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幼儿学习绕口令的过程中,教师基于支架理论所采取的教育支持策略主要包括:图谱支架策略、节奏支架策略、游戏支架策略。运用支架策略,教师需注意适合幼儿个体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幼儿的体验与操作,并把握"支架"撤离的适宜时机。  相似文献   

2.
小花鼓     
绕口令是一种民间传统的语言游戏,其语言精练,具备同音异调、字音相近、叠字重句的鲜明特色,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极具趣味。绕口令《小花鼓》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主要讲述了宝宝敲破鼓,妈妈用布补鼓的事情,其中“鼓”“虎”“布”“补”等词语发音相近。六个句式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快速念出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学习绕口令,可以让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在词语发音、语速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在掌握绕口令内容的同时,体验绕口令内容的有趣、诙谐,以及快速念绕口令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刘红 《成才之路》2011,(28):86-86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但在以往的实践中,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的教师在组织幼儿区域活动时,提供给孩子大量的学具,  相似文献   

4.
教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在教学时,必须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如何发挥幼儿在活动的主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以陶先生的“六大解放”为指导,让幼儿通过区域活动进行自我学习、白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正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行为接近"原始状态"。当幼儿凭着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了某一区域之后,就会沉浸在这一区域活动之中,在与材料、同伴的接触中,幼儿的学习也即开始了。这种自觉自愿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潜能,让人看到了幼儿的长处与优势。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反复某一学习行为,持续时间可以达30分钟以上;幼儿可以为了一个"模拟行为"而争吵直至"放声大哭"而终止……幼儿的这种学习带着强烈的"儿童的  相似文献   

6.
<正>绕口令的一些传统教学方法,结合纲要中提出的幼儿自主学习理念,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大胆地进行了教学尝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图标暗示法。绕口令又叫"急口令"和"拗口令",是一种比较绕口的小令。它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游戏,它将容易混同的声、韵、调组合在一起绕来绕去,力求能够达到一口气准确、快速读出的程度。绕口令数量众多且内容丰富,设计十分精巧,有些绕口令本身就是优美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7.
张晓霞 《福建教育》2014,(10):13-15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纣旨南》)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强调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珍视幼儿期游戏与生活的特有价值。为此,我们在组织区域活动时需要深入思考,何种特征的区域活动才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开放性的区域活动是贯彻落实纣旨南》教育理念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在开放性的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选择,在与环境中的人、材料、事件的有效互动中充分体验、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这既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绕口令”节奏明快,句子内容有趣,是很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在教学上,是教师训练幼儿语音准确、说话流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幼儿在学习时,因其声、韵、调相近的字句多,不容易掌握,特别当快速朗诵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字句混读,语音含糊不清的现象。我在教学中运用以下三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相近字音提前练习。将绕口令中幼儿最容易混淆的字用情节串连起来,采取图片讲述、情景表  相似文献   

9.
在艺术的世界里,音乐可以使人兴奋、也可以使人镇静,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可是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由于缺乏对幼儿学习音乐的规律的了解,使音乐教学现场或枯燥沉闷、或兴奋涣散,有的老师甚至使用奖励小贴花等外部因素调控幼儿的学习行为,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失去了主动性和自律感。其实,只要老师能理解并善用关怀性的细节设计策略,不仅能保证幼儿学习的高效性,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产生高水平的舒适体验、安全体验与自我实现、快乐成长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小班幼儿第一次画画时的情景真是"惨不忍睹",有的不愿拿笔,有的拿着笔到处乱画,有的把纸画出了一个个洞,有的把自己的手、脸当成画纸,有的……经过一个学期的耐心指导,幼儿不论从习惯还是技能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以下是我如何指导小班绘画活动的一点心得体会。一、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幼儿握笔动作和身体姿势直接影响今后的绘画和学习。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能够接受的讲解、演算的方式,指导每位幼儿掌握正  相似文献   

