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闻网络化的发展和普及,就报纸校对环节而言,传统意义上的校对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趋势是朝着直接在网上校稿的方向转型,笔者姑且称之为“网络校对“.此时,校对的理念、对象、载体、方式和目的均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从传统的对文字“校异同“转向更注重事实的“校是非“.面对这一新型的校对变革,校对者如何转型已是从业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拟就报纸网络时代新闻校对的特点及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闻网络化的发展和普及,就报纸校对环节而言,传统意义上的校对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趋势是朝着直接在网上校稿的方向转型,笔者姑且称之为“网络校对”。此时,校对的理念、对象、载体、方式和目的均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从传统的对文字“校异同”转向更注重事实的“校是非”。面对这一新型的校对变革,校对者如何转型已是从业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拟就报纸网络时代新闻校对的特点及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脑的普及,报纸新闻校对工作面临巨大变革,传统校对工作的定义、方式等都需要更新和完善。没有原稿作依据,意味着校对工作的重心从校“异同”转移到校“是非”上来。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我们认为,要想胜任网络时代的新闻校对工作,校对主体——校  相似文献   

4.
广播同报纸一样也有一个安排好"版面"的问题.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里,有次序地根据新闻的重要程度、新闻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选择和安排,然后一件接着一件地播放出去.在广播电台的日常工作中,编辑们借用报纸的这个词汇,都称这项工作叫做安排"版面".怎样安排好广播新闻的"版面"?这同广播新闻的特点和广播编辑工作的特点有关.一、根据广播新闻的特点安排好"版面"广播新闻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快、新、短、广、活.快.一般听众要求广播新闻比报纸快一些,存在着"先听为快"的心理.快,是广播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广播新闻的优势.广播可以把新近发生的事作出迅速的报道.上午发生的,中午或下午就可以广播了;下午发生的,晚上就可以广播了;有的新闻,第二  相似文献   

5.
随着报纸出版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在报纸出版流程中的广泛应用,校对工作自然而然地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从报纸产出的流程体系里:采写———编辑———电脑组版———(值委、编辑、校对)———电脑改大样———校对———印刷,我们可以看出,每个环节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同时,又在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形成互动。于是,每个环节都会毫无疑问地产生制约校对质量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和总结,找出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我们的新要求。本人作为报纸校对的从业人员,在此就新形势下影响报纸新闻版校对质量的几个因素及对策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一、新闻要素是否准确是采写环节影响校对质量的基本因素由于新闻讲究的是时效,再加上采访手段的现代化,目前新闻稿已很少原稿,对于那些“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等新闻要素,校对已无原稿可查,传统意义上的忠于原稿“校异同”已演变成“与事实的异同”而非“与原稿的异同”。由此可见,“校是非”便成了校对新闻稿的主要内容,如果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出现新闻要素方面的错误或遗漏,校对是无法校正和补救的。如某报2001年10月24日的“同德中路”应为“同福中路”;12月21日的“人均国内...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出版工作中.作为报纸的编采人员必须具有新闻意识,而新闻校对人员同样也应具有新闻意识。众所周知,校对是编辑后、付印前最后一道报纸综合质量把关工序,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新闻校对不仅是校字,更重要的在于把共有人说:“校对就是字对宇,比照原稿校异同,要求校对人员校原稿中的其他差错是不现实的。”这种说法对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报纸出版过程中,编辑和校对虽然是任务不同、性质有别的两项工作,但又是一个共同的、紧密衔接的整体,二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校对和编辑有着许许多多共同点,都应该成为博闻…  相似文献   

7.
周媛 《新闻知识》2003,(8):61-62
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新闻策划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作为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报纸从业人员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展示,新闻策划已被誉为是新闻出新的"魔棒".如何进行新闻策划,从而避免新闻策划走入误区,我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实行了电脑操作,无原稿可做比较(即使有原稿,也只能参照比较),报纸校对工作不再以传统的"校异同"运作方式为主,而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校是非"的校对方式为主.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校对,而是应强化校对工作,全面提高校对人员的素质,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或校审方向发展.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是报纸校对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观察,将电脑操作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主要差错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业态、舆论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报纸校对工作亟须转型和升级.传统校对必须向审校转变,即校正报纸内容的差错从细节入手,着眼解决文字和版面上的技术性问题,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延伸,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把握,纠正差错.  相似文献   

