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化产业大潮在我国方兴未艾.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化产业已被国际学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反观我国.化产业仍处于培育和初步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相比,差距十分明显。面对化产业.档案学界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专家学纷纷撰.就档案事业与化产业的关系作了热烈探讨.提出档案化产业的概念.并对其运作做了美好的展望。笔认为.面对化产业大潮的冲击.我们学界应立足自身.冷静思考。理性面对。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档案事业主体的档案馆在化产业大潮中的进退.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开发化艺术档案信息资源,为建设化大省服务,是艺术档案工作努力探索的课题。笔认为,艺术档案要在建设化大省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抓好开发利用,通过提供艺术档案信息服务,为化事业更有效地使用,使艺术档案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促进化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璇 《兰台世界》2007,(1S):15-16
东巴档案是我国西南的纳西族从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采撷的各样的片段,它积淀了博大精深的纳西民族化。东巴档案是“中国档案献遗产工程”48件之一.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又入选由联合国教科组织1992年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的“世界记忆名录”。东巴档案除了为人们熟知的东巴经书古籍之外,还有各种画卷、石刻等。化产业是旅游业的灵魂,丽江紧抓大地震以后恢复重建以及1997年申报世界化遗产成功的机遇,制造了旅游业一个突飞猛进、享誉全球的神话,化产业自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东巴档案积淀的东巴化以积极姿态活跃于旅游市场。由于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内容与版本的唯一性等特点,其价值是可以扩大和发展的。东巴档案特殊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加上旅游热潮对化底蕴的呼唤,其价值扩展更是得到催化,呈必然之态。本拟从东巴档案在旅游热潮中的价值扩展入手,找到平衡点,以期实现档案价值的深层次优化扩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档案,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市委市政府要求借助西安在科技、教育、化、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将西安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城”。档案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论档案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一种化,人们对档案化的认识或看法就形成了人们的档案化观。档案化观有个体,群体和社会之分,正确的档案化观,主要表现在档案化内涵的正确把握,即档案是一种宝贵的化财富,是人类积淀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化的贮存器,它既积淀化,传播化,反映化的变迁,其自身也构成一种媒介化,提出档案化和档案化观,对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丰富和发展档案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知识、生产的日新月异,高新科技产业化的进程加快,现代科技在各个产业的渗透以及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散,人类正走向信息网络化、资源共享化、知识经济化、科技创新化……这一切都使得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与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企业发展和档案工作进步的要求。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建立数字化档案是实现档案工作的转型,是确保档案工作更加高效、快捷服务的有效途径。作为管理和拥有档案信息资源的档案馆,要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着眼未来,必须尽快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重钢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建设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国传统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春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丰富。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应用逐步广泛化和深入化。对档案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档案工作旧貌换新颜。本文从计算机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和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两方面,浅谈档案管理工作如何与现代手段结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韦艳 《兰台内外》2005,(1):47-47
高等教育是国家政治、经济、化等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档案既是对国家不同时期发展进程的印证,又是高校发展历史的记录,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高校档案工作如何面对新时期信息化的客观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我认为关键是全面提高档案工作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未来档案工作将向文档一体化、企业档案信息集成化、知识管理化方向发展,如何把知识管理作为档案工作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知识管理概念的提出、知识管理运用到企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知识管理时代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构建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条件、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档案,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市委市政府要求借助西安在科技、教育、文化、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将西安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城”。档案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的一部分,记录着开发区的历史面貌,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着重要依据,如何做好开发区档案的管理工作,已成为现时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化大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基层档案部门如何作为,是各级档案部门和每个档案人必须做出的回答。从金华市、县(市、区)基层档案工作实际看,当前全市档案事业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要关口,困境与出路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又要克服困难迎难赶上,凝心聚力,统筹资源,强力推进档案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背景下,档案利用中个人信息保护“知情同意”的传统架构受到挑战,面临保护机制失效和全方位适法性的现实困境。基于大数据背景,完善我国档案中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路径,必须进行科学立法,平衡产业发展需求与权益保护诉求;加强全过程监管,防范行政司法化;实施统分结合,形成监管机构专责化,最终构建形成系统性档案中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3.
黄胜 《群文论苑》2003,(4):36-38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还强调要“积极发展化事业和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化的要求。”如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化建设,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中的化产业,进一步与国民经济总体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档案室作为企业档案资源的基地,理应成为企业先进化的一部分,为企业化建设服务,那么,企业档案工作又该如何发掘档案化资源,参与到化建设的大潮之中,为企业的明进步服务呢?本欲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董献 《浙江档案》2007,(3):48-49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党中央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档案作为原生信息资源,以其丰富的化内涵、资政育人的作用,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必需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探索档案服务工作的变化,完善档案服务工作,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档案部门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本就档案服务工作的新变化、新问题及完善措施谈些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刘乃杰 《兰台世界》2007,(6S):55-56
1.化对档案工作行为研究的意义 档案工作既是化的贮存、延续、传播,也是化选择、吸收、加工,档案工作群体既经过了社会化发展的传递历程,又经受了化传递历程中的心理净化。因此,从服务与化的功能来分析档案工作与化的关系,可以这样讲,档案工作保存、传递了化,化又孕育了档案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档案资源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部分将成为最具使用价值的产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是对国家及地方档案部门的一个挑战,如何高效率地开发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也将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课题。档案工作的发展必须要适应社会需要和实际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国家各级档  相似文献   

18.
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过语言、字和形象来表达。档案是人类化的记录和载体,以其原始性特征,将人类化储存起来。档案是一种化现象,各个时期、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档案,都是当时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高校档案“五化”建设,就是指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理现代化、服务社会化、人才专业化、工作法制化”。“十一五”期间,是高校档案建设的黄金发展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以为,从长远的战略高度考虑,应该把高校档案“五化”建设作为“十一五”高校档案建设的重点,积极推进,抓紧实施。  相似文献   

20.
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知识生产的日新月异,高新科技产业化的进程加快,现代科技在各个产业的渗透以及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散,人类正走向信息网络化、资源共享化、知识经济化、科技创新化……这一切都使得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与管理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这一概念应该如何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应该如何把握,始终是一个尚无标准答案的难题.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刻内涵,努力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进程,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