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档案,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记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国产电视纪录片鼎盛时期,以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为代表引发了一拨收视热潮。然而高投入低回报周期长的生产特点以及此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大行其道,使纪录片进入寒冬期。随着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故宫》创下收视率纪录,《新丝绸之路》、《大国崛起》等陆续热播,国内首个专业纪录片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的脱困,以及从2009年开始的有关加快纪录片发展的信号频频出现在国字头文件中,“限娱令”下纪录片又获新的发展空间……种种现象让低迷的纪录片市场再度复苏并燃起希望。《档案》、《西湖》等一批优秀纪录片的问世,最近《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纪录片的春天来了吗?什么样的纪录片才能牢牢掌控观众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2.
周鑫湉 《青年记者》2016,(17):67-68
对于纪录片而言,对真相和事实的记录是制作的关键,观众也正因如此而在情感上被打动.纪录片选择梦想作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及情感共鸣性;从价值观选择上来讲,该主题的确立恰又聚合了当下社会主流文化的追求.本文选取《我就是我》《重返巅峰》《我是李娜》《梦想一代》等20部关于个人梦想的纪录片进行文本分析,从而找出其梦想话语的建构与呈现方式,并对其特征及背后隐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船政学堂》作为第一部全面完整地记录船政学堂历史由来与发展脉络的纪录片,承担了重大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其影像空间价值的呈现、情感建构与表达两个方面,发掘其中的精华,以期能够对其他的历史纪录片的拍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续上期) 四、近十余年来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观察 中国民族志电影从1950—1970年代一直偏重于社会发展形态的记录,直到近十余年才转向不同族群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记录,这一转变使中国记录传统文化的出发点得以和世界合流。(31)1991年出现的以纪实手法拍摄的纪录片除了《望长城》以外,还有首次获亚广联大奖的《沙与海》和获金熊猫奖的《藏北人家》等。当“转轨”还是“对话”的争论仍然困扰着国内纪录片界的时候,人类学纪录片却以丰厚独特的文化内涵悄然溶入国际化文化语境并在西方观念主导的纪录片领地逐渐占据了…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客观记录社会生活的变化,尽可能地还原事物原貌,具有真实性、纪实性的特点.1958年6月我国首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在北京电视台播出,正式拉开了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序幕.50多年的风风雨雨走来,我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笔者将对这四个时期的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对每个时期的具体状况做出详细分析,试着勾勒出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6.
王翘 《今传媒》2011,(9):80-81
电视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要描写的主题经由怎样的方式传递出来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西安电视台专题部独立创作的一部纪录片《五老姐妹和十八个孤残儿童》的分析,对于如何运用客观记录和主观呈现的创作技巧表达主题,传递情感做了形象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黄永胜  万远迪 《视听》2024,(4):108-111
《我的温暖人间》是一次充满爱与希望的记录,也是一部聚焦于普通平民生活故事的人文纪录片。它以分集、分段的形式讲述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物每一阶段、每种情感之间存在的期冀与理想、责任与担当。作为一部影像书写的人文题材纪录片,《我的温暖人间》以生活的影像书写了观众与纪录片之间的共情与共鸣,以历史的影像书写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记录影像的书写唤醒了观众的时代记忆。该片通过影像书写、社会变迁、时代记忆三者之间的联系,达成观众与纪录片之间的情感共识。  相似文献   

8.
读数     
《新闻前哨》2014,(1):5-5
随着《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一批精品纪录片热销海外,在低调了多年之后,国产纪录片终于迎朱了发展的春天.日前.2013中国(广州)闻际纪录片节促成纪录片交易合约价值总额1.5亿元人民币.创造历年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9.
从《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开始,纪录片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纪录片以它“真实地记录历史”的功能而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同和欢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在传媒各种形式的分支中,纪录片的回归引人注目,《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大型系列纪录片的相继播出,再度掀起纪录片之热,由风光  相似文献   

