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般公认有五千年的历史。书籍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字是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没有文字就没有书籍产生的可能。先民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由刻画符号进而创造出文字。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人们称它为甲骨文。这种甲骨文的作品当然还称不上确切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对书的阅读,令人获得知识、思想和经验,乃是其相当重要的基本功能。按照百科全书的说法,书籍的定义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是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又说,书籍系指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扬思想、宣传主张等为目的,经过加工、创作或编纂,用文字书写、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具有双重性──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还说,从人的思想要用文字表达的时候起,文字就有个载体问题,载体就是书籍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确悠久的历史,有优良的文化传统。五千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并把它用文字记载下来,编成各类书籍,借以表达思想、交流经验、传播知识。据资料统计,我国自汉代到清末,出版的各种书籍有18.1万多种,其中虽有不少佚  相似文献   

4.
在书籍形态学研究范畴中,如果文化传播是视觉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那么符号学便是文化传播中的文化特质之一.这种经纬关系是由符号围绕传播来编织意义的.书籍形态学中应涵括的后现代符号学是通过符号形式、符号结构和符号组合等形式来传达概念,并进而在主旨文化传播的书籍形态学中经纬艺术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时期,书籍的作用更加突出了.书籍作为传播知识、积累文化,以及在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出版社不仅要为人们编辑出版质量好的书籍,还必须使读者能及时了解和看到我们出版的图书,使它发挥作用.现在,出版社越来越关心自己出版物的发行与宣传,是完全正确的.出版社进行书籍宣传的重要性和宣传方式,不是本文的范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积累和传播思想、文化、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它是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相结合的产品。它具有影响人们精神世界和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功育瓦所以人们往往把书籍称为精神产品,而把书籍同时又是物质产品这一因素忽略了。大量印行的书籍实际上是原稿的复制品。原稿+编辑加工+纸张+印刷+装订=书籍。把书籍称为精神产品是为了突出它在精神文化领域的作用。精神产品是书籍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书籍一般都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出售,因此书籍又被赋予商品的属性。书籍是否有商品属性这个问题本来应该说已经解决了。但最近在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7.
语言作为语音和语义的有机结合体,是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文字则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使语言插上翅膀,突破时空限制,把知识与信息传播到远方与后代。汉语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一些不健康的语言习惯所产生的负效应,也是错别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图书发行事业起源于古代正式书籍的流传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图书发行事业起源于何处?现有的出版史著作中认为,西汉末期古代书店的出现,是它的起源,图书发行史也以这里为起点。这样一来,西汉末年以前的朝代,就成为图书发行史的空白。我认为这个空白必须填补它。要追溯图书发行事业的起源,必须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原始书籍来考察。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青铜器文、石刻文都属于记录档案性质,不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史称“原始的书”。在原始书籍之后,产生了我  相似文献   

9.
<正> 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把图书馆放到人类精神产品的积累和传播体系中,来考察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书籍的二重性图书馆是以搜集、整理、保管和流通图书为手段,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唯一的服务手段是图书.图书是人类借以传播知  相似文献   

10.
打开世界文化的绚丽画卷,书籍里所展示的浩瀚知识会使人们目不暇接。当人们被这些精美的书籍所吸引而陶醉的时候,往往会追溯起古老的文化。那时候人们就会发现,赖以记录和传播知识的书籍寿命并不久长,仅比它主人的一生长须臾,留芳百年而已。19世纪中叶以来,用一般造纸方法生产  相似文献   

11.
书籍作为传播思想积累知识的工具,它是由形式和内容二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所构成。书籍的物质形态是通过书籍的装帧设计和装帧形式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14,(2)
正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应用于文献记录,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文字传播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极大地拓宽了传播范围,正所谓"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文字可以"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年",它记录并传播了时代的文明和进步。传播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信息的载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传播符号所发挥的效果,而文字具有直抵心灵的穿透力,是文化信息传播的主力军。文学名著以文字为载体,以艺术化的  相似文献   

13.
书籍是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重要工具。书籍的装帧,是书籍存在的形式,没有装帧也就不成其为书了。书籍装帧的内容包括:开本、护封、封面、书脊、勒口、环衬、扉页、版面、章节、版权的设计,材料选择,制印方法,装订形式等等。一句话,它是书籍的造型艺术。书籍装帧设计要准确地反映书籍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作为书籍的装帧艺术,就要有它自己独特的表达语言,要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和巧妙的抽象化的装饰处理,通过造型、色彩、构  相似文献   

14.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11,(3):105-109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刘国钧、郑如斯说:"书籍是人们自觉地为了传布知识的目的而以文字写在具有一定形式的材料上的著作物。书籍起源于记录和档案","到人们开始在实践中自觉地使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经验,阐述自己的思想,以便传布远方,流传后世,才有真正的著作物。这已是文字发生很久以后的事了。"[1]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数字化的阅读形式,而纸质书籍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今天为止,读者对于纸质书籍的需求,早已不拘泥于书籍本身单一文字内容的传播意义.书籍装帧艺术也不局限于表面上的给书籍“穿衣戴帽”.当代的网络快餐与读书的境界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对书装的设计确实也是挑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书装艺术巧妙结合,并灵活运用飞速发达的电脑图文处理技术,使书籍由内而外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感染张力,折射书籍的本源文化内涵,提高书籍人性化的可读性和易读性的同时,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印刷出版是人们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传统书籍、报刊印刷出版的环节较多,通常要经过印刷、运输、储存及销售等过程,制作和流通的成本较高,传播的速度较慢,流通的范围也有限。除了一些工具书,许多书籍在人们看过之后就再很少翻动,由于购买书籍的花费较高,影响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印刷出版的书籍要浪费大量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7.
<正>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我国迄今可见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仅将有文字记录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也将世界范围一脉相承、延续使用的文字历史,推进了近5个世纪。甲骨文发现以来,一代代学人爬罗剔抉,寻坠绪于茫茫,考释文字,印证历史,推动甲骨文学逐渐发展为一门世界性专门学科。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甲骨文学科的发展,在2016年举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作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10月22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举办以甲骨文为专题的文化展,也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  相似文献   

18.
张泽渡 《大观周刊》2011,(17):4-4,13
令世界和中国文化学术界醉心多年的殷商甲骨文字,随同它那个如火如茶的时代烟消云散了。历来的甲骨文研究。似乎都倾向于仅仅将它视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资料。我们主张将甲骨文看作社会文化产物,在人文历史背景下去考察甲骨文字的文化社会学意义。将甲骨文字产生、发展以及湮灭的过程放到社会发展史的视角中来观察,可以让我们发现甲骨文字所蕴涵的独特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传播魅力是传播效果的真实凸显.在传播意象中,人类一直不懈地追求着传播魅力.广告是文字符号和视觉符号的组合,通过符号的传播来实现其持殊魅力.1926年,著名史学专家戈公振在研究中国报学史的过程中指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此话深刻揭示了广告的商品性和文化性的本质特征.作为商品和文化的统一构成体,广告在强调商品性即营销功能的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机部分.广告自身负载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展现了自身特有的传播魅力.  相似文献   

20.
书籍是一种文化载体,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是知识和身份的具象化表现,也是文字和书写的抽象化符号。纵然技术革命改变了书籍的形态,但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在人类社会中保留着其社交功能。文章通过对历史和当下社会中与书籍有关的文化现象进行观察与梳理,探究书籍在人类社交实践中的角色与地位,发现书籍在人情往来、学术交流、互动共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出版业应进一步紧抓读者需求,传承优良传统,精准定位社群,用心维护社群,并尝试突破社群,打造全社会的尚“书”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