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20世纪初至今,在我国前后掀起了两次"新图书馆运动".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国图书馆事业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图书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观念上追求信息自由而公正地传播、管理手段上实现科学化人本化、技能方法上传统与现代的协调统一、服务方式的开放多元等方面的内容.两次"新图书馆运动"的萌发、产生和发展都基于社会需要现代化图书馆这一现实要求而展开.20世纪初的"新图书馆运动1.0"的功绩在于奠定了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基本格局;"新图书馆运动2.0"的功绩在于使现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价值观修复了长达百年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馆员第一"是图书馆实现"服务第一"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樱 《图书馆》2007,(6):70-71,80
本文就图书馆馆员的现状,结合图书馆的服务宗旨的探讨,力图说明“馆员第一”是图书馆“服务第一”的根本保证,呼吁图书馆上级领导部门和图书馆管理者重视人才建设,重视馆员的价值,大力开发图书馆人力资源,保证馆员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试论"图书馆产业"与"图书馆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图书馆产业化”这个名词在我们图书馆界广为流传,也频频出现在我们图书馆学刊物上。“图书馆产业化”的理论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论述了图书馆能不能产业化、如何判别图书馆产业化的部分。结论是:图书馆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的是"理论"图书馆精神"激情似火",而"实践"图书馆精神却"波澜不兴";"理论"图书馆精神是"富有"的,而"实践"图书馆精神却是"贫乏"的;"理论"图书馆精神提供的是重要的观念,而"实践"图书馆精神需要的是观念指导下切实的行动;"理论"图书馆精神是"解释图书馆",但关键是"实践"图书馆精神的"改变图书馆";"理论"图书馆精神要往下走,"实践"图书馆精神要向上去.  相似文献   

5.
"电子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子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电子图书馆是指以电子化数字化文献为主要馆藏的图书馆,而虚拟图书馆则用来指具有大量文献资源的Internet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作为社会组织之一种,须承担特定的义务。义务与权利须对等,所以图书馆有其特定的权利,"图书馆权利"这一称谓成立。ALA的《图书馆权利宣言》宣明的是图书馆职业集团的职业立场和职业责任。维护知识自由是图书馆权利的基本目的。图书馆权利是图书馆实现其使命的法律基础。在我国,图书馆权利研究有必要继续深入。ALA和IFLA的维护知识自由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网上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网上图书馆产生的背景,论述了网上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在理念上的差别和内在联系,从应用层面阐述了网上图书馆在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变革和创新,认为建设网上图书馆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最佳实践。  相似文献   

8.
蒲科 《兰台世界》2007,(20):70-71
"读者第一"是图书馆自身发展规律的反映,也是图书馆社会职能的体现,更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正确选择."读者第一"对图书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校地共建图书馆"与"图书馆联盟"发展缘由基础上,将二者的概念进行比较,继而从参与主体、约束条件、目的、产物四个方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校地共建图书馆"和"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共建共享的不同产物,"校地共建图书馆"是"图书馆联盟"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精神"的理念意识、权利归位以及制度保障是"图书馆精神"的一个系统存在。它们三位一体,构成了"图书馆精神"的一个基本思路和走向。"图书馆精神"理念需要不断更新,现实的难度难以阻挡精神追求的快乐。"图书馆精神"的权利归位是针对社会和读者的权利归位。"图书馆精神"的落实需要图书馆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杂家"观念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图书馆》1998,(3):44-46
理想的“杂家”观念是图书馆人企图超越现实压力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意想,它流行的结果,使图书馆变成了“大杂院”,图书馆人变成了“勤杂工”,图书馆工作停留在表面而不能自拔。图书馆人要完成信息传递的使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走专业化的道路,以自身特有的价值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才是图书馆人发挥图书馆作用赢得社会尊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议"图书馆学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学史研究属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然而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事业)史概念混淆,间接地影响了图书馆学史研究的发展。本文首先澄清并确立图书馆学史概念,根据当前的研究成果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当前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并在最后给出了推动和加强图书馆学史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这句名言,从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建筑、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等角度来理解,阐述"天堂"--图书馆模样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14.
从两个角度探讨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结构及其运动发展的规律,认为这种“图书馆精神”是人脑对图书馆实践活动的反映,为广义图书馆精神。从道德角度论证了当前业内所集中讨论的“图书馆精神”,实为“图书馆职业精神”,属于职业道德范畴,是狭义图书馆精神。而图书馆职业精神是一组概念的集合。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重建,应以“广义法人图书馆职业精神”为基础,将探讨行政管理机构与图书馆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重点,以起码的职业义务道德建设的法制化为目的,吸取西方人权理论的精华,与中国社会的法治环境建设联系起来,探讨依法治国之路,才能找到图书馆职业道德重建的路径,单纯从图书馆自身职业道德方面谈道德的重建,是没有出路的。同时评析了范并思等先生的“图书馆精神”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对他的“图书馆精神”概括的片面性与维护图书馆权利论点的缺陷作了剖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15.
"实用"和"读者至上"的美国图书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全社会信息和知识获取的公平一直是美国图书馆界的职业价值取向,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图书馆的工作目标,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仅仅是经济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优良的社会制衡机制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在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过程中,实用性是图书馆事业的内在特征,读者至上则是图书馆事业精神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6.
菲菲 《图书馆界》1998,(2):42-43
据报道,藏书近300万册的武汉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全年仅有40名读者问津. 关于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可行性,不少图书馆工作者撰文从理论上进行论证.他们认为,这是高校图书馆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三种形态图书馆主要指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及复合图书馆。本文从职业理念、管理范式、人才队伍、用户服务四个方面,对三种形态图书馆同存共异、和谐互助中的“差”“合”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图书馆应该更名”、“图书馆即将消亡”等议论进行了剖析,认为二者实为一种论调的两种表述。它们根源于论者对图书馆的表层认识以及图书馆界的躁动情绪和潜在的自卑心理,其根本错误在于把现象当作本质,把预测当作现实。指出目前图书馆的转型刚刚开始,应该审慎看待图书馆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特色"刍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图书馆发展的特色化趋势被称为中国图书馆人开启新世纪之门的“钥匙”。在考察图书馆特色化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文中对图书馆之“特色”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营造图书馆特色的三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20.
"馆藏资源数字化"与"社会资源馆藏化"的抉择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0  
文章论述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在转换馆藏信息资源前所做的工作、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对图书馆所产生的影响、图书馆在信息系统中所占的位置、我国图书馆界在自动化过程的经验教训等问题 ,指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任务是组织与管理好全社会的电子形式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