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过对书的阅读,令人获得知识、思想和经验,乃是其相当重要的基本功能。按照百科全书的说法,书籍的定义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是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又说,书籍系指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扬思想、宣传主张等为目的,经过加工、创作或编纂,用文字书写、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具有双重性──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还说,从人的思想要用文字表达的时候起,文字就有个载体问题,载体就是书籍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般公认有5000年的历史。书籍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字是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没有文字就没有书籍产生的可能。先民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由图画刻划符号逐渐进而创造出文字。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人们称它为甲骨文。这种甲骨文的作品当然还称不上确切意义上的书籍,但它已经是人们有意识地使用文字来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例,以便日后稽查。它开始起了积累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功能。从这意义上说,它是书籍  相似文献   

3.
洛娜 《报林求索》2012,(11):140-141
<正>虽然大部分建筑师都在日复一日的繁琐中退化成千篇一律的工程师,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天才在积极地思考着人生,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图纸让生活更加舒适美好。在人们开始用文字的著作记录历史之前,伟大的建筑常常是记录历史的最佳方式。埃及金字塔、中国的长城都曾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那个文字很难留存的时代里,大批建筑成为人们达到不朽的纪念碑。而这一切都在印刷时代被颠覆。印刷机将文字变成能够简单复制并飞向世界每个角落的产品,人人都可以获得并阅读。与之相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古籍正在发挥着一种特有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什么是古籍呢?我认为所谓古籍是以一定的著作时代为下限,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通过一定形式的载体记录人类从事自然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一种著作物。但在这个问题上却长期存在着一种模糊的认识,以为古籍就是线装书。这种认识主要是因为我国现存古籍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以线装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因而人们也就不加假思索地把古籍和线装书等同起来了,这是不对的;也可以说是由于对我国古代书籍制度的发生与发展缺乏了解的缘故。为了说明问题在这里不得不作点简略的介绍,远的不说,仅以隋唐以来的书籍制度而言,就多次发生过变化。隋、唐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图书发行事业起源于古代正式书籍的流传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图书发行事业起源于何处?现有的出版史著作中认为,西汉末期古代书店的出现,是它的起源,图书发行史也以这里为起点。这样一来,西汉末年以前的朝代,就成为图书发行史的空白。我认为这个空白必须填补它。要追溯图书发行事业的起源,必须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原始书籍来考察。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青铜器文、石刻文都属于记录档案性质,不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史称“原始的书”。在原始书籍之后,产生了我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般公认有五千年的历史。书籍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字是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没有文字就没有书籍产生的可能。先民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由刻画符号进而创造出文字。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人们称它为甲骨文。这种甲骨文的作品当然还称不上确切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图书?“图书”一词的函义古今有何不同?构成图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的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而又是不断发展着的传播知识的工具。图书一词的函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本身内容、形式的不断演变而有所不同的。在古代,对一切文字记录都称为书,相当于后世的档案,其作用主要是帮助记忆,以备查考。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有意识地运用文字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因此出现了专为传授知识、供人阅读的著作,图书才有了比较明确的概念,档案  相似文献   

8.
妙应寺     
内文的插图是佛教著作《入菩提行论疏》的一页,字母叫回鹘字母。从13世纪上半叶开始,蒙古人借用了这套字母来记录自己的语言,这就是回鹘式蒙古文。回鹘字母在元朝断断续续地通行了百余年,到14世纪中叶渐趋废弃。初看这种文字,人们一定不会想到它的刊刻地点是在北京城内的妙应寺。  相似文献   

9.
近日,外文出版社举办了50年出版成果展。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曾用43种文字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党和政府文件、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同时还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10.
创造图书刊物等精神产品的劳动,一般可以分为著作劳动和编辑劳动。通过著作劳动,人们把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成果,用理论或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编辑劳动,人们对这些思维成果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并以文字图画等形式公诸于世,流传后代。除了口头流传的精神产品和主观意识直接物化于对象的建筑、雕塑等以外,一切用文字符号表现的精神产品,都需要以编辑劳动为中介,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价值。随着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就出现了编辑劳动。西周以来,史官、乐官们加工整理民间歌谣,孔子的门人记录、编辑《论语》,都有大量的编辑劳动。从东汉、北齐开  相似文献   

11.
“书”字在汉语中有十几种含义,本文只试图探讨一下作为读物或出版物一种的“书”及其同义词“书籍”、“图书”的词源和概念,所知外国有关资料也略为介绍,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文字的产生是书籍出现的基本条件,但文字必须书写或用其他方式记录在可携带的载体上供人阅读才能成为书籍。从各国书籍形成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外书字的来源多与文字及书写文字的行为、工具或材料有联系。  相似文献   

12.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广泛进入家庭之后,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逐渐从报纸、刊物和广播扩展到电视,也就是从以文字语言和有声语言扩展到了有声语言和人体语言相结合的双渠道传播方式。人体语言,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或强化情感,增加传播效果。人体语言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可以推定,人类最早的信息交流中  相似文献   

13.
大城市是一个被公众赋予意义的"共同体".近代以来,上海城市的意义与形象,也是不断地在被书籍、报刊讨论逐渐形成、传布的,并大致形成现代性窗口、殖民性、社会主义建设中心与道德沦丧的"非中国化"等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书籍设计,不仅要赋予文字、图像、色彩等设计元素以富有情感和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必须通过独特的设计意识,使书籍内容与书籍艺术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引领人们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5.
三、新设计论——塑造新的书籍形态。 书的设计,其本质上就是要自觉地去设计信息(即各种门类学科的知识),使这种信息以某种引人注目、使人受益的形态展示给读者。这是设计者在制作一本书之前必须具备的设计思路。现代书籍的设计者要有胆量去动摇近千年来造书者的权威,不满足只是运用文字符号作  相似文献   

16.
十五世纪前中西图书史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文字、书籍材料、记录方式、载体形式、装帧艺术和书籍体系等方面,对十五世纪前中西图书的发展沿革作了比较研究,分析、论述了中西图书沿革的异同及其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传统影响深远,民族文化元素早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书籍是记录人们思想和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复苏,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书籍装帧形态的影响与日俱增。如何更好地认识、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开创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新面貌,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古代书籍及其装帧演变古代书籍之美,体现在其从整体的编排设计、纸张材料的运用及整体书籍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平面媒体被分成了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事实上,文字记者在用文字记录时代发展、民生进步的同时,用好手中的相机同样重要。文字记者“随手拍”记录下的新闻画面,不仅是对新闻摄影的有益补充,有时自己的文字还不得不让位于自己的摄影。  相似文献   

19.
书籍出版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个人阅读的极限、即便是仅仅关注一个领域,自觉的分工也赶不上出版的步伐,一个领域内的著作铺天盖地朝你涌来,难免有"学海无涯有舟难行"的感叹。回顾这半年来的书市,单是经济领域内的著作就已卷帙浩繁,下面的回顾也只是个人自觉分工进而专业化的一个结果,视角不可避免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希望能与方家相互交换意见,以市场机制促成"思想的盛宴"。  相似文献   

20.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字变形是一种常用的手段,文字不仅是记录语言与信息的载体,也是表达思想与艺术内涵的重要途径.在进行书籍装帧的文字变形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书籍的内容,也要考虑设计的艺术性和受众群体的喜好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