11.
当我宣布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活动时 ,全班幼儿高兴得大喊起来。那一张张小脸上别提有多高兴啦 ,有的幼儿赶快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到玩具角里 ,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 ;有的幼儿三五一群地在教室角边谈论各自感兴趣的话题 ;有的幼儿结伴地做游戏 ;有的幼儿在享受着独自摆弄玩具的清静 ,一个班就这样有序、有纪律地分成了若干小组 ,各自享受着自由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自由活动中 ,我发现每个幼儿都能加入到每个小群体中 ,每个幼儿都能高兴 ,认真地投入于每个活动环节 ,每个小群体内部幼儿之间都能很好地合作 ,组织起来。自由活动对幼儿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许多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太会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的语言仅限于简单的"您好","再见";有的孩子甚至在别人与他打招呼之后不说话,只是瞪着眼睛看着别人或回避与别人打招呼。结合这些情况,我采用了幼儿喜欢的游戏式活动形式,让他们学会用"您好""再见""请"等与别人打招呼。同时学习运用体态语言进行社会性交往,促进幼儿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13.
汪益彩 《教师》2012,(11):24-25
幼儿是能动的学习主体,何谓主动性?它是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地、不待他人驱使地去接触学习的材料和内容,也就是说在活动中幼儿发现问题,主动地利用环境和材料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信息和认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美术教育中,如果我们只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最多只能培养出一些画师、画匠,而培养不出真正的画家。这本是针对目前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轻创新”的严重现象而提出的一个警告,意在呼吁我们教师在艺术教育中要重视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好技能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然而,我们很多一线教师在理解这句话时有失偏颇,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教师疑惑了:那么技能还要教、要练吗?有的教师认为:技能不要教了,让幼儿自己去探究,探究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技能还是要教、要练的,有了一定的技能才能有创新……于是,在实践中,有的老师在技能的教学方面显得束手无策,始终徘徊在“教与不教、练与不练”的十字路口;有的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让幼儿在枯燥乏味的模仿练习中学习;有的老师则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摸石头过河”,使幼儿走了很多毫无价值的弯路……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课程改革注重教师的"预设"与幼儿的"生成"。特别是在幼儿生成活动时,让幼儿感受生活,引导幼儿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使幼儿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健康成长。江苏省无锡金桥实验幼儿园探索尝试在一日活动中真实还原幼儿自主学习的"魔法时刻",尊重幼儿原有生活经验,关注幼儿发展寻常时刻,追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支持、推进幼儿的自发生成活动,让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相似文献   

16.
实施素质化教育要从幼儿教育抓起,随着幼儿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也紧跟教育需求做出了相应的实践调整。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是促进幼儿教育面向现代化、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个别化学习教育,幼儿能够在一个自主、包容、和谐的环境中不断成长。为了切实促进幼教素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使得指导策略更适应幼儿成长需求,需要相关人员制定策略时,充分尊重幼儿差异,对区域活动环境规划、设施材料选择进行科学设计,从幼儿的生活、学习以及成长等方面的需求出发,酌定区域活动材料分层投放策略,以彰显幼儿教育素质化改革特色,促进幼儿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7.
区域活动中的记录是指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以数字、符号、图画、实物、简单的文字等元素自主地记录活动情况的行为。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幼儿记录行为的认识有误区,有的教师只是单纯地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记录行为,认为无须过多干预幼儿的记录;有的教师认为任何学习活动都可以投放记录表,只要幼儿能看懂自己的记录就行,教师无须看懂……  相似文献   

18.
学说绕口令     
学龄前幼儿常有发音不准的现象,用绕口令纠正发音是个好办法,但幼儿初学绕口令却不那么容易。我发现用图示的办法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绕口令,效果很好。那天,为了矫正幼儿 liang 和 yang 的发音,我选了一个《小良救羊》的绕口令。开始,我先把关于这个绕口令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孩子们很感兴趣。接着,我把绕口令说给他们听,孩子们却皱起了眉头。我越是慢慢说,他们越糊涂,一着急我也说不清了,嘴上直“拌蒜”,这场面真让人哭笑不得。这时,我忽然想起三四岁的幼儿在画中会用蝌  相似文献   

1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对这些事物的探究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因此,我们选择了农村幼儿身边常见的、能够接触的农作物水稻作为探究对象,以幼儿常吃的米饭为切入点,开展科学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探究、了解水稻,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提高幼儿制定学习计划的水平,有助于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预设的主题活动应富有弹性,要有意识地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给予幼儿制定学习计划的机会.教师既要通过“支架”行为引导幼儿制定学习计划,也可以发挥同伴作用丰富幼儿的学习计划,并注意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以支持幼儿制定学习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