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经常听人说散文书稿最容易编,因此散文编辑也最好当:作者寄来的都是铅印的发表稿,整理一下发稿就成了,即或不寄稿来,编辑从报刊上剪下来粘粘贴贴也就是一本。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做过多年散文书稿的编辑,往往是觉得越编越难编,因为当前散文书稿很多,编辑想不出新意,编出的书总是与别人的大同小异,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连编辑自己也觉得淡而少味。回顾多年的工作,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本散文集的质量高低,固然决定于散文书稿本身的质量好坏,但是它是不是一  相似文献   

2.
编辑实践的规律性是编辑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可从不同侧面或角度进行考察。以下试从制约编辑实践发展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即编辑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编辑实践与生产承受能力的关系,编辑实践与书稿内在要求的关系。是否恰当,仅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编辑实践”这一概念作为编辑学的中心范畴来使用,才有了以上看法。为什么说编辑实践这一概念是编辑学的中心范畴呢?我在拙文《编辑学研究方法论辩》(见《出版与发行》1986年第6期)一文里作过尝试性的探讨和说明。这里试就编辑实践这一范畴的“内在方面”再作一点分析。大家知道,只有当编辑与书稿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编辑实践,这是不言而喻的。尽管  相似文献   

3.
我刚到地质出版社工作时,由于编辑、校对人员少,所以许多工作,诸如修图、贴字、正文设计、拣图版等,都是由编辑自己做。多数书稿也是由编辑自己校。当时真可谓是编校合一了。后来,人员增加了,就像许多出版社一样,实行编校分工。由于校对大多是新人,业务不熟悉,又不懂专业技术,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采取一部书稿打两份校样的办法,一份送校对,一份送编辑或作者阅读。  相似文献   

4.
当初,刚做编辑,见有的同事只是高中毕业;一看稿子,描描画画就可发排。于是似乎明白一个道理:编辑好当,大学毕业足可,研究生则有富余。我发的第一部书稿是《逻辑导论》,对其中的数理演算我可以不厌其详地审读,因为这是我的专业,乐在其中。可万没想到还有个“征订单”,概述全书。我足足写了半天,才自觉满意,交上;但很快就退了回来,见有红笔修改。心想:用得着吗?也不发表。但一看修改,一处错字(是我习惯性错字),三处欠当。比如“这是译者翻译的美国大学教材”,红笔删改成“这是一本美国大学逻辑教材”。准确,简洁。我这才明白:编辑也不太好当。仅只是语言的功底,就需要很好地锤炼。大家知道,诗的语言不仅在于美,更在于精;精炼中孕育着美。编辑自己也许很难兼为诗人,但有一点  相似文献   

5.
当了一辈子编辑,责编书稿虽然不多,但是每一本书稿我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刘西尧同志的《愚痴诗集》和《攀峰与穿雾》就是在我编辑生涯中留下深深记忆的图书中的两本力作。  相似文献   

6.
选题的好坏,决定着一本书的质量,透过选题也可以看到一个编辑的水平。选题不理想,好比一个婴儿从胎里带来残疾;对先天性的不足,再费劲修补也改变不了根本面貌,痴呆儿变不成聪明儿,丑八怪变不成西施。不妨说,选题是一部书稿的灵魂。那么,选题怎样才算理想?每个编辑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从一组书稿的由来和发展,谈谈我当编辑的苦辣酸甜。  相似文献   

7.
编辑加工是一门技术.它是编辑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书稿或对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书稿,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提高的过程.通过消灭差错、核对引文、统一体例、确定标题等技术手段的处理,从而提高书稿的质量水平和可读性. 对于外版书稿的编辑加工来说,编辑加工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以编辑技术为基础的创意再造的过程.在编辑加工外版书稿时,编辑不仅要进行技术处理,还要架起两种思维方式、文化差异,以及阅读习惯的桥梁,让一本"舶来品"的书稿"入乡随俗",甚至要化腐朽为神奇,将一本"选题失误"或者有翻译瑕疵的书稿进行弥补和创新,达到"二次策划"的目的,从而激发出其畅销潜质.  相似文献   

8.
当了多年编辑,编了上百本书,很少有一本能像《科学人生》这部书稿这样感动我。我几乎忘了自己是这本书的责编,完全沉浸在这50位科学家的故事中。当我一口气读完书稿后,才想起要从头开始做文字编辑工作。 究竟是什么,这样感动着我? 书中的50位科学家,年龄相隔两三代,专业各异,经历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仅占领了科学的制高点,也站在了人  相似文献   

9.
书稿的审读,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当努力做好。那么,当你翻开一部书稿审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我认为应当着重注意四个方面的情况,即书稿内容的政治性、系统性、确切性和科学性。 (一)关于政治性书稿的政治性是审读中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即使是知识性或科学性的作品,也是这样。我们在鉴别书稿的政治思想观点时,应当同马列主义创始人的具体教导相对照,但是不能以此为限,  相似文献   

10.
说说改稿的体会涂红书稿被选用后,编辑都面临着一个如何与作者谈意见、对书稿进行修改的问题。我从事编辑工作11年,尝到了改稿的酸甜苦辣,也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愿谈谈自己浅薄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初当编辑时,编辑的第一本书是《光盘译文集》。由于编辑...  相似文献   

