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新闻与想象”的讨论中,许多同志提出了“新闻中想象的运用与限制”的命题。这个命题是讨论的关键所在。新闻采写中既离不开想象,又需要加以限制,这种思维方式应以共自身的逻辑存在,而不是靠“限制”原则的外在的提醒。我的命题是:“想象——印证”是贯穿新闻采写活动始终的、两个既不相同又紧密相连的、对立统一的心理过程或思维方式。这两个矛盾又统一的心理过程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呈现出规律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与想象”的讨论中,许多同志提出了“新闻中想象的运用与限制”的命题。这个命题是讨论的关键所在。新闻采写中既离不开想象,又需要加以限制,这种思维方式应以其自身的逻辑存在,而不是靠“限制”原则的外在的提醒。我的命题是:“想象——印证”是贯穿新闻采写活动始终的、两个既不相同又紧密相连的、对立统一的心理过程或思维方式。这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心理过程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呈现出规律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新闻界的许多同志对想象能不能引进新闻,以及新闻写作中能不能借助想象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有意义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新闻离不开作为思维方式的想象”(《新闻战线》1986年第9期)。“新闻不能排斥想象”(《新闻记者》1987年第1期)等等。读后觉得有商榷的必要。长期以来,想象确实是被视为新闻的“禁区”。  相似文献   

4.
以新闻的形式刊出的工作总结,究竟算不算新闻,曾有过争议。就算是新闻,它也只是新闻的一个部分。但是,有的同志在谈新闻“整体真实”、“宏观真实”时,常以工作总结的标准要求所有新闻,这种倾向值得考虑。《新闻战线》第5期《一月谈》上范持发表的《宏观失实更可悲》一文就有这种倾向。他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叫做“微观真实,宏观失实”。这就是用工作总结的标准来衡量新闻报道而提出的命题。从他所举的两个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新闻界的许多同志对想象能不能引进新闻,以及新闻写作中能不能借助想象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有意义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新闻离不开作为思维方式的想象”(1986年第9期《新闻战  相似文献   

6.
消息的结尾所不同于其它新闻体裁的结尾的是:消息的“尾”,有的明显,象“豹尾”,有的不明显.象“兔尾”(恕我打个蹩脚的比喻);有的“尾”大而长,有的“尾”则短而小;有的“尾”是在叙述新闻事实清楚、完整后,听其自然,立即收住,这种“尾”在消息写作中占多数。而有的“尾”则是在叙述新闻事实之后,来一句或一段话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补充、交代,或来一段描述,呼应新闻的开  相似文献   

7.
有心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借用这句古话,联想自己新闻工作实践,使我感悟到一点:人不在精,有心则灵。 新闻业务工作千头万绪,概括起来主要是两项:写什么和怎么写。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一个新闻战线上的“巧妇”,不但要学会做“饭”──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而且首先要会找“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人们不难发现,身处同样一个环境,有的能找到很多“米”,有的就找不到“米”;有的把“米”当作砂子抛弃了,有的把砂子当作“米”拣来了。这些,大都与新闻敏感有关。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不论对于记者,还是读者,新闻要“新”,这是个共识,“新”,首要的是指新闻要有强烈的时效性,即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最直观反映新闻时效,最能证明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就是时间。可以说,“时间”不仅是构成新闻的要素,更是体现新闻价值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然而,在一些新闻中,有的“时间”被人为地置后,成为新闻中可有可无的“尾巴”,有的“时间”则被淹没在一长串的人名、职务、数字等非主要新闻事实中,有的“时间”则只  相似文献   

9.
以新闻的形式刊出的工作总结,究竟算不算新闻,曾有过争议。就算是新闻,它也只是新闻的一个部分。但是,有的同志在谈新闻“整体真实”、“宏观真实”时,常以工作总结的标准要求所有新闻,这种倾向值得考虑。《新闻战线》第5期《一月谈》上范持发表的《宏观失实更可悲》一文就有这种倾向。他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叫做“微观  相似文献   

10.
清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指出:“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他物,尤加倍焉。”同戏曲一样,新闻评论写作也应求新。在新闻评论中提出求新的命题,好象没有必要。因为新闻评论的论题是由新近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构成,新的问题包含着新的本质,将其发掘出来,加以评论,作品自然会内容新,主意新。其实,新闻评论写作的现状并不尽然。生活不断发生新变化,有的评论却姗姗来迟,总比生活“慢三拍;”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志提出,纠正新闻失实现象,主要是个实践问题,没有多少理论好讲,难道谁还不知道新闻要眞实吗? 其实不然。一个人任何错澳的行动,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一种错误的理论所支配。新闻失实也是这样。此如,有的人把新闻的眞实与文学的眞实相混淆,导致新闻实践中的“合理想象”;有的人认为写典型报道不添枝加叶就写不成,于是就来个虚构情节,……凡此种种,哪条新闻失实不与理论和认识相关呢?因此,要纠正新闻失实现象,除了采取各种具体的行政措施,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之外,还要在新闻队伍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教育,提高认识水平。一、新闻传播信息,人们要求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是为了从新闻中得到可靠的信息。人类要生存,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通过新闻报道获取信息是~条十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写作视觉新闻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采用现场耳闻目睹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注重形象表现新闻事实,使人读后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以强烈的事实真实性打动读者,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视觉新闻的概念是新华社穆青同志于1983年首先在我国提出来的,对于这类新闻,有的称之为“现场速写”,有的称之为“直观新闻”、“目击式新闻”或“视觉新闻”等。笔者认为,这类新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目击记,包括通讯、特写、专访等,这类视觉新闻大多篇幅较长;一类是现场短新闻,主要是动态消息。  相似文献   

