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手!北约     
北约对南联盟军事打击的第一阶段4轮轰炸尚未结束,索拉纳就宣布将进行第二阶段的更大力度的袭击。在几天的轰炸一无所获的情况下,北约已失去了理智和良心,正在走向战争狂的深渊。迄今为止,北约已动用了包括F16、F18、F117、幻影、旋风及从未正式使用过的B2等100多架最先进的战机,飞行500多架次,发射了400多枚导弹,几百颗炸弹,对南全境进行不间断的轰炸。尽管北约不认为这是一场针对百姓的战争,但平民伤亡及民用设施的损失在与日俱增,所有的人们应该看到,这是一场背离初衷的战争。北约的对手是个弱小的南斯…  相似文献   

2.
爱好和平的人们最不愿看到战争报道,但在当今世界,战争报道还无法消亡。一些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战事报道或许能给人们带来一丝慰藉。然而,像新华社记者从北约轰炸科索沃的现场发回的特写《梦魇从天而降》,这样用调侃、幽默的手法记录战地新闻的报道,也许并不多见。 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后,新华社驻外分社及时派遣记者赶往冲突第一线,从空袭现场发回了大量动态消息和一批生动、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对南联盟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轰炸。他们炸机场、炸桥梁、炸电视台、炸城市……却一直声称轰炸的只是军事设施。这种霸权主义的侵略行径给南联盟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激起全世界正义之士的愤慨。1999年4月4日,北约再次对贝尔格莱德市进行轰炸。中央电视台记者迅速赶赴现场,发回了他们的现场报道。我们看到画面上有一处被炸地点浓烟滚滚,只见浓烟弥漫,隐约还可以听到爆炸声,记者介绍那是供暖中心。而距此300米远的地方便是一个居民区,记者采访了路过的两位居民。他们说,只要炸弹稍…  相似文献   

4.
历史将永远记住1999年5月7日:这天深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大使馆,致使使馆馆舍被毁、工作人员20多人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不幸遇难。这一暴行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也使中国人民进一步看清了他们长期鼓吹的“人权”、“民主”和“新闻自由”是些什么货色。 这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打的是人道主义旗号,以“人权卫士”自居,却对南联盟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他们说是轰炸“军事目标”,却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和民用建筑被毁。其实,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巴尔干半岛这块战略要地,杀鸡给猴看。不屈的南联盟人民,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声援。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夫妇就发回了大量的战地报道,揭露了他们的战争罪行;他们害怕人民知道事实真相,先是炸毁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长达近80天的狂轰滥炸,起因很明显:就是北约推行霸权主义和东扩战略之时,遇到了一颗钉子——南联盟。为了拔掉这颗钉子,它发动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军事战,用现代化的战机和导弹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另一场是宣传战,借助高科技传播手段对南联盟口诛笔伐。 西方发动的宣传战给我国新闻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多方面的启示,甚至可以说从反面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剖析一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这场宣传战中采取的手法及其本质,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24日,我在贝尔格莱德市区采访,准备写一篇《轰炸前的贝尔格莱德》。晚上8点多钟,我刚写完稿子,正向国内传送。隐约听到远处传来“冬冬”的两声闷响。这是什么声音?我一下子警觉起来。没过几分钟,离贝尔格莱德75公里远的诺威萨德市的一个南斯拉夫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诺威萨德遭到三枚导弹的轰炸。我立刻意识到,刚才两声闷响就是轰炸声。嚷了好几个月,这一次,北约这只“狼”真的来了。我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应该说对战争状态下的混乱情况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战争爆发后的头三天,由于北约的电子干扰,南联盟通讯一片混…  相似文献   

7.
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发回的系列战地通讯《战火中的贝尔格莱德》中的一篇。1999年4月1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摧毁了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市多瑙河上的瓦拉丁大桥。这座大桥是连接诺维萨德市新老城区的交通要道,是一处纯粹的民用设施。而北约一直声称它轰炸的都是军事目标。记者没有大发议论,只是朴实地记录事实,用事实向世人揭露北约在南联盟所犯下的罪恶。在铁的事实面前,北约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面对战争的罪恶,激愤之情难以避免。但新闻工作者最有力的武器是事实。因此,记者必须…  相似文献   

