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书稿加工,没有固定模式。它因读物的性质和对象而异,也因稿件的质量而异。不同性质的书稿和编给不同对象阅读的书稿,加工的要求各有不同;当然,不同质量的书稿,其加工量和加工的方面也不一样。笔者曾经做过多年青少年知识读物的编辑工作,所以这里讲的多是就少年知识读物的书稿加工而言的。说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谱类图书也应运而生并在数量上有繁荣之势。笔者在编辑加工食谱类书稿时,感觉到这类书稿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一、食谱类书稿文词欠佳,编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把好书稿的质量关。1.提高食谱类书稿的可读性。食谱类书稿的作者大部出自厨师之手,这些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有高超的掌勺技术,烹饪技术很高,但文字表达能力有限,文字功底不深,可以说,由厨师创作出来的食谱类书稿只是一些不成熟的半成品,而编辑是食谱类书稿的二度作者,要使不成熟的半成品变为成品,为…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和重心,那么可以说组稿工作将是编辑工作的关键和前哨。这虽然是常识了,但对其意义仍有一个在实践中注意不够和在认识上需要深化的问题。我们知道,书稿是整个出版发行工作的轴心和基础。稿件的“齐、清、定”,将直接影响编务、设计、发排、校对和印制的速度与质量。惟其如此,书稿才被认为是出版工作的中心和基础。但更深刻的原因则还在于书稿质量的高下,它决定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版社的编辑们被牢牢地拴在办公桌上,埋首于编稿、改稿和处理稿件,累月终年地辛勤劳作,其精神和毅力固然可佩可敬,但严格说来,这无疑是一大弊病。因为它不是把精力和重心放在发现和引导更多的作者去写出第一流的书稿,而是放在了对不成熟稿件的修删提高上,甚至放在了对那些基础较差、选  相似文献   

4.
作者利用电脑写作并存储于磁盘的稿件习惯上称为磁盘稿。现在 ,光盘、E mail应用逐渐增多 ,称之为电子书稿更显全面一些。本文主要讨论电子书稿的运作。编辑熟悉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技能 ,辅以恰当的管理措施 ,利用电子书稿的技术优势 ,既能提高编校质量 ,又可加快出书进度、节约生产成本。如果编辑在组稿、加工和排版过程中措施不当 ,也会限制发挥电子书稿的优势 ,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烦恼。   一、电子书稿的组稿要求1.对作者的要求由于电子书稿的诸多优势 ,编辑应当鼓励作者尽量提交电子书稿 ,但因作者掌握电脑的程度因人而异 ,故对不…  相似文献   

5.
看到日历上“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诗句,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 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  相似文献   

6.
编排电脑化与校对的新定位阮光页电脑在出版业中正在逐步扩大其应用的领域:一是排版电脑化,二是编辑电脑化,三是校对电脑化。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出版社已逐步从接受作者的手写书稿转向接受作者的电脑软盘稿。这样一来,编辑的审稿改稿编稿,也相应地从稿纸上转到电脑...  相似文献   

7.
孟久成 《传媒》2000,(2):35-36
最近,受黑龙江省海外知青联谊会的委托,编了两本书,一本知青风采录、一本知青名录。风采录属散文类,一般书籍,驾轻就熟。难的是名录,第一次尝试,编辑工作量比正常书稿大出不知多少倍。来稿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琐碎凌乱,最头疼的是人名、地名、电话号码,稍有怀疑就必须找原稿,甚至打电话,而不能靠猜,靠想当然……可谓吃尽了苦头。  相似文献   

8.
我同意胡靖同志的《略谈编辑改稿》一文(见《出版工作》1985年第8期)的意见。编辑当然要改稿。自然,有些书稿如文献汇编等,编辑是无权修改的。头些年我担任教学工作。我所在的教研室编了一本书,交到北京一家大出版社。交稿后不久,责任编辑来信说,稿子里有些问题要商量,希望我们修改。去到出版社一看,除了一处标点以外,其他几处都是笔误,仅此而已。当时我就觉得,这些问题编辑都是可以解决的。编辑改稿改得好,作者也是很欢迎的。1982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某教授说:有的编辑真令人佩服,比如我最近的一篇文章,登  相似文献   

