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的冲击波,正撼动着以报纸为首的纸质媒体的龙头宝座。在报纸板块中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报纸副刊,已责无旁贷地被推向变革的前沿。在传媒系列中,处于相对弱小地位的地方报纸,其副刊与网络如何博弈?笔者认为,应从相克走向相生,从仇人相见的对峙走向相逢一笑的对视,走一条互补互动、共存共荣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发展,对报纸副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求报纸的副刊版面必须适应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要求副刊编辑开拓新的视野,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行业读者的阅读需要.当今,本土化--已成为报纸副刊的发展趋势之一,有专家讲办报真谛,说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全国的,也正如那句小品所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可以这样说,报纸的本土化是其生存的基础.报纸副刊是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如何办好副刊,体现副刊的本土化特色,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作为川北地区的主流媒体--《南充日报》,在传承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和巴蜀文明,体现报纸副刊的本土化特色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阅读?作为副刊编辑,如何能在一个副刊版面上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使副刊能在读者不断分流的尴尬中摆脱被边缘化的处境?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副刊如何走出困惑?这是每一个地方党报副刊编辑不能不去思考的严  相似文献   

4.
于勤 《记者摇篮》2007,(10):29-29
随着电子媒体、网络媒体、通信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着空前的竞争,报纸副刊一度萎缩。"减副"曾是许多报纸"新闻立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媒体形式和传播形态层出不穷,不断刷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及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传统媒体——报纸的传统品牌的副刊,其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西安晚报》是一家拥有辉煌历史及全国性影响力的报纸,晚报副刊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传统.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报纸副刊当融合新媒体传播的优长,强化“留客”功能,突出重围,使其成为传播平台上一道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风景.晚报副刊从提升新闻性与趣味性、创文化品牌、办征文及读书活动等方面探索与实践,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报纸文学副刊不“副”,更不是“负刊”,而是为报纸增光添彩的“富刊”,既是报纸的特色和品位体现,也是政治家办报的责任和义务。办好副刊不仅有助于报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彰显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主管主办者应以有效举措办好副刊,承担起兴文化的使命职责。在互联网时代副刊也要与时俱进,在与正刊形成刚柔相济、呼应烘托效果的同时,吸引读者、团结作者,既要做好大众文学园地,又要积极创新,争取用更新更好的样式繁荣文学事业、做优做强报业。  相似文献   

7.
新闻性是报纸副刊的本质属性。在引进新闻策划和新闻手段之后,报纸副刊会进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新闻魅力。通过打造大文化副刊,将文学与新闻互相渗透与和谐融合,实现报道形式的创新,在强调文学性和文化底蕴、强调作品审美作用的同时,强化新闻性,更具形象感染力和时代生命力。这应该是报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新形势下振兴报纸副刊的必由之路和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8.
包丹虹 《新闻战线》2015,(7):101-102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新媒体时代,地方报纸副刊具有“异质”竞争与价值引领的优势,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区别报纸同质化最鲜明的旗帜;而它高雅的文化品位又是读者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精神家园。报界有名言曰:“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新闻的同质化已成为各级报纸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局面。而副刊因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却呈现出“异质”的竞争优势。所以,办好富有个性的副刊,也就成了地方报纸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卓良辉 《东南传播》2014,(8):151-152
本文结合当前一些都市类生活报纸副刊的现状,针对新媒体时代关于副刊存在价值的一些认识误区,阐述了报纸副刊的独特魅力及其对传统纸媒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新媒体时代办活办好副刊的三条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崛起后,不少报纸都陷于窘境,但从世界范围看,数字化并没有扼杀报纸,中国报业也正在困境中加快转型.在报纸“自救”过程中,专副刊应担当重任,坚持综合性、思想性、文化性、可读性和互动性,借助新媒体,推介报纸专副刊精品,紧抓热点,培育新品牌,推动报纸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增强报纸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钱萍 《传媒观察》2007,(4):51-52
网络时代,报纸副刊正在逐渐走向式微吗?早在两年前,《南方周末》就发表过预见——《纸上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这篇文章中几位学者的观点深刻犀利,谈到了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副刊造成的巨大的影响,也对副刊的没落表  相似文献   