8.
这条新闻着力表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民用设施给南联盟人民带来的间接生命威胁。记者敏锐地意识到这种间接威胁的存在,并且选择了医院这个与生命、死亡关系最密切的报道点,更把采访对象定在妇幼保健院,将弱小无辜的妇女儿童受到的间接生命威胁展示给观众,激起观众的同情。北约的轰炸造成就医人数减少,并不是因为患病人数减少,而是患者害怕来自交通和路途中的生命威胁,而疾病仍然威胁着这些不敢出门的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即使是前来就医的患者,由于医院的设备和药材受到空袭和制裁的限制,也仍然得不到像平常一样的完善治疗。…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陕西新闻界集会抗议北约暴行本刊讯5月9日下午,省记协召开新闻界负责同志座谈会,强烈谴责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野蛮暴行。省广电厅副厅长张国禄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使馆,这是美国霸权主义对我国主权的严重侵犯,对中国人民欠下又一笔血债。我们全省广电系统职工强烈反对北约暴行,并支持我国政府发表的严正声明。”陕西日报副总编辑杜耀峰义愤填膺地表示:“美国历来标榜讲人权,这次轰炸我国驻南使馆,就是对我国主权的公然侵犯,还有什么人权可言?美国一向标榜新闻自由,这次竟然把我3名新闻记…  相似文献   

10.
画面 播音员(导语)解说 南联盟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的一座大桥昨天被炸,当地市民悲愤不已。请看本台记者的现场报道。画面 记者站在断桥前解说 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位于南联盟北部重要城市诺维萨德向你做现场报道。北约在今天清晨轰炸了连接诺维萨德两岸的这座大桥,这是北约第一次对南联盟境内的重要的交通设施进行轰炸。画面 采访一位先生解说 (配音)先生你好,你知道北约是在什么时候轰炸这座大桥的?“大约是今天凌晨5点左右吧。据我知道,北约共发射了两枚炸弹,其中一枚没有击中,另一枚炸毁了这座大桥。”画面 一组诺维…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以极大的义愤,代表全国出版界发出最强烈的抗议,愤怒声讨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损坏和人员伤亡的野蛮行径。这一野蛮暴行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40多天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造成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这一暴行再次暴露了霸权主义者的丑恶嘴脸。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干着火绝人性的勾当;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子,干着粗暴践踏人权的行径,南斯拉夫人民连起码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哪里还能…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轰炸南联盟的国际列车,造成至少10人死亡,16人受伤!这一野蛮行径令人发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贝尔格莱德记者王智敏、郭志家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地向世界报道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惨剧。战地通讯如何体现现场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战地通讯要有强烈的现场感,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这篇通讯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记者必须亲临现场。现场感来自对现场的细致观察和真切感受。否则,现场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北约飞机轰炸国际列车的事件发生后,国际台的记者迅速赶往现场,将自己在现场的…  相似文献   

13.
科索沃问题一直是新华社关注的热点。自3月24日北约空袭南联盟以来,新华社三名前线摄影记者发回了数百张照片。回顾三个月来的摄影报道,可以看到新华社对世界热点的摄影报道所实现的跨越。 这次战役性报道延续时间长、地域跨度大,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之后,整个事件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演变,从国际到国内、从遥远的战争到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从对南联盟人民的关切到对中国同胞遇难而引发的示威游行、各种新闻因素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新华社充分发挥摄影报道的形象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国内和海外读者展示了这场战争给南联盟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南联盟人民悲壮不屈的精神、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实质、中国人民对  相似文献   

