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表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社会身份认同、社会接纳感、主观幸福感、自尊等方面存在人格障碍倾向。这种倾向与儿童的社会性背景密切相关。儿童的家庭背景、学校情况、同伴关系、社区环境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流动人口子女的人格发展,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流动人口子女的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价值观狭隘、教育方式偏失、教育内容片面和教育行为背离等现象。应该自觉加强家庭教育社会化、拓宽社会化的内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对聋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农村家庭教养方式对聋生学习态度起决定性影响。本文通过对农村聋生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来分析父母的教育对农村聋生的学习态度的影响,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立身社会、发展自我的保证,对有听力障碍的聋生而言十分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制约聋生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因素有:从聋生本身而言,主要是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从聋生家庭而言,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缺位和失能;从聋校而言,存在现行学校教育与聋生社会化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聋校应立足聋生全面发展和现实需求,切实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责,协同社会各方力量采取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家庭、学校对聋生教育的不当与不够,也由于聋生融入社会的程度有限、社会保护的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聋生安全意识的缺乏。教育教学中让聋生懂得必需的安全知识和常识,学会辨别和抵制不良社会现象和违法行为,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提高聋生安全防护意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家庭、学校对聋生教育的不当与不够,也由于聋生融入社会的程度有限、社会保护的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聋生安全意识的缺乏。教育教学中让聋生懂得必需的安全知识和常识,学会辨别和抵制不良社会现象和违法行为,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提高聋生安全防护意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良秋 《文教资料》2010,(10):153-154
目前,由于社会、家庭、学校、聋生自身残疾、生活环境、道德风尚、个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聋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力图在分析我校聋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机制,以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聋生的个人发展取决于教育与环境的作用,而教育与环境的作用是通过聋生自身素质的内化而起作用的。以往的教育教学,基本上是学校单一的封闭的模式,不利于聋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形成一种多维影响的教育氛围,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思想教育工作应努力使学生经常处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协调立体结构当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影响带动学生的心理过程,使他们感受到系统整体再现刺激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实现自身素质内化过程所形成的暂时联系不断得到强化,形成某种或某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促进聋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素英 《考试周刊》2010,(23):215-215
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和教育的误区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聋哑学生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直接影响聋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改革传统教育模式,运用新型教育方法引导,让聋生成为残而不废的时代新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战线面临的突出任务。  相似文献   

10.
尽管融入主流的聋人教育已经成为全球一大趋势,但在主流环境中教育聋生(包括弱听学生)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聋健学生是否能进行社会融合(Social Integration)。安蒂亚(Antia)等人的研究认为,如果只是安排聋生入读主流学校或在主流学校环境中接触健听学生,这本身并没有为就读于公立学校的聋生创造足够的社会融合条件,而且很多单独进入主流学校的聋生可能将自己视为学校或班级内的"访客"而非"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