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让网络成了舆论的主战场,网络舆论以病毒式的传播模式,让任何一个信息都可能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相关社会问题、政府工作、党的政策等信息,传统媒体在这样一个新闻舆论时代,必须转变传统、落后、自上而下以及一些忽视受众诉求、不切合实际的报道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引领舆论方向,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本文从新闻宣传与新闻舆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新时期新闻舆论的影响因素,论述了传统媒体在新闻舆论时代的理论转变,以期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晶晶 《今传媒》2016,(7):43-44
2013~2015年,舆论反转这个新兴话题受到学界和网民的极大关注.网络受众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和媒体从业者片面报道新闻事件等因素,导致在新闻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舆论出现倒戈,这种舆论反转的背后反映的是社会集体情绪的爆发,无论是“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还是“手术台自拍事件”等舆论反转的新闻都将如何避免谣言传播的问题摆在大众面前.本文以相关的文献研究和事例分析,对舆论反转现象的内容、原因、过程、引导方式等方面分析,归纳出同类事件的一些共有规律,总结出针对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网络受众等不同主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丽群  吴柯达  李轲 《出版科学》2021,29(3):102-114
数据新闻是日常生活中受众最广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形式之一,区别于传统任务导向的信息可视化应用,受众信息接收更易受到主观意愿的影响,进而发生信息回避行为.为探索数据新闻可视化信息回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机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质化研究部分对结果进行编码得到影响因素;量化研究部分以质化研究结果为基础制订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和阶层回归进行统计分析.质化研究部分得到7个影响因素,最终"信息超载""图表轻视""内容陌生感"3个因素在量化研究部分被证明是显著影响可视化信息回避的因素.说明回避行为主要受到预期认知资源消耗的影响,且这一过程中内外因素是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表明了媒体的观点和立场,形成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催生了主流舆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媒体要满足受众需求,就必须不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从新闻评论如何有效引导舆论这一角度入手,寻找新闻评论与舆论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促进新闻评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舒畅 《传媒》2015,(21):47-48
全媒体时代语境下,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独家原创新闻越来越少见,而独到、深刻、丰富且具有指导价值的时评内容则成为了各大新闻媒体抢夺受众市场的利器.如此一来,网络时评栏目便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吸引受众关注、提升舆论价值的拳头产品.网络时评作为网络媒体工作者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最新观点、认知的论说栏目,其最大的魅力就是揭开事件表层面纱,呈现新闻的本质和内涵,为民众解惑答疑、引导舆论,让受众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与认识,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因此,如何提升网络时评栏目的品牌价值和舆论价值,也成为了新闻媒体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体承担着重要的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作用,作为新闻摄影工作者,运用新闻图片引导读者、感染受众,对于正确引导舆论,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真心”唤起同情心摄影记者除了要具有过硬的  相似文献   

7.
陆彦好  顾熠男 《东南传播》2021,(10):131-136
Vlog新闻作为新兴的视听新闻形态,展现出与传统新闻迥异的新特征.受众对这一新媒介技术能否接受、如何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考量的问题.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对291份来自Vlog新闻用户的问卷数据考察其使用行为.研究发现:受众信息需求、情感需求和整合需求的满足均会正向影响受众对Vlog新闻的感知有用性,其中信息需求满足的影响最大,而整合需求满足的影响最小;感知易用性也对感知有用性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上述因素可以用来预测Vlog新闻的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文章基于上述结果对5位Vlog新闻用户进行访谈,并结合Vlog新闻产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会根据事件的新闻价值进行选择性报道。基于受众需求、价值判断、眼球经济等原因的选择性报道往往忽视了媒体的社会责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以最近媒体频繁曝光的一系列"老人倒地"事件为例,分析了媒体选择性报道机制的动因及产生的舆论影响,以发挥选择性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革,由数据驱动的深度报道将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对数据新闻在新闻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加以研究,有利于洞悉、把握它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数据新闻概念界定和研究现状的梳理,指出其在舆论引导方式上的创新,以促进数据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效果为选题,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社会公众对政府新闻发布活动的认知状况与社会反响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从受众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公众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意见与评价、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效果以及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网络平台的效用等方面归纳出影响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建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绩效评估机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效果为选题,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社会公众对政府新闻发布活动的认知状况与社会反响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从受众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公众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意见与评价、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效果以及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网络平台的效用等方面归纳出影响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建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绩效评估机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新闻报道来说,服务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我们知道,新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所有新闻传播活动都是为着一定对象服务的,只有在这种服务中,去影响受众,吸引受众,才能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作为当前新闻报道“重头戏”的经济新闻,服务性仍然是其基本的功能之一.这种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为企业、为受众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排忧解难等方面,即通过舆论手段间接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企业与受众.  相似文献   

13.
自1982年6月,首都一些新闻单位首次采用统计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受众进行调查以来,我国对新闻传播受众的科学实证研究已经搞了10年。时至今日,很有必要对我国10年受众调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推动高水平、高质量的受众调查在我国新闻传播界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14.
于都 《军事记者》2005,(8):11-11
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广大新闻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用真实生动的笔触反映现实生活,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了受众、感动了社会。但也有一些虚假新闻报道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给新闻工作造成了很大危害,它的存在是新闻界的耻辱。如果受众总是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新闻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社会、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5.
舆论动力学视野中的美国权力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动力学以揭示舆论的生成与演变的内外动因为旨归,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视阈:其一,研究影响舆论生成与演变的个体因素和个体状态;其二,研究影响舆论生成与演变的外部因素,如社会交往环境、意识环境和公众总体环境等.本文在界定舆论动力的概念及研究视阈的基础上,论证了美国权力精英通过定义和解释外部事件、制造新闻和舆论修辞等策略,实现了权力对舆论中的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潜在支配.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媒体通过新闻策划引导舆论就是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一种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受众广泛、贴近日常生活的新闻节目,扩展了媒介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力,已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论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对办好民生新闻、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自1982年6月,首都一些新闻单位首次采用统计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受众进行调查以来,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传播受众的科学实证研究已经进行了10年。1982年以前,我国的新闻传播受众调查一直在初级水平上徘徊,以定性分析为主,辅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分为多种类型,时政新闻是最重要的一类,对社会受众容易起到明显的舆论引导作用,媒体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只有以不同的角度深入挖掘分析新闻线索,才能增加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信息量,让受众更容易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充分发挥时政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甘益民  余玥 《新闻世界》2011,(11):104-105
本文以新浪“微博救乞”事件传播为例,阐述微博通过网上和网下的结合,及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让广大受众知晓、评价、参与到新闻事件之中,产生舆论反响和强烈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