11.
记得是在 1994年秋天,厦门大学外语系的老教授孙迁带着一部厚厚的书稿找到了出版社。当我面对这位长期从事法语教学和翻译工作、已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翻译作品和论文的知名学者,面对他带来的这部历经十几个春秋并几易其稿的《新编汉法成语词典》书稿时,我不禁深深地为之感动。在与作者作了一番长谈之后,我对这部书稿的内容和成书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决心要尽自己最大力量编好这部分量颇重的书稿,并让它早日出版。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这位穷十几年精力而不悔的老教授,也才能问心无愧。   然而,此时我的心里仍不踏实,原因有二:其一是…  相似文献   

12.
张旭 《现代出版》2011,(1):72-73
我和编辑这一职业的缘分,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的时候开始的。那时我有一个做编辑的朋友,让我亲眼见证了一摞摞书稿变成一本本精致书籍的美妙过程,而且她对工作的那种热爱,她的热情、活力与快乐也深深感染了我,  相似文献   

13.
人们读到一本好书,每每击节叹赏,赞不绝口,或称誉作者的才华,或夸说作者的工力;可是往往忽视编辑的功劳。因而这里想替编辑说几句话。 如所周知,一本好书稿写出,能否出版,首先是能否得到编辑的肯定评价。再好的书稿,如果编辑有眼如盲,不予认可,那就难以付梓与读者见面。好的书稿能够出版,应该说是编辑慧眼识珠、积极推荐的结果。如果把好书槁比作千里马,那么好编辑就是伯乐。人们赞美千里马,更常常赞誉伯乐。因而我们赞赏好书,也应当赞扬出版好书的编辑。须知当一个好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一定为自己具有创造性的选题策划而兴奋,一定为自己最早看到一部精彩的书稿而激动。最近我在编辑《中国人读书透视》书稿时,就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一气到底把书稿审读完后,还情不自禁地和同事们分享着书稿中精彩的观点和信息。你知道对读者影响最大的书是哪些吗?你知道哪些书最令读者反感吗?你知道当代的哪些作家最受读者欢迎吗?你知道读者购书时,哪些因素对他影响最大吗?等等。作为一个出版人,如果你熟悉图书市场,对这些问题也许你能回答出大概来。但是,在《中国人读书透视》一书中,作者是经过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5.
闵英 《编辑之友》2010,(9):75-76
所谓经营,从本意上讲,指的是筹划、管理和组织.强调编辑的经营意识,并不是要让编辑去搞销售,而是要求编辑在组织作者、策划选题、加工书稿、装帧设计、与读者交流、市场运作时,着眼于出版的全局进行思考筹划,着眼于市场的风云变幻组织管理.好的出版物,必然留下编辑的经营痕迹.有没有经营意识,是一个编辑能否通过自己的经营把一部书稿变成一本读者喜欢的出版物的重要方面.那么,编辑的经营意识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相似文献   

16.
科技书稿体例容易出现的问题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翟明秋体例,辞海中释义为著作的体裁凡例。编辑行业所说的体例,指一本书(或书稿)的篇章结构、各级标题的层次安排。书稿体例加工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对于科技图书编辑来说,统一书稿体例是当一名合格编辑的起码...  相似文献   

17.
我当编辑已整整20年了。对于这个被某些人视为“简单的重复劳动”的职业,我却看得很神圣。每当自己组约、审读、加工过的书稿,带着油墨的芳香,刊行于社会时,总有一种快慰之情油然而生。 “编检多劳,酬谢荒落,迟奉此册,幸箴吾过。”——这是知名学者刘大年先生写给我的赠言。从他的“酬谢”中,我体味到了“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份量和价值。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编辑呢?从步入出版社大门  相似文献   

18.
一本书稿在经过审读、决定采用后,就转入编辑加工阶段。编辑加工包活文字加工和技术加工,它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以求减少以至消灭书稿中的差错,使书稿符合出版要求。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还必须妥善地处理好与它有关的一些问题。现在把两者加在一起,名为“编辑加工十题”。一、如何发现问题编辑加工的第一步,是了解书稿中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也就是首先要从书稿中寻找差错、发现问题,作为编辑加工的依据。书稿中是否存在问题是从能否符合成书发排的要求出发的,凡是不合要求的都是问题。寻找问题时,态度要认真、仔细、严格,要掌握并运用好逻辑学和语法修辞两件工具。  相似文献   

19.
图书的质量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政治质量至关重要。编辑人员在审稿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书稿内容的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更要注意书稿内容中的政治问题,从政治上严格把关。这是编辑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下面,我想列举一些我在审稿中遇到的问题,以说明审稿中注意政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例1:一部书稿中在谈及有关的法律制度时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法律都对……作出了规定,例如台湾的某某法就……。类似的表述在该书稿中不只一处,而且在其他的书稿中也碰到过。 例2:一部书稿在论证有关问题时引用了台湾的所谓土地法,之后,在依据该法谈及台湾土地的分类时,说台湾的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出版社工作,当时正值气象出版社创建(1978年7月28日),这一干就是17年。 在17年的编辑生涯中,我深深地体味了其中的甘苦。当组织到一部上乘之作时,那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亚于听一首世界名曲或者看一部世界名著。在编辑加工《长期数值天气预报》一书稿时,我被作者在学术上的造诣、理论上的精辟、文笔上的流畅所吸引、所陶醉,以至于到了下班时间都不知道。这部书稿注入了我的心血,出版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1992年4月获国家气象局第一届高等学校气象类优秀教材一等奖,1992年12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优秀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