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刊1983年第1期,作为“文献工作研究”专栏的第一篇,刊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张欣毅同志的《分类法和分类目录、分类排架的关系》一文。按此文已以同一篇名在《河南图书馆季刊》1982年第3期刊出过。经本刊读者夏国栋同志指 出,并经我们将两个文本进行对照,发现重要差别仅在于各增删了一个自然段落,此外还有个别字句的修改,性质属于重发。本刊曾就此事在去年第4期上发表了《向读者致歉》小启。为应广大读者的热  相似文献   

2.
闻荟 《编辑学刊》2011,(2):66-70
本刊2011年第1期,刊有闻荟先生的《路灯下的杂货摊——编辑语文三百题(一)》。读者肯定了此文的实用价值,但也认为文章的题目过于"含蓄",且放在"编海拾贝"一栏,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编辑部研究以后,决定接受读者的意见,自本期起新辟"编辑语文"一栏,继续刊登闻荟先生的文章,请读者朋友惠予关注。闻荟先生委托编者代为转告,凡发现本栏文章有不妥或不周者,望能随时见告,以便订正。作者和编者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3.
杨珠 《编辑学报》2019,31(4):377-380, 385
以中国知网的撤销论文声明为样本,调查我国当前撤销论文的主体构成,并与国外的撤销声明主体进行对比,分析我国撤销论文声明的特征。调查表明: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知网撤销论文声明的主体为:编辑部64%,作者13%,无署名11%,编委会9%,其他3%。撤销的多为学术不端论文,撤销主体以期刊方为主;作者、作者机构、社会团体等其他主体在撤销论文中的作用还急需增强。提高各个主体的参与度,并建立撤销论文制度,将促进我国论文撤销的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刊1994年第1期刊发《英山县发现毕昇及其后膏墓葬考证》一文后,引起很大反响,但有些疑点有待澄清。此文回答了有关问题,希望继续讨论。需要说明的是,宋代“毕昇”与“毕升”是两个人,第1期的文章中,“昇”字不宜简化力“升”,谨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5.
文敏 《编辑学报》2020,32(3):278-281
统计发现2017年1月—2019年12月3大中文数据库共撤销54篇论文。撤销声明中撤销主体还算明确,但存在撤销原因不清晰问题;数据库存在撤销发布形式不统一,一个数据库撤销而另一数据库未撤销现象,易导致继续引用从而使错误信息继续传播。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对论文撤销声明的要求和格式制订规范,期刊和数据库按照规范提交和处理撤销论文。  相似文献   

6.
声明     
本刊2014年第9期刊发《Web2.0视角下湖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一文系由孙晶、汤红娟合著,其中,汤红娟为该文通讯作者。特此声明。  相似文献   

7.
杨珠 《编辑学报》2021,33(4):430-433
针对当前日渐增多的学术不端论文被撤销的现象,探讨中文学术期刊论文被撤销原因失真的一些现状:论文被撤销却未刊登撤销声明、撤销论文却未给出明确的原因和论文撤销的原因与实际不符等.认为被撤销论文原因失真由多方面因素造成:1)国家和行业层面,我国关于论文撤销的规范有待进一步健全;2)学术期刊层面,其调查权力和范围有限,担心事件调查的时间成本以及作者起诉等法律风险而使撤销原因失真,并存在撤销论文会引起读者质疑期刊权威性的误解;3)作者层面,涉及学术不端论文的作者为了减小学术不端行为对声誉的影响不愿坦诚其行为,而涉及诚实性错误的论文撤销作者可能怕读者质疑其学术能力而不愿意刊登原因.建议从制定论文撤销规范、规范学术期刊撤销行为和营造良性科研氛围等方面,促进我国学术环境的进一步净化.  相似文献   

8.
此文是魏永征教授对《刑法第七修正案草案中一个尴尬的词语》的更正和说明。魏教授传来稿件后不久即提出修改,但本刊由于出版的原因,未能撤稿。为此,魏教授专门发来此文予以说明。相信读者和本刊编辑部一样,敬佩于魏教授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治学风范。  相似文献   

9.
滇军血战台儿庄已经过去了78个年头,然而往事历历在目。1966年,血战台儿庄主要亲历者、第60军主帅卢汉纂写了回忆文章《第六十军血战台儿庄》,讲述了第60军从组建、参战、撤退、整编的全过程。本期转载此文,正好与本刊第1期公布的《第六十军抗战密电选编》互为补充,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滇军血战台儿庄,以纪念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流血牺牲的勇士们!  相似文献   

10.
今年第3期《新闻爱好者》耐读,有看头,好极了!此话不是瞎捧,也非戏言,而是心声! 第一,内容实在、知识含量大,可读性强。仅有两处“闲文”,一是“本刊启事”,一是“读者调查表”。但这能算“闲文”吗?不能。这个“两框”一个是为办刊物而集思广益,一个是为了服务读者。 第二,《风风火火塞北行》这篇专镐“专”得好。杜超同志干1998年1月12日去张北、尚义采访,第3期的专刊即发了“记者生活”,够快的。此文既是“辛苦文”(张北、尚义之行,历经艰辛),又是佳文,写得活、实、真,妙趣横生。 第三,广告品位上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