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图书馆法是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法律保障。意大利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法律体系,而我国的图书馆法治建设在《公共图书馆法》出台后进入了新时代。文章对中意两国公共图书馆立法进程和国家层面公共图书馆法的法律内容进行了比较,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法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三条确立读者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法律拟制,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相应义务,为读者权利保障提供了重大的立法和制度供给。本文从《公共图书馆法》制理论与实践出发,通过分析法学和规范法学的方法对《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三条进行法律适用分析,并对保障该条款的实施提出了立法、制度化保障、技术支持、特殊读者群体的信息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广州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和广州图书馆主办,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广州市图书馆学会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实施五周年专题研讨会”于2023年7月4-6日在广州举行。文章综述本次会议围绕《公共图书馆法》与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法治建设主题开展深入讨论,涉及《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和公共图书馆事业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公共图书馆法》与公共图书馆定位、《公共图书馆法》的贯彻实施与影响、公共图书馆事业法治建设的地方智慧以及未来方向等议题。  相似文献   

4.
《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已有四年,但学界对《公共图书馆法》法律原则的讨论仍然处于一个空白状态。基于法律原则对法律的统一性、秩序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通过对《宪法》、行政法、文化法、社会法法律原则及国外图书馆立法实践进行考察,以制度理性、法律价值和《公共图书馆法》法律实践为标准,确定《公共图书馆法》在公理性、具体执行性和司法适用性上的五大原则,并探讨这五大原则的关系和适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和运作规范》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日本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和运作规范》是日本有关当局管理公共图书馆行为的法律准则,是指导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组织法。《规范》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公共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图书馆位置分布等具体问题,同时,还规定应设置教育委员会管理图书馆专业人员,图书馆间应广泛地开展联系与合作。《规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共图书馆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立法进程。落实《公共图书馆法》规定的主要进展是:指引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中国道路,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框架基本形成,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馆藏文献信息处置规范和年报制度,地方立法细化法律原则规定。落实《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公共图书馆的责任问题,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及时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信息的责任问题,公共图书馆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应当有开放时间”规定的落实问题。新时期应以新思路强化普法、用法、执法,包括贯通公共文化“二法”,衔接相关法律规定;推动“二法”普法进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体系;完善法律执行、落实的机制与手段。  相似文献   

7.
金武刚  李国新 《图书馆》2012,(5):139-140
立法支撑研究是典型的战略性研究,为法律制定提供理据支撑和方案参考。肖希明、张勇等人所著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法律保障研究》一书,提出了关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当确立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规范等立法建议,最终被《公共图书馆法》(草案)大量吸收与采纳,堪称立法支撑研究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图书馆领域的首部国家立法,对公共图书馆的设立、运行、服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对公共图书馆法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法律主要内容以及贯彻落实相关工作进行阐述。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9.
《公共图书馆法》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对其司法适用状况展开实证研究有助于推动该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公共图书馆法》施行后的139篇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进行讨论,发现该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公共图书馆法》的司法适用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暴露出该法可操作性弱、裁判依据适用问题突出,相关主体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不足,法律适用简单化,司法适用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未来,优化《公共图书馆法》的司法适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公共图书馆法》法条设计,提升司法适用质量;增强相关主体的诉讼能力,提升裁判者业务素养;运用裁判说理方法,提升《公共图书馆法》司法适用效果;加强立法与司法沟通机制建设,完善立法后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通过。该法是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法治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并首次以法律形式对国家图书馆的职能、任务进行了明确界定。本文对照国外关于国家图书馆立法的相关规定,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中关于国家图书馆履行独特职能、接受出版物缴送、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等相关规定进行论述。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合法地利用图书馆。从读者利用图书馆权利保护的立法价值导向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对读者权利的保护,应从应然权利角度界定读者权利的范围和种类,从法定权利角度规范依法保障读者权益的种种方法和途径,从实然权利角度预测并完成读者权利的实现和救济,凡发生危害读者权利、侵犯读者权益事件时,应依法救济。可见,《公共图书馆法》立法是实现读者权利法律保护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法》的法律责任条款兼具强化公共图书馆中央立法权威与实现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立法目的之双重价值,为《公共图书馆法》的良好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条款设置过于原则化、外部逻辑结构不完整、行政法律责任设置粗疏等问题,阻碍了《公共图书馆法》法律责任的规范化设置与约束力的彰显。为此需要在立足《公共图书馆法》文本整体的视角下,坚持体系化思维,将立法论与解释论相结合,在保持适当概括性的基础上提升责任规范的明确性,促进责任条款与义务性条款的对应衔接,为丰富行政法律责任类型增设行政处罚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内容,并借助比例原则实现行政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的均衡化、阶梯性配置。表4。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公共文化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物质载体和传播形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龙头,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深入地研究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法律保障问题的专著,《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法律保障研究》支撑图书馆立法,现实意义突出;立足调查研究,论证有理有据;关注热点问题,提出独特见解,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支撑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形成了两种不同解读。本文从法律文本和图书馆实践出发,通过文义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社会学解释方法以及运用比例性原则,对该条文进行法理性解读,并分析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治化过程中该如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进行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图书馆事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法律来保障。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还存在一点小小的瑕疵,但它基本反映了立法宗旨,即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澍 《图书馆论坛》2016,(4):44-49,27
读者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行政合同法律关系。从现行立法与草案看,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失衡,读者图书馆权利保障与救济机制缺位。文章建议《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应当着重提高读者图书馆权利的保障力度,并建立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通过与日韩公共图书馆法相关内容进行对比,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首先介绍中日韩三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现状,进而对比分析中日韩三国公共图书馆法在立法概况、法律体系、管理体制、馆员设置以及服务内容等的异同点。[结果/结论]对我国图书馆法的发展提出3点启示:健全公共图书馆法律体系、明确馆员设置准入门槛以及制定经费投入量化标准,以期推动图书馆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纵观当前,我国文化领域的立法仍处于相对薄弱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通过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体系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和《公共图书馆法》的对比研究,借鉴境外相关国家(地区)图书馆立法体系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法治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新时期法制环境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安全防护的能力,从我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入手,通过事业单位网站信息安全的实际案例,阐述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网站信息安全防范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法治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为新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安全防护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