13.
张海燕 《新闻窗》2010,(6):70-71
近年来,综观见诸于各级业务期刊的以新闻策划主体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似乎过多地强调了编辑在新闻策划方面的作用:有的说"编辑是记者的老板,才是实际上的办报人”;有的讲“媒体的竞争也就是编辑水平之间的竞争”;有的提出“编辑策划本位论”;有的力推“编辑中心制”……毋庸置疑.编辑“上承”领导、“下启”记者,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某市出了一件新闻,有两个冒充市报和市电视台的“记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原形毕露,那副尴尬狼狈的丑态让人啼笑皆非:一张张印制得漂亮的“记者名片”、“记者证”,和我们使用的几无二致,那没装胶卷的照相机比我们使用的还高级。真难想象,就凭这,他们竟出没于茶楼酒肆、大小企业和一些会议之中长达数月之久,除了吃喝玩乐,还骗取了一些“广告费”、“赞助款”、“专版专栏协办费”。在现场,有不少围观群众发出议论,有的说:“看这两个骗子的‘行头’像真的一样,怪不得屡屡得手。”有的说:“如今新闻单位有的人作风也不好,难…  相似文献   

15.
现场新闻是作者亲临现场通过耳闻目睹掌握第一手材料后采写的一种具有可信性、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感染性的新闻,读后能叫人感到亲切、轻松和愉快。这种新闻有的报纸把它叫做“现场实录”,有的叫“现场见闻”,有的叫“目击式新闻”,也有的叫“脚板新闻”。它是近年来新闻改革中新闻界创造出来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新闻的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它一出现就受到新闻界的青睐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首都新闻界开展“现场短新闻”有奖  相似文献   

16.
“新闻即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干年前,我曾提出过:“新闻是‘事学’”。这只是一个论题,正如“文学是人学”一样,不是定义,而且有待商榷。但有一点十分清楚,“新闻是‘事学’”,是从“文学是人学”引发出来。我要探讨的,也仅在新闻的源流。 文学主要是写人。可以出于想象和虚构,通过概括集中,突出人物性格,使所写的“这个人”典型化。新闻有所不同,它要用事实说话,报道一桩一件的事实,通过信息的传递,使许许多多个别的事实具有新闻性。因此,新闻主要是写事,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即使是着重写人的报道,包括人物通讯,也不过是因事及人,终究离不开大量事迹。所以说,“新闻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1月29日的一声枪响,把所有的新闻工作者从繁忙的事务中惊醒——《福州晚报》记者顾伟因曝光“老虎机”聚赌而住宅遭歹徒枪击警告!猎枪打出的仅是针对顾伟的砂弹?“老虎机”的背后还有“老虎”吗?人们不禁这么问。“记者是无冕之王”这句话吸引了多少人怀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激情昂首踏入新闻界。但不出三五年,当年雄赳赳的一族,有的圆头滑脑成了有偿新闻的“月老”;有的无梭无角当了兑水新闻的“郎中”;更多的则成了“会议新闻”的“二传手”。真正的群众关心的社会新闻,特别是牵涉到权势部门的敏感新闻。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热点新闻,少有人写了。记者们是聋了哑了还是另有苦衷?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的双重价值标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丁柏铨 《新闻界》2000,(4):28-29
本文将就新闻价值的命题进行一番探讨。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应当具备新闻价值 ,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 ,何谓新闻价值?对此问题 ,可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莫衷一是。有的学者认为 :“新闻价值就是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受到重视的程度。”也有的学者认为 :“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衡量和选择事实是否可以成为新闻的标准。”还有的学者认为 :“新闻价值是指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或各种素质的总和。”(均转引自王泽华 :《新闻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 ,载《河北学刊》1995年第3期)毫无疑问 ,三位论者的见解都…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对新闻写作形式,可以有自己的偏爱,比如,有的人善写情景式新闻,有的人善写有理论色彩的新闻,有的人偏爱通讯、特写,有的人偏爱写人物、调查报告或评论,如此等等,可以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是无可厚非的。当然,记者最好是各类新闻武器都能掌握,各类新闻形式都能够运用自如,这样,你才能应付你面前出现的错综复杂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现场新闻是作者亲临现场通过耳闻目睹掌握第一手材料后采写的一种具有可信性、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感染性的新闻,读后能叫人感到亲切、轻松和愉快。这种新闻有的报纸把它叫做“现场实录”,有的叫“现场见闻”,有的叫“目击式新闻”,也有的叫“脚板新闻”。它是近年来新闻改革中新闻界创造出来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新闻的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它一出现就受到新闻界的青睐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首都新闻界开展“现场短新闻”有奖征文之后,把现场新闻的创作推向了高潮。现在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