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职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传统人文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关键)素质教育,是实现个性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教育.通过改革教学体系、引入企业文化、建立就业体验制度等多种途径,可以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企业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主体。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优化校园文化,有助于切实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职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研究职业素养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之间的关联,形成以高职院校为中心、企业不断参与的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环境,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效反馈学校职业素养融入教学的效果,使教学、实践与职业素养培养三者结合得更加紧密,使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能够更好地贴近社会实际需求,实现真正与企业、社会需求无缝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会展教育和会展业出现高度"供需错位",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这迫切要求高职旅游会展专业院校改革创新就业体系,搭建有效的就业平台,促进优质就业。进一步明确高职会展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与培养目标,在分析高职会展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问题所在的基础上,提出高职会展专业就业工作,要与需求对接、与企业合作、与实践结合,搭建整合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学工、国内与国际资源的立体化平台,实现会展专业学生、会展教育院校、会展产业的和谐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究高职特长生的培养模式及实现途径,是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性所决定的.高职特长生培养必须突破原有的模式,在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导师联系企业制度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一种新的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特长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巨大,各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纷纷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职业教育资源相结合、学生的学校学习与生产性劳动以及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因此,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对于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为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往往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就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高等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文化的接轨,培养学生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对于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与普通高校教育模式不同,与中职教育模式也有差别,以就业为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决定高职教育模式的根本,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素质就业应是职业教育的目的性概念、评判性尺度、方向性要求.实现素质就业,是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诉求.实施素质就业是以学生为栽体为主体为中心的教育现象、企业现象、社会现象,高职院校是责任主体,应当把"素质就业"教育夯实做好.  相似文献   

10.
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低于高职培养目标,工作待遇低于高职教育期望,用非所学,出现就业低移倾向。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专业上存在重叠现象,高职教育出现低移化,企业缺乏人才后续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其主要原因。要坚定高职教育办学的高等性,专业与普通高等教育真正错开,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来克服就业低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高职教育激励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校企进行深层次合作,才能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校企进行深层次合作,发挥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必须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要发挥诱导因素的动力,激励行业企业主动参与高职教育;确立行为导向制度,激励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合作平台;建立保障制度,使校企双方利益都能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应结合"访问工程师"项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系,彰显访问工程师项目主动性、配合性、获利性和共赢性的内涵。丰富和扩展高职院校教育内涵、加强和创新产研结合、促进校企互动和交流,形成校企一体化,并配套相应的政策、制度支持和保障,以企业为本,积极主动服务企业,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包含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两种类别,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功至伟。在当前形势下,稳就业意义重大,从民生层面来看,稳就业是民生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根本保障。从国家层面来看,稳就业是国家层面一系列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可以为稳就业作出重大贡献,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促进稳就业的功效,职业学校应"依托政府优势,促进校政合作;持续加强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深化内部制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培养正确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14.
经济危机下高职产学研合作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技术和人才需求造成企业缺乏产学研合作积极性,高职产学研陷入困境.经济危机的到来刺激了企业的创新转型,对于技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使企业逐步转向对外寻求产学研合作,而高职院校本身具备应对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的特殊优势,二者的契合给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要提高科研水平、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运行机制、健全产学研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发展认识不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不够;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制度不完善。校企合作是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是职业教育与市场对接的迫切要求,是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校企合作是解决当前高职学生职业发展问题的关键。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的校企合作,首先要改变观念,重视校企合作;其次要定位双赢,实现优势互补;第三是完善制度,提升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为应对就业形势的变化,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发展校企合作模式,有针对性地改进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并取得显著成效。该模式对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广泛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校企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增强办学的开放性与适应性,也有利于学生就业。高职院校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校企合作育人体系,健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加强校企之间文化渗透,推进课程改革,构建校企合作育人评价体系,加强校企师资合作,以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工作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王坤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85-86,97
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途径。目前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教师主力军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推进其应用技术的提高,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要使校企联系更加紧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引校入企”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两者的结合是职业院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创新。通过对“引校入企”模式的内涵解读和实践运行,表明“引校入企”可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共赢,可以实现学生德技兼修的全面培养,可以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案例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方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其成功与否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剖析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特色实践,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