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大学的精髓,育人功能是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大学文化通过价值导向、目标激励、行为规范和情感陶冶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其文化育人的独特功能.新时期,强化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就是要通过亮化大学精神文化,突出大学精神文化的育人主导作用;彰显特色丈化,展现特色文化的育人"品牌"作用;重建物质文化,拓展大学物质文化的育人熏陶作用;完善制度文化,发挥大学制度文化的育人引导作用;规范行为文化,强化大学行为文化的育人示范作用;融合多元文化,弘扬兼容并包多元文化的育人创新作用,来引导大学文化建设,塑造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校庆是大学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大学文化记忆的重要形式,是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契机。校庆仪式建构起相互关联、持续绵延、高潮迭起的文化场,渗透辐射到场中的每个个体身上,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分析大学校庆仪式的文化内涵、结构要素和过程推进,有助于了解大学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如何通过校园仪式为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人格构建提供导向和规范的渠道。同时,优化和创新校庆仪式活动,有助于提升校园仪式的文化育人功能,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22,(1):160-165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育心与育德"密不可分,要整理资源形成合力。心理学社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是朋辈心理互助的一个重要载体。本研究以大学心理学社为抓手,探讨如何发挥朋辈网络传导和聚合效应,通过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和支持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社会支持,从而将心理育人由"学生到学生"的端点与终点互连,达到从"学生个体到学生群体"的全面连接,延伸心理育人触角,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力不足的困境提供新视角,探索构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扩宽心理育人受益学生群体的覆盖面,使心理学社成为心理育人的重要补充,促进高校心理育人成效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起各要素有机统一的整体认知模式,推动向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拓宽渠道,创新形式,抢占三个阵地,发挥大学文化熏陶作用,深化"环境思政"育人;大学精神、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及媒介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特殊内容;通过弘扬大学精神,开展环境文化建设,注重行为文化养成,加强媒介文化信息传播,可以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训具有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文化导向功能。在培育大学生的守正创新中可以运用大学校训丰富其文化理论、融入其文化课堂、促进其知行统一。基于此,大学校训要实现完善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模式、优化育人环境的新目标,以期实现大学校训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6.
试论当代大学生班级文化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班级有松散趋势的情况下,重提大学班级文化的新特点及意义,目的为引起有关人员对大学班级的进一步关注.大学班级文化有独立性、可控性、多元性、潜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大学班级的这些特点对生活于其中的个体有独特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大学生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是大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班级文化,仍然是大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董晓绒 《高教论坛》2022,(2):79-82,86
依据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高校心理育人既是一个独立运作的社会系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子系统。高校心理育人系统的良性运转,其本质在于适应功能、目标达到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的有序与协调。运用帕森斯AGIL框架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心理育人存在育人主动性适应不积极、育人目标不凸显、育人资源利用不协调、育人文化滋养不充分等功能弱化现象。为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质量,高校应通过回应现实,增进高校心理育人的适应能力;明确方向,创设高校心理育人的复合目标;整合资源,形成高校心理育人的协同效应;培育优秀文化,激发高校心理育人的内生动力来实现高校心理育人的优化,以促进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建构大学生健康和谐的心理素质,塑造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这不仅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方面,大学文化体现出其特有的功能,如价值导向、行为约束、心理素质优化、精神品行的引领等。因此,充分阐释大学文化在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中的独特功能和实现路径,是新时期大学深化文化育人的一项基础性课题。一、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时代要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实现成长目标的基础。心理素质对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校园休闲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心理学功能、发展功能、社会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上。但是由于在思想认识、建设力度和技术能力上的不足,当前大学生校园休闲文化的育人功能整体发挥不充分。高校应高度重视休闲文化育人的价值,提升建设水平、加强技能引导、推进教育整合,切实使校园休闲文化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有益平台。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社会态度的范畴,文化自信的形成涉及到个体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态度心理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信息理论、心理反抗理论和科尔曼的改变态度三阶段理论来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一些心理学上的方法指导。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主要有三个方法:第一,加强文化方面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水平;第二,增加文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第三,激发大学生文化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对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生存、发展、传承的精神根基,是学校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大学文化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育人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在形式和载体。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充分重视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以大学文化建设为动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群体及个体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有心理承受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如果社会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加大。超过了群体和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因此加强大学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需要对大学全员进行心理健康及心理保健教育,增强预防危机的意识,研究危机形成的机制,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过激行为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过激行为形成机制存在的于个体的内部。但是,造成心理危机和促使心理向行为转化的原因,存在于社会之中。消除大学过激行为的原因和社会条件是控制大学生过激行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心理学中的双文化个体、多文化个体概念是基于国家跨文化心理学、民族跨文化心理学、洲际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而言。就中国国内文化类型而言,有区域跨文化、城乡跨文化、阶层跨文化、行业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特别是城市中的阶层、行业、区域文化更加多样化,双文化个体、多文化个体的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往往是引发社会心理矛盾的文化心理根源。建设心理健康文明的城市和和谐社会,必须采取对策,化解双文化、多文化个体的心理矛盾,以促进跨文化心理的适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自编的半结构访谈提纲对9名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女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探讨其城市文化适应的测量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女大学生城市文化适应测量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城市文化适应,二是个体心理适应。城市文化适应包括城市社会关系、城市环境适应、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工作状况、城市语言六个维度,个体心理适应包括心境和个性...  相似文献   

16.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将"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行为心理学方法应用于普通大学体育教学中,分析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心理状态,提出普通大学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能的训炼而且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和行为心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挖掘并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强化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累积,对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地域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契合积极心理学育人理念,有助于促进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基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累积机制,运用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的基本途径有:注重供给与理解,强化大学生心理资本累积基础;增进接纳与互动,丰富大学生心理资本累积体验;突出转换与显扬,彰显大学生心理资本累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发展辅导,也称发展性心理辅导,是指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与潜能开发,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的心理开发课题,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大学生发展辅导工作机制是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务性管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以心理学作为大学生思想  相似文献   

19.
綦振芳 《教育与职业》2012,(20):168-169
大学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重视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完善大学制度文化,营造富有特色、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教育质量,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论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识心理学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的心理学,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经验中的心理学.常识心理学有两个存在水平.一是个体化的存在水平,是个体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获得的,是个人对心理行为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社会化的存在水平,是不同个体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形成和具有的,个体可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接受和掌握隐含于社会文化之中的心理常识.常识心理学是普通人心灵活动和理解心灵的指南,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