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智媒时代,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介智能化推动传媒业态与媒介形态发生嬗变,要求传媒人才要拥抱智媒,满足时代所提出的新需求和新要求。本文通过对智媒时代的技术特质与未来态势的探讨与分析,提出了传媒人才培养要深化“智媒”认知,增强“智媒”能力,强化“智媒”思维,形成传媒人才培养新范式,以规范和引领传媒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智能手机等智能媒介的广泛使用,媒介技术发展及其深度应用宣告了智媒时代的到来,铺就完成了数字社会的新型基础设施。但在社会日益技术化与媒介化的同时,“数字鸿沟”也在不断加剧与升级,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智媒时代的数字鸿沟,在性别、阶层、年龄、代际等方面不断衍生出新的议题,也同步推进了传统数字鸿沟理论在鸿沟生成基础、核心表征、技术逻辑等层面的深化拓展。面对全球性的数字鸿沟难题,需要在技术应用方面坚持价值理性、制度理性和实践理性,以综合治理的方式弥合数字鸿沟,以切实的社会行动促进实现美好数字生活。  相似文献   

3.
闫筱曼 《视听》2024,(3):114-117
随着社交媒体技术的迭代,“第二口语时代”全面到来,媒介平台的发展趋向于感官的平衡化,“口耳相传”在互联网时代得到重塑。在这样的背景下,听觉文化呈回归态势。同时,互联网中的交流情景被不断重构,使得数字化社群中呈现出“口语性回潮”的趋势。数字口语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显现出声音媒体、音画同步、智媒融合等发展方向,不断渗入媒介的脉络中,参与人们生活场景的再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数据和数字印刷在全球发展态势的分析,从“市场需要”与“技术满足”两方面论述了数字印刷的前景被广泛看好,并分析了我国数字印刷发展面临的实际困境,指出我国应在全球印刷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过程中,把握契机,重视数字印刷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颠覆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数字化生存成为社会生存的全新状态。而中国社会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与过快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并行,生存门槛的提高带来了老年群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使其陷入了数字困境,让老年群体成为了智能媒体时代的“数字难民”。本文从智能媒体时代“数字难民”的生存现状出发,思考“数字难民”在新媒体使用中心理、生活以及主体性方面的困境,借助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分析智能媒体助力“数字难民”群体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途径和破局之道。本研究提出坚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尊重老年群体的数字权力与数字需求,为其更好数字化生存、融入智能媒体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转型是21世纪最深刻、最基本的变化。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等数字技术的更替交织催生新的文化方式与图景。本文以“媒介技术”为经,以“平台迭代”“日常生活”“数字青年”为纬,通过爬梳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概述2012年末至2022年末的10年数字文化研究。研究发现:在技术可供性的影响下,一系列超级数字平台的出现和更迭构建了融合互嵌的新场景,并带来了新的文化政治意涵;数字技术高度渗透于“休闲”与“劳动”的日常生活中,技术与文化的动态博弈形成独特的“圈子”与“仪式”、“亲密”与“鸿沟”、“情感”与“劳动”;中国语境下青年群体的“数字生活”,以网络流行语、粉丝文化等文化景观连接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研究认为:数字文化研究发轫于数字技术与当代社会的深度融合,以技术为主线的研究视角更新了传统文化研究的范畴,数字文化研究更多地整合了政治经济学视角。数字文化在走向融合的整体性路径中仍生动地体现了在地及个人的“过往和活生生的经验”。作为一个天然的跨学科接合领域,数字文化研究应更鲜活、有力、深入地介入当代社会研究。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渐成熟,媒体工作开始向智能化转变,智媒时代降临。智媒时代,传媒行业在进行重构的同时,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方案落后、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的多重困境。在智媒时代的背景下,只有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师资力量、教材教学、培养方案、实习实践等多个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做好传媒人才培养与智能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培养时代和社会发展实际所需的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8.
贺强 《新闻战线》2024,(4):35-37
在数字时代智媒浪潮的背景下,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台”)实现新闻出彩、文化出圈,技术赋能内涵创新、智能助推平台再造,体现了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新文化新传播新支撑,河南台在持续深化融合发展中不断提升技术引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字空间中的权力关系在如今技术加持下逐渐被隐藏,资本对于数字劳动的剥削也由此变得更加隐秘。新媒体时代下,技术与资本、媒介“合谋”形成了数字空间,该空间内以技术为底座具有高稳定性,媒介平台逐渐演变成权力的导管,不断输送着对个体的绝对指令。在这里存在的劳动交换活动,也进一步推动着资本不断进化成数字资本形态。企微平台便是该时代背景下的媒介产物,它将权力触及每位数字劳工。在这种状态下,“自由”成了例外,剥削成为常态。全液态化的监视将劳动剥削渗透至数字劳工私下的时间与空间中,甚至改变了其对于自身劳动价值的判断。但资本逐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辩证地看待当下资本与劳工之间的关系,以促进资本在市场良性运转中发挥正向作用也是看待当下数字劳动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视角。  相似文献   

10.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呈现出甘愿劳动的异化形态,强制的外力剥削转化为主动的自我剥削。女性的数字健身实践不仅是服务于平台资本增值的数字劳动,而且是一种积极参与、自愿付出的甘愿劳动。文章以“帕梅拉女孩”这一健身群体为研究对象,试图理解其甘愿劳动的过程及结果。研究发现,自由、自信的新女性气质激励“帕梅拉女孩”自愿追求外在身体的健康与内在精神的自信,在量化自我、自我书写以及关系性凝视的数字技术支撑下,她们试图优化自我,但无止境的甘愿劳动同时也在剥削自我,为平台资本的无限增殖贡献力量。数字资本、性别、劳动交织下的女性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生存处境,健康、生命经验被简化为客观的生物学数据,自信崇拜所导致的内在暴力掩盖了关于结构性问题的根本反思。  相似文献   