10.
李洪洋 《传媒》2013,(2):23-26
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时间,创新、突围、转型、变革成为纸媒相互传递、呼唤的热词。与其凄凄哀哀地"等死",不如大胆地探索出一条新路。何谓"云报纸"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在京举行了"云报纸"全球首发仪式,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80多人参加仪式,《京华时报》成为第一家将图片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渗入各个行业领域,出版行业因此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编辑工作步入现代化,校对工作的模式与功能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现代编辑工作中,校对工作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对工作开始由传统单一的校"异同"过渡到了校"是非".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结合,为校对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校对在编辑工作中的模式与作用,为提高校对工作质量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乔玉为 《今传媒》2016,(6):90-91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媒体的迅猛成长,传统报纸不断探索出路,广州日报社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传统报业的前列,即成立了中央编辑部,所有报纸从业人员就地转型,全面介入到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中央编辑部以报社本部为基础,创办“和报纸浑然一体的网站”,努力变革新闻生产的流程,争取使新闻生产流程由封闭式走向了开放式。  相似文献   

13.
新闻图片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图片不仅直观地传达了新闻事件本身,更是构筑版面视觉中心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说,报纸版面能否好看、有冲击力,新闻图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报纸,新闻图片已经从"配发"的从属地位,上升到"必发"的重要地位.对于版面编辑来说,一幅好的照片就意味着一个好的版面,可谓是"一图难求".  相似文献   

14.
校对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在传统的校对工作中,校对面对的是一摞摞的手稿和根据手稿排印的校样,这样在原稿中由于作者的字迹潦草、不规范,或者由于排字员错捡字等原因,就会在校样中出现差错.另外,在一些书稿中,尤其是科技类、古籍类书稿中,常常会出现冷僻字、异形字等,因没有现成的铅字,在校样中就会出现"黑屁股".  相似文献   

15.
吴丽 《报刊之友》2014,(2):135-136
对于刚加入出版行业的年轻生力军担任校对一职后,如何入手校对一期报纸?本文旨在告诉新入行的校对同行如何运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以及如何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校对一期报纸。文中以《英语周报》2013~2014学年高一外研第6期报纸为例,对如何具体运用这四种方法进行校对进行了说明,以期对新入行的校对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脑的 迅速普及,许多报 社都相继建立了 局域网,实现了编 辑部采编工作网 络化,采编人员在 网上写作、编辑、 签发稿件。这样一 来,新闻校对工作 就发生了质的变 化。由于校样与原 稿合二为一,校对 工作的参照物已 不复存在,校对的 定义也要改写。网 络时代,校对工作 何去何从? 我们认为,应 该因势利导,转变 新闻校对职能,增 强校对工作的编 辑属性,使其朝校 对编辑的方向发 展。这样既有利于 构筑完整的新闻 编辑体系,又促进 校对职能的提升, 使报纸的出版工 作更加科学、有 序。这种看法是否站得住脚,本文将作简要探…  相似文献   

17.
江华秀 《新闻窗》2006,(5):83-83
有了新闻报纸,就有了新闻校对。勿庸置疑,新闻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博与专。校对工作中的“博”,是指校对人员应具有对汉语语法和修辞等规范用法的知识,以及对古今中外、文言白话、人文自然、天文地理等专业术语的熟练运用,虽不必精通,但须广博。  相似文献   

18.
徐向明 《传媒》2005,(1):32-33
广州、北京、成都、南京、武汉……今日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报业大战.新的报纸挟着"雄风"乃至"杀气"加入,老报纸不停地改头换面,价格战、新闻战、版面战、发行时间战、广告战、人才战……,"八仙过海"、各使绝招,报业市场"狼烟滚滚,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19.
现实校对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读校,这就使得原本可以通过"对校"比较容易捕捉到的差错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才能发现,因此,有意识地记忆校过的内容应成为校对人员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校对,顾名思义,是比较正确地订正错误。校对工作始终是新闻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校对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随着电子出版技术的广泛运用,校对工作理应加快变革,原始的机械校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校对人员应该超越“校对错”的圈子,树立“校是非”的观念。 相对于理性校法而言,机械校法是指校对人员在力求忠于原稿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对大小样认真检验和核查的过程。它具有缜密性,严肃性,而不是照葫芦画瓢。之所以称之为机械校对,缘于忠实原稿这一校对准则。原稿中的明显错字漏字应当改正,但是原稿中文字运用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清楚、时间是否准确、有无语病、有无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和内容,有无前后矛盾的现象等,就不是校对职责以内的事情了。但如果校对人员能及时发现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