9.
做了多年编辑,加工书稿时经常发现有些同音异义词被作者误用,有时复审书稿也发现编辑易忽略这个问题。因此,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个人工作质量的评估,一直是出版社领导感到难以量化并无良策的问题。目前,许多出版社在计算编辑工作量时,只计算编辑发几部稿,编多少万字,效益如何,而不管这些书稿中注入的编辑劳动究竟有多少,也不大注意编辑劳动的实际成效如何。似乎只要经手的稿子品种多,或部头大,或效益高,或获了优秀图书奖,就一定是编辑投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均优。这显然有些片面,是不科学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就是分析编辑的各个方面功能,并抓住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版社大都设有学科编辑.对于新编辑的培养,以前是师徒制,现在是职业资格制,中级职称考试合格后,基本上就是中级编辑,可以承担加工书稿的任务,具有发稿权.但考试毕竟只是“纸上谈兵”,如果没有真正广泛地接触书稿,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加工书稿,因而在加工书稿时难免挂一漏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编辑社会学类书稿的经验,将加工学术类书稿的技巧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以期新编辑能以之为线,串起自己散落的“珍珠”,对各类学术类书稿都能做到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12.
一本或一套好书的出版,人们常常称赞编辑有见识有眼力,这丝毫不是过誉。当然,在作品中凝聚着作者的无数心血;而编辑的精心筹划和辛勤劳动,决定着一本书的命运,是人所共知的。在识别人才中,要有伯乐的眼力,而在识别书稿的优劣中,同样应有伯乐的眼力。编辑的战略观,正是编辑知识广博、观察锐敏的根本表现,也是编辑运筹帷幄、决策书稿才能的表现。提到战略观,有人可能提出异议。例如认为“编辑编书稿,讲什么战略观”,“总编辑可管战略,编辑管策略就行了”。把战略和策略分割开来,事实上是行不通的。战  相似文献   

13.
当了多年编辑,编了上百本书,很少有一本能像《科学人生》这部书稿这样感动我。我几乎忘了自己是这本书的责编,完全沉浸在这50位科学家的故事中。当我一口气读完书稿后,才想起要从头开始做文字编辑工作。 究竟是什么,这样感动着我? 书中的50位科学家,年龄相隔两三代,专业各异,经历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仅占领了科学的制高点,也站在了人  相似文献   

14.
由于计算机日益普及,作者向出版社交稿采用电子书稿形式的情况日益增多;这对编辑人员和作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电子书稿交出版社后并未得到很好利用,除了有编辑对计算机技术不熟悉的原因之外,多数情况是原稿不符合出版内容规范和技术要求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对电子书稿提出规范性要求。基于近年来多部电子书稿的实践,本文总结出几条电子书稿交稿的基本要求,提出来讨论。 鉴于目前出版社的纸媒体图书出版仍以纸面书稿为其主要工作对象和依据,审读、编辑加工、排版和校对等环节,以及作者校改、质量检查时,均以纸面书稿为依据。要求作者在提供电子书稿时,必须同时提供纸面打印稿,并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编辑的本领     
编辑的本领林永年就编辑的群体而言,在一张报纸出版的全过程中,编辑起着决定报纸面貌的作用。就编辑个人而言,编稿质量的好坏,处理稿件效率的高低,是和其本领的大小成正比的。因此,努力学习和掌握编辑的本领,无疑是编辑题中应有之义。精心编稿要用细功夫编稿,是编...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作者来稿大多是由Word排的电子书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图书编辑能利用电子书稿的特点,并结合其出错规律,在正式编辑加工之前,针对书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先在计算机上对电子书稿进行"粗"加工,会大大提高图书编辑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眼里逃出的生命》这本少年儿童文艺读物出版发行以后,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赞誉和文艺界老前辈的好评。今年“六一”前夕,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评选授奖大会上,被授予“优秀读物一等奖”。回顾一下这部书稿的组稿、编稿过程,对今后能够更多地编辑出一些质量高、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书稿来,是会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8.
章文焙 《出版参考》2009,(14):25-25
笔者多年从事少儿图书编辑工作,深感做一个优秀的少儿读物编辑并不容易。许多人都觉得少儿读物好编,进入门槛低。其实,要编出一本优秀的少儿读物,对编辑的专业素养要求是很高的。本文拟以多年的编辑经验,对少儿读物编辑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编稿,是编辑的职责。但是否可以说,凡编过了的稿子就一定比作者原来的稿子要好?其回答只能是:一般如此,未必尽然。因为确实存在已编稿与原稿相平甚或不如原稿的恃况。这固然与编辑的水平有关,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编稿之前,编辑不善于观察和不注重诵读原稿。编稿的过程有长有短,然而,一般都须经过观察诵读、增删加工、润饰完善三个阶段。其中,观察和诵读,是编前准备,是整个编稿过程的基础。一篇稿子是否需作修改?应作怎样的修改才好?都须通过观察诵读才能作出中肯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笔者多年从事少儿图书编辑工作,深感做一个优秀的少儿读物编辑并不容易.许多人都觉得少儿读物好编,进入门槛低.其实,要编出一本优秀的少儿读物,对编辑的专业素养要求是很高的.本文拟以多年的编辑经验,对少儿读物编辑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