11.
王宁 《新闻前哨》2022,(3):79-80
数字时代的到来是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结果.而在数字时代的发展下,出版业如何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中向数字化模式和发展机制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新时期,积极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出版业与各种技术实现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尧 《传媒》2023,(1):64-66
<正>随着算法、大数据、传感器、无人机、写作机器人、AI等智媒技术在传媒行业的深度应用,媒体智能化趋势越发明显,传媒行业逐步迈入了智媒体(AI Media)时代。从21世纪初传媒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虚拟主持人,到今天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变革推动“AI合成主播”走向荧屏,AI合成主播在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综艺节目中的出镜率不断提升,科技与现实的交融为大众带来了便利和惊喜。面对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传统主持人在智媒时代的价值与意义也将被重新审视。如今,大众对AI合成主播不再陌生,智媒时代对主持人素养能力的要求也陡然提升,倒逼主持人加速成长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22年,内容科技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融媒”朝“智媒”方向飞跃,广电5G网络服务在内容传播基础设施方面实现突破;内容创作、风控、分发、运营平台不断优化,提升了媒体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内容科技在虚拟现实、扩展现实、数字藏品、数字人、社交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多场景应用升级,不断优化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4.
智媒技术革新与“四新”学科建设是当前出版传媒业和高等教育领域共同面对的两种新趋势。在加强“四新”学科教材出版的过程中,大学教材出版机构不得不转变理念与思路,加快前沿技术融入与应用,进行业务结构和出版模式调整,推进“四新”教材出版智媒化转型。当前教育出版机构在“四新”教材出版的智媒化转型方面以基于传统教材形态的数字产品更新,瞄准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教材开发,紧跟用户需求与习惯的使用场景营造为主要举措,试图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现有的“新型教材”智媒应用“只达其表、未进其里”,智媒应用过度依赖外包技术公司,“四新”教材建设发展不成熟,缺乏业界公认标准,“四新”教材智媒化转型对“四新”教材建设拉动力不足。“四新”教材出版应推动人员结构和生产模式“双转型”,提升内容挖掘和知识服务“双能力”,制定新型教材技术应用和质量保障“双标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四新”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吕正兵 《编辑之友》2023,(6):64-70+77
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商品社会,技术、资本、媒介发生第一融合,“分娩”出以印刷劳动、工业启蒙为特征的媒介劳动观。至信息革命时期,倡导“完全自由”的西方经济政策释放出技术创新的巨大动力,媒介资本以差异化的赋权模式迂回地主导个体的信息传播,信息劳动力二次形塑媒介劳动观。进入数字革命时代,智能化的数字劳动成为用户普遍的感性实践方式,泛在的虚拟交流与非物质性生产是劳动的“一体两面”,新媒介技术体系与私有资本催生了永动机式的新型媒介劳动观。  相似文献   

16.
王建凯 《传媒》2024,(6):75-78
数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建设高质量的版权产业链为着力点,智能媒介技术能够加强版权作品的研发制作力量,构建安全的版权交易机制,提升版权内容的开发与应用,提供高效的维权服务等,对数字教育的版权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教育版权生态系统的机理,然后梳理了现阶段数字教育版权面临的生态失衡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媒时代数字教育版权生态圈的建构策略,以智能媒介技术为支撑,有效增强数字教育版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建立更加完善的版权生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方立明  连志成 《传媒》2021,(21):26-29
数字改革是撬动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为例,深入分析数字改革浪潮下温报集团智慧媒体的建设背景、建设路径、技术特点等,就智媒融合的框架、路径、机制提出解决方案和实践样本,对报业加快智媒时代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温旭 《新闻界》2023,(6):41-51
数字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数字化过程中数字生产方式的表现,它使得一般智力并入数字资本且变成数字增长极。当代西方左翼把身份政治从现实空间扩展到数字空间,从数字资本主义发展视角形塑数字身份政治,把数众作为数字政治主体推上历史舞台,却忽视了数字工人阶级的独立性。遗憾的是,数字工人主义没有从数字资本对数字劳动的剥削出发,而是以数字活劳动去反抗数字资本,因为数字活劳动是一种无法被完全汲取的本体性、生成性的数字力量,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一种“哥白尼式的颠倒”的数字反抗方案。在探求超越数字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当代西方左翼提出了各种数字共同体的设想,却受困于数字资本逻辑的数字技术共同体的局限,并没能做到对数字资本逻辑的颠覆、对数字劳动逻辑的高扬和对数据所有权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建设“数字中国”背景下,数字出版在拓宽出版业发展渠道、为用户提供多样服务、促进出版业经济效益提升以及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同时也在定位、技术、盈利以及人才等方面遭遇困境。文章提出强化数字出版定位、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加快数字技术应用、筹建数字化平台、引领数字出版走出去、推动智能化数字出版、人才引进与自...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数字人文仓储建设背景的基础上,界定了数字人文仓储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数字人文仓储的架构模型,探讨了数字人文仓储的建设规范、技术架构和实施策略等问题.文章认为,数字人文仓储是社会智慧化进程中,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由“大众化基本服务”走向“集成化、专业化、精确化、智能化、互动性”服务的产物,将奠定我国“国家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