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至今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愈药物。为了组织动员一切社会资源遏制艾滋病蔓延,联合国明确提出了艾滋病预防与媒体报道之间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艾滋病报道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新闻再现,而是涉及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社会责任,稍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2007年12月1日,胡锦涛同志看望艾滋病患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对患者的关怀。本文分析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有关艾滋病报道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反映了编辑工作者在报道社会热点问题上策划的调整和优化,可供各位同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刘熙 《新闻界》2005,(2):135-135,119
为了组织一切社会资源抗击艾滋病,联合国明确提出了艾滋病预防与媒体之间的相互合作问题,指出“我们应同社区一道制定并得到政府最高当局支持的宣传、新闻、教育和传播活动”,充分发挥媒体重要作用,遏制和扭转艾滋病的蔓延。因此,发挥媒体在艾滋病报道中的正面效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宗教、道德观念的分歧已经成为艾滋病防控工作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一致的见解,国际社会难以制定统一的行动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随着艾滋病报道成为我国媒体的长期议题之一,媒体对艾滋病人的形象塑造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但有些媒体报道并没有正确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反而给艾滋病人打上“艾滋烙印”。这种“艾滋烙印”报道方式,缺乏人关怀和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6.
今年12月1日是第2 2个世界艾滋病防治日。在2001年6月,联合国大会就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时隔8年,国际社会为防治艾滋病做出了不懈努力,全球2008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约为270万人,比8年前下降了17%。但我国艾滋病流行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并且因传播途径的改变,已发出了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危险讯号。  相似文献   

7.
《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分属湖北省委机关报和武汉市委机关报,其发行量是省内其它媒介的排头兵。艾滋病作为一个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对其的报道反映出政府对艾滋病的态度、政策变化进程和契合程度。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2015年10年间湖北两大机关报《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报道艾滋病的"框架情况",探究作为舆论的重要阵地,党报媒体在传播艾滋病相关信息中应该发挥怎样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1月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其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从1988年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起,我国报纸就开始了对艾滋病议题有意识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陶婵 《新闻三昧》2006,(4):30-32
若要盘点2005医疗报道的热点,我想艾滋病感染者敢于公众前亮相肯定是其中之一。在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时,人们看到佩戴着爱心红丝带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艾滋病人,他微笑着和艾滋病患者握手,深情地询问他们的病情。而在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时,北京艾滋病感染者——孟林(化名),作为北京市第一个登台亮相的艾滋病感染者,希望得到社会和政府对艾滋病感染者更多的支持和关怀,从而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作为一名记者,我有幸与他进行了一次直面的对话。他们不愿意面对公众去年的11月27日,本是一个如往常一样寒冷的冬日,可对…  相似文献   

10.
沈秀丹 《新闻窗》2011,(2):46-47
我国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历经浪漫化,妖魔化,猎奇化等阶段。目前已进入了力求达到以“客观、公正、人文关怀”为主要特点的艾滋病报道新时期。尽管一路走来成绩斐然,但就现状来看,国内的艾滋病报道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余地。  相似文献   

11.
吕蕾 《视听》2018,(11):160-161
艾滋病作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作为我国的党政喉舌,其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基本反映了社会主流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价值取向。本文以新闻建构理论为基础,选取《人民日报》在2010-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及其前后各一天(11月30日-12月2日)发布的艾滋病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期揭示出新闻内容背后其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吕雅琼  杨锐 《今传媒》2012,(4):134-135
自我国在1985年发现首个艾滋病感染病例以来,媒体关于艾滋病的报道也就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媒体成了人们获取关于艾滋病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的流动人口呈现着迅速增长的态势,预防艾滋病也成了政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而媒体在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文选取《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在2011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各一个星期关于艾滋病的所有报道作为分析对象,对这些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出报道的现状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新闻前哨》2007,(9):91-92
有学者认为,转型时期我国弱势群体大致可以这样划分:从绝对意义上讲,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是弱势群体;从社会意义上讲,老人、妇女、儿童等是弱势群体;从社会文化意义上讲,艾滋病人、同性恋者是弱势群体;从相对意义上讲,下岗职工、进城打工的农民等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4.
江华  张立 《新闻三昧》2004,(5):8-10
提起这个话题,南方周末只有感到沉重和不安:自1999年关注河南艾滋病情况以来,2004年是第6个年头,我们的报道,伴随着艾滋病的发生发现、蔓延、防治、阻断的整个过程。每次我们来到河南贫穷的艾滋病严重的村庄,除了在压力下写出报道,更多地是感受到了内心的无力。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的健康传播是一种涉及疾病隐喻之下的身份认同以及跨文化传播冲突等多方面社会问题的公共危机,媒体在艾滋病意义生产的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的三种报道偏向加深了艾滋病群体被他者化的社会公共交往分裂的危机,当从媒体"他说"视角转向艾滋病患者"我说"的一线叙事时,三种传播偏向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但为了营造更加宽容的社会环境,媒体和公众需要从道德判断进入生命伦理,跳脱"他说/我说"的二元对立,在将两者融合的过程中真正去思考关涉人的自尊、生存等本质性的问题,从而使艾滋病报道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更具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5,(12):14-14
日前,首次针对媒体高层负责人的艾滋病报道培训班在北京举办。来自19家中央级媒体负责人及部分省(区、市)宣传部门人员参加了培训。据悉,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要消除公众对艾滋病的无知,媒体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7.
李艳 《新闻世界》2010,(11):149-150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图书网"进行了有关我国艾滋病报道的研究论文和专著的检索和研读,对1998年到2008年有关我国艾滋病报道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以了解现状,展望未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谭天  曾源 《东南传播》2016,(4):138-141
政府、媒体、群众对艾滋病议题日益关注,世界艾滋病日成为了政府、媒体宣传艾滋病的主要机会。本文选取网络媒体为研究对象,对人民网、网易网、凤凰网在近三年艾滋病日对艾滋病报道的框架构建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三者对艾滋病报道的报道方式、新闻议题、新闻出处、报道语气、信息来源均呈现统计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于转型之中。我们背负着计划经济的遗产,我们不同于发达国家和一般发展中国家有着与政府对应的市民社会。而与艾滋病相关的这一切,正发生在中国的这一时段。  相似文献   

20.
为一刹那犹豫而自责 今年6月15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9项措施。其中,第5项是加强采供血管理,加强血站建设,坚决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第6项是落实对艾滋病患者的救治关怀,落实好“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保障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反对社会歧视等等。今天读到这些使我备感亲切,回忆起两年前的一次采访活动,更体会到这些措施的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