14.
读着这篇通讯,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平静从容的邵云环,在炮火中一路走来,向我们诉说着她经历的战争;我们同时又可以体会到她那颗已经难以抑制住愤慨的心。文章是见闻式的,但结构紧凑,毫不散乱,血与火是全文的两条主线。在记叙北约对南联盟三次轰炸的同时,邵云环描述了这场战争给南联盟及其人民带来的伤害,一边是无情的炮火,一边是伤痕累累的国家、流血的无辜。读者的思索是随着记者目光所及而游走的,这是见闻式报道的特点。邵云环的目光是敏锐的,这篇文章里的细节处处动人心弦。第一次爆炸,邵云环描写了使馆工作人员的反应:“在场…  相似文献   

15.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宣布:北约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作为CCTV的记者,我明白自己遇到一个难逢的机会。当晚11点,我为《早间新闻》作了电话报道,凌晨4点又根据战局的最新发展为《新闻30分》作了第二个电话报道。3月25日当地时间晚上8点,贝尔格莱德响起了北约空袭的轰炸声,北约轰炸了贝尔格莱德的一个军用机场和一个飞机制造厂,强烈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在十几公里以外都能感到和看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什么叫战争,什么是恐惧。3月26日,我和王晓琨同志前往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采访。在国防部…  相似文献   

16.
南斯拉夫命运的分水岭?一个是被西方视为眼中钉的前共产党人,科索沃战争中的强硬派,被西方通缉的小国领导人;一个是西方极力支持的南斯拉夫反对派,代表与西方的某种和解,使南斯拉夫重返国际社会。但两人都是民族主义者,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它表明:对于西方,塞尔维亚人不想不计代价地强硬对抗下去,但也不会忘记北约的轰炸。  相似文献   

17.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置国际法于不顾,悍然使用5枚导弹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我使馆我人员严重伤亡,馆舍彻底毁坏。这一千夫痛斥的血淋淋暴行,旋即遭到了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愤怒声讨。然而,对北约这一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践踏《联合国宪章》的野蛮行径,向来标榜“新闻独立、新闻自由、主持正义、客观公正”为宗旨的西方主流媒体,对这举世震惊的严重事件是如何表现“客观”和“公正”的呢?看似新闻独立实为暗中合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后,历来标榜新闻独…  相似文献   

18.
国际记者联合会22日在布鲁塞尔宣布,1999年全球共有86名记者遇害,这是自有统计数字以来记者遇害人数第二多的年份。 10年来,全球共有500多名记者在各种战争冲突中殉职,其中1994年是记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共有115名记者遇难,主要死于阿尔及利亚、波黑和卢旺达。 在1999年的遇害记者人数中,25人在科索沃战争中丧生,其中包括在北约飞机对南联盟塞尔维亚电视大楼轰炸中丧生的16名塞尔维亚记者和在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中遇难的3名中国记者。1999年全球共有86名记者遇害  相似文献   

19.
感受战争     
北约要空袭南联盟,我是有思想准备的,就在3月23日发回的稿子中,最后一句是,“战争已为时不远了”。但是,对南境全范围的轰炸是我没想到的。北约的空中打击是当地时间晚上8点左右开始的。对我来说,其间有约10分钟的时间可以去为战争的到来做好准备,因为在7点50分,我们同贝尔格莱德进行的通话无故中断了,怎么试也不能再联系上,不曾想到这是战争的原因。由于缺乏经验,加之在外地,物质上的准备根本就未开始,没有储备食品,没有手电,没有应急灯和没有蜡烛,没有备油箱,更别提储过一些汽油了,而这些则是战时所必需的。好在食品、…  相似文献   

20.
共同的控诉     
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袭4月1日进入第九天,南斯拉夫人还是说“不”!于是,恼羞成怒的北约扩大了对南空袭范围。3月31日晚,多瑙河上的诺维萨德大桥被北约的飞机炸毁。诺维萨德市距贝尔格莱德以北约80公里,自空袭以来已遭到多次轰炸。这座大桥是经过古堡进入市区的交通要道。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仍然是北约轰炸的重点。从3月24日第一天空袭起,北约没有一天不向那里扔下几颗甚至几十颗炸弹。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主要是炸那里的塞族军事设施,可是直接受害的却是包括阿尔巴尼亚族居民在内的普通老百姓。28日那天,北约向普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