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炎龙 《新闻界》2008,(1):29-32
中国近代报刊话语言述方式由文言文转向白话文,是近代中国纸质传媒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的表现,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其演变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传播理念的转变、印刷技术的革新和文化观念的突破,是推动中国近代报刊白话文化大众化趋势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2.
如今,网络、电视、手机等电子媒介在科技的支持下,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远超传统纸质媒体。在生存竞争的“倒逼”下,越来越多的地市级党报迎难而上,迎来新一轮的版面革新热潮。2012年8月6日,湖南省《郴州日报》顺势而为,进行改、扩版。  相似文献   

3.
刘思文 《青年记者》2022,(1):106-108
清末维新人士陈虬、陈黻宸和宋恕等参与创办或运营了《利济学堂报》《新世界学报》《东瓯日报》和《经世报》等具有首创价值的报刊.这些报刊以面向普通受众,唤起民族觉醒;提供交流平台,促进社会昌明;传播学术文化,助力国家发展为核心宗旨理念,紧扣报刊读者属性、重视报刊内容属性、发挥报刊平台属性,对近代报刊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7)
《遐迩贯珍》是香港第一份铅印中文期刊,其新闻栏目《近日杂报》在编辑理念、新闻写作和编辑策略等方面的革新,对近代报业影响重大,是近代中文"报刊"分流归位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特刊,是指报纸或杂志为某一节日、事件、活动、人物等而编辑的版面,有时候是报刊的一部分,有时候独立成册并随报刊一同发行。因为特刊所依存的背景有着种种特殊性,所以被赋予了广告经营利用的价值,成为一个创收的平台。温州日报在近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1,(2)
近代报刊作为一种新式媒体,直到20世纪初才得到清廷的正视,同时囿于官方以集权为中心的认知结构,近代报刊被改造和调试成符合传统理念的模式。袁世凯作为清末政局中首屈一指的官员,兼具新派和保守的双重性,对新式媒体表现出推崇却又十分谨慎的态度,体现出官方对报刊传播工具属性的认可,但对其带来的言论自由异常警惕,尤其是报刊的思想启蒙功能和引导舆论的沟通功能在实践中被官方彻底抛弃。正因为这种观念及其所存在局限性,清廷在与民间言论空间的抗衡中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7.
刘旻  王靖 《中国地市报人》2023,(12):107-108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打开任何一个报纸版面,先不细看内容如何,亮眼的标题、合理的色彩、简洁的线条、精美的照片,都能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目光。本文结合十堰日报“全市能力作风建设”系列版面,提出三条路径,旨在让专题版面更有吸引力,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报刊竞争的日趋激烈,地市报社都在千方百计地对报纸的内容与形式采取各种改革措施,以便争取读者,扩大市场份额。而不失时机地推出新潮版式,则是这些改革措施中较为重要和采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我们江城日报时事电讯部较早采用新潮版式,在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新潮版式的基础在于“新”。风格出新版面编辑的指导思想,是版面变化的依据。它规定了版式变化的方向和内容。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版式结构与风格。版面编辑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切忌因循守旧。对于前人和同行中好的版面编排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詹泽禄 《新闻窗》2005,(6):58-59
在报刊受众需求日趋形成多元化特别是报业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作为地市党报,必须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只有在增强新闻报道与版面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方面下苦功夫,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改版后的《黔南日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办报理念,把新闻报道与版面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作为报纸改革的最大切入点,实现了办报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徐德友 《新闻实践》2005,(12):20-21
瑞安日报经历了由小报到大报,再由大报到小报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瑞安日报事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瑞安日报报人不懈探索的成果。特别是2004年3月这次由大报到小报的改版,是瑞安日报认识上的一次升华,理念上的一次突破。我们从实际出发,适应市场需求,对报纸进行全面改扩版,合理设置版面,调整报道方向。实践证明,改扩版后的瑞安日报,形式上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内容上新闻性、可  相似文献   

11.
卢书忠 《青年记者》2002,(12):26-27
纸质媒体的版面设计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相对成熟期。报纸版面强调“造相”,而现代报纸版面特别强调“以市场化的理念‘造相’”,强调以市场化的理念创新版面设计。我们以泰安日报《’02金杯》的探索为例,来说明市场化办报理念的内涵、意义以及对开火报的版面对此如何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越发成为市民的“集聚地”.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在全国众多纸媒中,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会长单位的襄阳日报社也不例外.2004年,襄阳日报社旗下《襄阳晚报》(原《襄樊晚报》)开始推出社区新闻专版,2008年,《襄阳日报》改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也推出了有关社区的新闻报道专栏.其中“社区故事”、“社区人物”、“党报热线进社区”等栏目在广大读者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传播中,刚诞生不久的近代报刊成为传播的重要阵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办报高潮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传播的高潮叠加涌现;中国近代报刊造就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共领域,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公共空间;中国近代报刊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客观上为近代社会思潮的传播扩充了新型传播主体;中国近代报刊的副刊对通俗文艺作品的传播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第二空间"。  相似文献   

14.
惠萍 《编辑之友》2010,(1):100-102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书局的同时,也将西方的出版理念和模式带到了中国,直接影响和刺激了中文报刊的产生。中国近代出版业由于报刊和书局的出现逐渐演变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事业。所谓事业,就  相似文献   

15.
报刊广告史是传播史和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近代报刊广告业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媒介技术、发行成本影响广告形态的变化,报刊经营理念和受众的阅读偏好制约了广告传播的空间,而报刊广告作为受众消费的历史见证,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6.
江门市处于报业发达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2003年在报刊整顿后,面对新的形势,《江门日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服务性版面、开办县市区专版等,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重点加强了“互动”的力度。“互动”不但扩大了报社的影响力、树立了品牌,还锻炼了队伍,丰富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强化深度报道成为传统纸媒实现突围的一条重要途径。深度报道的创新,除了立意新、题材新之外,在版面呈现时也要多考虑创新方式方法,力求表现形式有新意。标题的制作、可视化元素的运用以及媒体融合方式的创新都会给传播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唐山劳动日报》“深度”版面在版面语言和策划包装上适应新形势下媒体阅读需要的实践展开思考,为更好开展纸媒深度报道提供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头版被称为报纸的窗口,是读者接触报纸的第一印象,刊发在头版的稿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自然要比登在其它版面大得多。2007年2月以来,《宿迁日报》在一版增设了群众性的评论栏目"今日观察",让更多的"群众观点"直接走上党报头版。栏目开办7年多来,在聚焦热点中凝聚共识,在建言献策中统一思想,在观点碰撞中服务大局,有效地提高了党报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省报刊阅评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我国广播事业发展迅速,也客观上促进了无线电广播类报刊的诞生和发展。但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目前被发现和研究的民国广播类报刊绝大多数均为周报、月刊、旬刊等,欠缺对日报的挖掘和研究。1934年创办于天津的《广播日报》是我国近代第一份综合性广播日报。其出版发行开创了民国时期广播报刊日发的先河,同时在明晰广播媒体性质、助力多元媒介共生、受众心理研究等领域做出有益探索,为促进天津广播事业发展、推动民营广播电台改革等方面均作出重要贡献。本文尝试对《广播日报》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期填补我国近代无线电广播日报研究的空白,为近代广播史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角和更加多元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马芝 《军事记者》2002,(8):61-63
王韬是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名报人。1874年,他游历西方后,在香港创办和主编的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以其独树一帜的新闻言论而首开我国人论政的先河,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第一个声名远扬的报刊政论家。然而,由于《循环日报》的散失,数十年来出版的新闻史学论在介绍和评说王韬的报刊新闻言论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