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黎评论·作家评论》中的作家访谈,堪称世界文学巅峰的对话.书中深入探析作家的写作世界,了解作家的写作历程、学习作家的卓越创作思维,是一部浓缩了杰出作家真实创作经历的图书,它对作家创作过程进行的独特解析与真实展示,值得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2.
一年来,《湖北日报》与湖北省作家协会联合打造推出的"湖北作家写作家"栏目,连续刊发了150篇推介湖北作家的文章,并附照片小传,图文并茂,不仅在湖北省作家队伍中产生强烈反响,更引起了全社会广大读者的关注。作为省级党报,能拿出那么多版面和篇幅,在突出位置刊登作家  相似文献   

3.
孙文清 《新闻界》2008,(6):175-178
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广告的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告被中国现代作家广泛用于作品介绍、思想斗争、文学批评和创作素材。中国现代作家在其广告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广告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作家纪录片用影像书写作家的人生道路和文学成就,成为观察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独特窗口。本文把作家纪录片中呈现出的作家人生和作品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和观照,分析作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学史价值,从而引领受众深入地认识作家及其写作的全貌,达到对作家的人生经历、行为方式、精神品格和艺术境界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作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作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有以下五个方面:一、以作家讲述推动叙事发展。作家纪录片用作家讲述进行叙事,  相似文献   

5.
文化无疑散落在典章制度中、历史著作中 ,但它更深刻地沉淀在作家们的活动环境中 ,沉淀在众多作家的身上 ,尤其是沉淀在他们的心灵中。因此 ,在历史付诸阙如的地方 ,文学成了必要的补充物。所以 ,要寻找文化现场 ,应当到作家们的心灵文本中去勘察 ,倾听心灵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袁媛 《新闻前哨》2004,(7):54-55
2003年,中央电视台在《纪录片》栏目中推出了一档系列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该片的播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该片讲述的对象是城市,但却以作家个人化叙述为切入点,在对城市纪实的界面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挖掘。赏析该系列纪录片,如同走进作家的记忆,神游于伴随作家成长、浸透作家感情、融人作家血液的城市之中,荡气回肠间竟已全然忘记自己感受的是  相似文献   

7.
星作家     
“星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草莽中明明灭灭了一百年,从乱世出星,到政治造星,再到商业包装星,一样的文字动物,彰显出的是不一样的世道人心。现在,在上一代作家的一声叹息中,新一代作家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成为中国文学界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8.
试谈“编辑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化主体意识的趋势,作为“欣赏主体”的正式发言人——评论家正在研讨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怎么又哄抬出一个“编辑主体”来了?编辑编辑,编编辑辑,作家是他的衣食父母,读者是他的最高主子,一仆二主,谈何“主体”?! 诚然,编辑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是充当仆人角色。他不创造文艺,不创造科学。作为文学编辑,他从作家那里求取作品,而后将  相似文献   

9.
杨曙 《出版科学》2011,(4):49-52
出版业在"80后"作家图书的商品化趋势比在传统精英作家出版中要明晰得多。传统精英作家图书出版往往以"高等教育""高等文化"等为标准定位,使学者习惯倾向围绕既存的"高等"观念的普遍性,而忽略了"80后"作家图书出版与众不同的个别性。"80后"作家图书的出版则可抛射出改变本身以精英面貌出现的精英作家图书作为"文艺场域"一部分的内在能动。"80后"作家图书的出版又具有很强的区分性和等级性。  相似文献   

10.
作家这一称号如今没有以前那么神圣了。原因之一,是作家本来就不配以前所拥有的那种神圣;另有一重原因,恐怕还是如今所谓的作家队伍中有许多并非名副其实的作家。而在那些名副其实的作家中,又有许多都仅凭一两部作品在文坛轰动一时,那“一时”一过,虽然仍可凭那曾经轰动过的声名发表出版一部部的作品,也能让传播媒体炒得不亦乐乎,但其作品的艺术水准却出于种种原因每况愈下。能让自己的文学作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能可贵地保持较高的水准,甚至呈不断上升的势头的作家,确实为数不多。朱苏进便是  相似文献   

11.
1986年,罗马尼亚著名作家诺曼·马内阿因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被迫离开了祖国,先到西柏林,1988年来到美国,开始流亡作家生活。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对流亡作家是严重的挑战。在新的环境中,他以自己的文字讨论独裁制度下作家、权力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当然,更有作家与自身弱点之间的关系。《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便是这些探讨文章的结集。  相似文献   

12.
编辑风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龙 《编辑之友》2002,(2):36-38
风格,一般指作家作品的基本特色.风格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作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作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创作个性.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3,(18):7
《西安晚报》报道:一些知名作家正在被迫或主动地成为明星。而一旦作家被当成娱乐明星看待,他的私生活就成为主要焦点,至于他写什么,写得如何,全都不再重要了。在这场"明星化"风潮中,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文学本身。曾几何时,业内有人为"作家明星化"叫好,以为作家成为明星,便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进而增强公众  相似文献   

14.
当代艺术创作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这就是作家、艺术家们纷纷换笔,使用了电脑这一新的创作工具。这一现实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手稿的消失。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作家就体验了一次换笔经历,那时是用钢笔取代毛笔。20世纪末的作家,又体验了一次新的换笔经历,这次是用电脑键盘取代钢笔。电脑的普及与推广,将导致人类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的“手稿”方式逐渐消亡。人们可以轻易抹去或修改屏幕上的东西,使创作过程逐渐变得模糊,没有个性,没有思考的痕迹。在历史上,人们往往从手稿中看到一位作家的真性情、真个性,手稿中渗透着作者的聪明才知…  相似文献   

15.
现在再来说“痞子”毛志成当初,人们将“痞子文学”的帽子硬往一个或一类作家的头上扣的时候,我不想说什么。如果一定要说,就只能说是不公正的。权且不说那个作家、那类作家确有才气,确有文采,克确实显示出了出色的征服力,单是“痞子文学”,而不应泛解成广写了痞子的文学”。何况,那个作家、那类作家的作品中出现的人,本义上的痞子并不多,有的人物高于痞子,有的人物低于痞子。现在,关于“痞子文学”的议论声已经有些退潮,作家和读者似乎都冷静些了,我想此时再心平气和地说说“痞子”,说的和听的都会客观一些。中国确有痞子,…  相似文献   

16.
在《听音寻路者——王朔论》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王朔的作品,探讨的是作家卖文问题,是作家卖文与作家的生存方式以及文化人格问题。  相似文献   

17.
童话作家汤素兰在其"小朵朵系列"童话中同时构筑了这两种类型的想象空间。作家在空间的变换想象中完成着生活理想和生活理念的变换,这种变换的实质反映的是作家创作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8.
解读郭风散文中频频出现的意象,探索作家心灵。早晨、太阳、蒲公英等意象是作家清亮、光明、朴实的心灵的外化,同时也反映作家创作主旨:对生活和理想的执着的审美追求,透露出作家朴素、明丽和清纯的文风。  相似文献   

19.
“星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草莽中明明灭灭了一百年,从乱世出星,到政治造星,再到商业包装星,一样的文字动物,彰显出的是不一样的世道人心,现在,在上一代作家的一声叹息中,新一代作家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成为中国文学界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20.
我当记者的时间不太长,在我的记者生活中,我以写名人通讯与专访多。这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在《中外电视》(香港)编委会当记者,我不久前又应聘担任《作家与企业家》杂志记者。推荐我担任《作家与企业家》杂志记者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茹志鹃老师。在她的举荐下,《作家与企业家》总编周介人聘我为记者。我们就这样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