安排,能够为企业与政府之间搭起对话和和谐共进的平台。本文以企业参与循环经济为着眼点,深入到环境合同制度的核心,解剖环境合同在企业参与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完善相关制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通已初步积累起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经验,发展循环经济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南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将其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要探索多层面、全方位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要出台支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有效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它是一种先进的发展模式,可以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循环经济立法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既有必要性又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我国应借鉴日本、欧美等国的先进立法经验,在我国现有经济法律、环境法律基础之上创制循环经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