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三江并流曾是一片鲜为人知的秘境异域,而在2003年7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之后,这块神秘美丽险峻之地成为了众多户外探险者的乐园。 三江并流不是一个案点,而是指云南省西北部一片广阔的区域风号区位于滇西横断山脉纵谷,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云岭山脉之间,“三江”是指(由西向东)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江流与山脉互相夹持,平行地奔流了约400公里,这三务大江的源头都在唐古拉山。 由于三江并流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欧亚大陆最集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唯一的、独特的世界奇观。 三江并流地区已将4万平方公里规划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报名地区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三江并流地区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级物种基因库,是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从维尔纽斯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四川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申报成功的好消息,让人欢欣鼓舞。然而来自大会的另一个消息却让人们的心再次收紧:3年前才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被列入了重点监测保护项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派往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专家考察组注意到,当地为保护遗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水电开发很难确定可能造成的威胁或间接影响,包括淹没土地区域居民的搬迁、道路的重建和改道、鱼类及其他物种迁移后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水文系统改变带来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当地地震活动的影响等等,还是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质问题是旅游学与地质学交叉渗透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探讨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发掘旅游地质资源的价值,进而寻求利用与保护途径的重要学术问题与方法问题。地质环境是世界自然遗产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遗产旅游是当前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形式,旅游地质资源是全球绝大多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体旅游资源。从旅游学和地质学交叉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世界自然遗产的战略性保护,并为旅游地质学的建立及其在世界遗产保护中运用拓展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具有特殊的空间地域分异规律,其区域划分遵循:综合性原则、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整体特征相一致原则、双列系统交叉及从上到下的划分原则、保持乡级行政单位完整性原则,由旅游地质资源景观一级区→人地关系二级区→耦合单元三级区组成复合系统区划等级序列.并以丽江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划分出三个旅游地质资源景观一级区、四个人地关系二级区和七个耦合单元三级区.  相似文献   

5.
阳敏 《科技文萃》2004,(12):39-43
新闻背景 虎跳峡之争大事记 2003年7月 "三江并流"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滇西北地区平行并流的部分区域,其中,金沙江流域的虎跳峡因海拔不足2 500米,被排除在世界自然遗产之外.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7月 2日 ,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2 7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 ,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 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块自然遗产地。神秘而神奇的地方所谓“三江并流” ,是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流入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 ,最近处仅距几十千米 ,奔流 40 0千米结伴而行的罕见景象。从自然区域看 ,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 ,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延部分 ,也是横断山脉的主体。位于东经 …  相似文献   

7.
大约4000万年以前,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引发了地球演化史上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举世罕见的“三江并流”就是远古地球陆地漂移碰撞的产物。“三江并流”分布于云南省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三条大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区域,整个区域面积达34000多平方千米。从青藏高原并行从北至南奔腾而下,穿过大小雪山、云岭和怒山山脉,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江水交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名官员从卫星扫描图片中发现了这一奇观,从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三江并流”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  相似文献   

8.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材料一为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2000年8月19日,由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碑名的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材料二2003年7月2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区域内,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从空中望去,三条大江由北往南纵贯全区,平行流动近170千米,形成“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这一世界独有的地理奇观。读图1,回答1~7题。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指图中的哪个地区A.A地区B.B地区C.C地区D.D地区2.“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的“三江”是图中的哪…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世界遗产地丽江古城和“三江并流”景点,均具有世界级的旅游审美价值,而且紧紧相邻。但是其入境旅游人数却极为悬殊:前者人满为患,后者游人稀少。导致这种两极化旅游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中西审美心理差异。为此,不仅应该研究两处世界遗产地的外部旅游环境的平衡、优化问题.而且还应该研究对国内旅游者旅游审美心理的引导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灵魂。针对目前诸多景区不注重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的现状,文章以常熟尚湖风景区为例,对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四点建议: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建设人文景观体系、构建旅游活动体系、打造景区文化旅游品牌,以期为同类景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诸多景区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中不注重游客体验的现状,基于游客体验的视角,以绍兴沈园风景区为例,对景区旅游产品的设计提出五点建议: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深人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建设完整的景区景观体系、构建景区旅游活动体系、打造景区旅游体验品牌,以期为同类景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对景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造成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海南省A级旅游景区为例,开展实地调查研究,采用野外问卷调查、实地参与观察、访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结合数学统计分析,着重研究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结果将为海南省景区的旅游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灵魂。针对目前诸多景区不注重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的现状,以绍兴沈园风景区为例,对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四点建议: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拓展景区文化产业链,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和营销,构建景区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称多县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并定性分析其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征,同时运用“奇石画布”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通过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以民族民俗风情为主的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等多角度的论证,提出三江源区旅游资源开发设想,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襄樊市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基础好的结论。同时,各景区开发规划各自为政,资源整合不够好,产业群没有形成,供给结构不合理,宣传不够。建议完善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线,与河南联盟打造三国文化旅游产品——追溯诸葛孔明,实行一票通,实现两地资源共享;加强对襄樊市旅游业的宣传;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整合好各项旅游资源及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7.
新疆岳普湖县铁热木乡达瓦昆沙漠景区近年来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民族村落文化旅游,吸引了众多疆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促进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通过对岳普湖县铁热木乡达瓦昆旅游景区的实地调查,梳理出当地民族村落文化脉络,展现其在旅游业开发过程中的文化变迁,进一步提出民族村落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解决措施,确保当地旅游业健康良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需要有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西山旅游区是昆明旅游发展的基础景区之一。通过对西山旅游区的环境、资源、市场等研究提出了西山旅游区的发展战略、任务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可特续发展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重要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分析,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三大阶梯的过渡区、山地区,与中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少数民族分布、中国生态脆弱地带和现有相对富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在地域上重叠。预示着开发越来越有优势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对这些区域乃至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使旅游地的环境系统免遭不可修复的损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喀斯特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难题之一.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洞穴类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尚属空白.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景区为例,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可知织金洞还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