10.
大型纪录片《中华文明》是一部史诗性的、能让人触摸到中华民族灵魂的系列电影纪录片巨作。本文对已经公映的四部片子———《英雄时代》、《青铜的光辉》、《礼乐与争霸》、《铁血帝国》 ,从内容选择、真实再现、细节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12,(8):4-5
编者按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档案,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记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国产电视纪录片鼎盛时期,以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为代表引发了一拔收视热潮。然而高投入低回报周期长的生产特点以及此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大行其道,使纪录片进入寒冬期。随着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故宫》创下收视率纪录,《新丝绸之路》、《大国崛起》等陆续热播,国内首个专业纪录片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英国BBC连续推出关于中国文化的纪录片,包括《美丽中国》《中国春节》《中华的故事》等,从他者视角的社会认知建构着"中国文化"的影像形象,并且在国际范围内实现了跨文化交流.从人物形象、情感意象与空间影像三个维度分析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跨文化交流,探讨中国诗人杜甫源自他者视角与西方语境建构过程中的微观意象与宏观架构,对于国内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跨文化表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为例,简要分析文献纪录片的价值建构。文献纪录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价值建构:发掘记忆,发挥档案资源的历史价值;真实记录,发挥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观照当代,发挥档案资源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的这句话在全世界广为流传。2010年10底,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针对我国国产纪录片发展而提出的一项专门文化政策,明确了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方向。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正式开播,这是中国首个国家级专业纪录片频道。纪录片的春天来了,这是纪录  相似文献   

15.
1998年7月10日,河南电视台在“黄金30’”开始播出四集下岗系列纪录片(每集30’)。第二集《下岗时刻》记录了中原油田某水厂宣布职工下岗前后的过程;第二集《择业红娘》记录了下岗职工创办“生产自救服务中心”,义务为下岗职工牵线搭桥找工作的历程;第三集《走进阳光》记录了下岗职工不甘沉沦创办阳光午托部的事迹;第四集《走出国门》记录了河南新县组织下岗职工劳务输出到韩国打工的经过。  相似文献   

16.
秦扬 《视听界》2013,(4):101-102
2012年,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创作的纪录片《东关的声音》获得了2011年度江苏省彩虹奖一等奖和第28届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一等奖。该片通过记录居住在扬州东关街上的一对盲人夫妻杨大根和朱元凤的日常生活,传达出真挚的人生情感,见证了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古城保护方面的价值。本片的创作过程引发了我们对纪录片本体以及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刘小霞 《声屏世界》2008,(12):31-32
《水问》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全景记录中国水资源的纪录片,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继《故宫》《敦煌》等历史类纪录片之后,推出的第一部关于现实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它从危机、饮水、生态、利用、分配、治理、节水、文明等八个方面,八问中国之水,描述了中国水资源和水质的现状与问题,记录了中国最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展现全国各大城市生活中的节水困境,披露触目惊心的湖泊、河流污染调查结果,分析水危机出现的深层原因,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用水管水理念,力图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水和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群体视角下的纪录片具有较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它容易引起社会的共鸣,能够多方面地反映社会普遍问题并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同;《远在北京的家》、《姐妹》等纪录片从群体视角记录了中国女性农民工群体进城的个人遭遇及其奋斗的一段经历,多方面记录和揭示了群体生活现状与面临的普遍问题,引起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充分体现了纪录片的社会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远在北京的家》与《回到凤凰桥》两部纪录片,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一群来自安徽农村的年轻女性,记录了她们进京务工的不同生活境遇。两部影片通过对真实细节的捕捉,展现出被摄对象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同时,恰到好处的解说语言与画面形象相得益彰,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纪录片整体。虽然在题材选择、细节表现和解说上存在诸多相似性,但由于叙事角度的不同、表现手法的差异以及音乐、音响运用的区别,又使两部纪录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通过对两部影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20世纪90年代我国独立纪录片与体制内纪录片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路晓  赵迪 《新闻世界》2014,(5):240-241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故宫100》就是这样一本精美的相册。它运用画面构图、光线与色调、角度、景别、光学镜头、运动手法以及应用文学等多种摄像手段,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为《故宫100》增加了艺术上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