12.
师佳  李风 《新闻世界》2012,(5):77-78
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尤其是以党报为代表的纸质媒体带来了冲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党报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内容和形式上满足受众需求、紧随时代步伐,从而保持并提高自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报纸的副刊相比正刊的新闻,可以更灵活一些,更“软”一些。  相似文献   

13.
刘翔 《新闻实践》2013,(9):64-66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已经将传统报业推向了历史性的变革关头。纸质媒体纷纷在与网络联姻“触网”中寻找新的出路,探索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模式。而报纸副刊作为纸质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变革中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重塑副刊的阅读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是报纸的“红花”,副刊就是报纸的“绿叶”。目前,我国报纸副刊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发展势头,但也应看到,有些副刊特别是传统的文艺副刊正面临困境,尤其是西部文化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的一些地州市报纸,受到新兴媒体冲击更大。这些地方报纸的新闻因为本地化、贴近性还有一定的读者,副刊则多因为贴近性差而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传统的副刊偏重于文艺性和知识性,读者接收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动成分,少有互动,  相似文献   

15.
朱广盛 《传媒》2014,(5):39-41
正近年来,在传媒界,媒体转型可算是一个热词。大家关心转型、讨论转型,却难以找到转型的新模式。实际上,转型的过程就是打破旧有的秩序,淘汰落后的产能,形成新的媒体生态。就报纸副刊而言,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新阵地,副刊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尽快掌握新平台的主动权,才不会被边缘化。而平台多元化、融合互动化、内容产业化也许正是报纸副刊全媒体转型的应有之义。副刊平台多元化在政策、受众、技术、竞争诸多变量的影响下,报纸副刊的平台转型已经响起了阵阵春雷。报纸副刊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许多报纸副刊,尤其是地方党报的副刊编辑们感叹,副刊越来越难办了,空间小、题材窄,竞争日益激烈,早几年办副刊(专刊)的黄金时代已风光不再……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主流报纸副刊大致都有过从“勃兴”到“繁荣”到“成熟”的轨迹,除了其自身的规律支配外,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其它媒体的兴盛介入和竞争,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也是副刊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地方区域性的报纸副刊,目前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在众多实力雄厚的大报、专业报的夹缝中,地方党报副刊还有没有发展的余地,能不能继续繁荣下去?笔者以为,竞争…  相似文献   

17.
2004年9月9日的《南方周末》刊登《纸上的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只是发出了对当代纸媒体传统副刊“没落了”(龙应台语)的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当代纸媒体副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精神炼狱:要么向大众化投降,要么在传统学精神高蹈中阵亡。与当代纸媒体的新闻版面强烈扩张相比,传统副刊版面被挤压到报纸的边缘,随时有可能被驱逐出境。面对这种困境,一些热爱副刊、对副刊抱着深厚感情的化人开始反思副刊地位,并从中寻找突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黄振鹏 《新闻窗》2008,(4):35-35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越有魅力。报纸副刊要赢得读者,必须坚持贴近性,坚持地方意识。只有迅速及时贴近当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引起本地读者的心灵共鸣,报纸副刊也才不会失去本地读者。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梳理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下发展困境,从媒体融合视角,探析报纸副刊融合传播的转型策略.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实现全媒体表达,是报纸副刊突围重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刘兰明 《今传媒》2012,(11):104-105
伴随着微博的兴盛,信息的传播方式、文字的表达方式以及文学的生态环境,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此,作为承载社会责任,传播思想文化的报纸副刊,该如何作为?在传统的报刊副刊中引入微博似乎已不再是疑问,而如何借鉴微博的形式,更好地改造副刊,正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副刊编辑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媒体的实践和个人的设想,提出了在微博时代对报纸副刊转型路径的几种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