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教授状告博客网一案的尘埃落定到博客写手状告网民的“博客告博客”案和某公司状告前员工博客案,再到前一阶段国内媒体关于“博客实名制”的争论,博客给人的印象总是纠纷不断、各执一词的乱象。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缘起,其实都是博客写作“公”与“私”的纠缠不清,而这种纠缠不清恰恰是博客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  相似文献   

3.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罗攀 《网络传播》2006,(7):55-55
当前,博客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这种以网络日志和超文本链接为基本构成要素的个人网页,成为一种以燎原之势发展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伴随博客的日益普及和影响力日渐扩大,各个阵营里(草根博客、明人博客、IT博客等)出现了一批人气博客,这些博客周围聚集了大量在网上游走的fans,成了一块不可小觑的“人气宝地”。消费时代无孔不入的商业广告敏锐地嗅到了这块“人气宝地”,欲迫不及待投进博客的怀抱,开始了与博客的第一次接触。当博客遭遇广告,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DruegeRrepor.com)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的视线;随后博客网站在美国新闻界越来越引人注目,直到2004年美国大选,博客记持有记证,正式参与报道美国总统大选,博客开始进军美国的新闻领域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6.
周军 《新闻记者》2006,(6):49-51
一 2006年3月24日,杭州西湖区法院对浙江省第一例博客侵权案进行开庭审理,庭审因被告不承认自己是侵权博客的作者,案件没有当庭宣判。值得关注的是,原告在开庭之前又将登载侵权博客的中国博客网追加为第二被告,但未得到法庭准许。无独有偶,在这一案件之前,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状告中国博客网,称其网上有辱骂、侮辱他的博客文章,诉状已被南京鼓楼区法院受理,成为中国博客第一案。  相似文献   

7.
董乐铄 《传媒观察》2006,(11):44-45
互联网在飞速发展,作为网络媒体的新锐元素,博客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网络交往的每一个角落。博客时代的到来给网络交往方式带来了新的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在我国,几千万人用博客作为自己的身份名片,博客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或交往习惯。随着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阅读博客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与勤劳的博客写手相比,看客们会忠卖地等待博客“地主”更新网络日志,他们发表评论或保持沉默,即所谓的“灌水”和“潜水”,并以第一个发表评论为荣,美其名曰“沙发”。  相似文献   

8.
名人博客塑造的媒介文化奇观——兼谈网络自由的幻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亚楠 《新闻记者》2006,(12):48-49
2006年9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就在这欣欣向荣的博客群中,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文化现象——名人博客的兴起。本文将就名人博客所塑造出的媒介奇观进行剖析,对博客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9.
赵莉 《青年记者》2006,(16):113-114
博客以其理念和技术保证了两点——完全自主,沟通互动。但是这一“零体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传播平台也凸显了一系列监管难题,从博客诞生那一刻起,整个博客世界里官司不断,谩骂、攻击、恶炒、隐私、淫秽等不和谐现象如洪水泛滥。近期相继出现的“中国博客诽谤第一案”、“郭德纲与汪洋”博客事件、“80后”作家韩寒和评论家白烨博客骂战……更是将谁来监管博客的呼声推向了顶峰。4月19日,由博客网发起的讨论了6个月的首个《博客自律公约》(后更名为《明上网自律公约》)正式出台,包括博客网、搜狐网、新浪网在内的19家网站代表在自律公约上签字。这份公约在首届博客节开幕式上宣读,并被铭刻在了博客墙的正面。包括“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等8个内容共160字。此博客公约一出台,就在网民之间引起了强烈争论:博客公约能够有效约束网民的行为吗?博客公约的出台,带来的是规范还是限制?  相似文献   

10.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博客:新媒体浪潮的导火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彧 《传媒观察》2007,(3):44-45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博客如日中天,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挠战着人们的传统传播观念:只要上网注册登录一个账号,立刻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体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年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1.01亿。在博客作者中,活跃的博客作者有315万。博客的魅力何在?它是如何改变着我们?它真的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吗?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博客的兴起,因博客所引发的侵权问题也日益增多。仅2006年,与博客名誉侵权相关的诉讼就有多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案”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案。该案已于当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此案的判决,对规范博客网站的运营意义重大。然而,有些学者就博客名誉侵权纠纷中博客网是否应承担责任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如有学者认为博客侵害名誉权真正的被告应当是博客的作者,而不是博客网。①笔者认为,虽然博客作者在博客侵权中应负主要责任,但由于博客的匿名性,使得博客作者难觅踪迹,而博客网作为博客的管理者和载体,在博客侵权案中是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  相似文献   

13.
层次分析法在博客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博客概念入手,阐述建立科学而实用的博客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从博客的内容、页面的架构、构建者和参与者的互动性以及构建者的影响度4个方面构建一套对博客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选取国内图书情报界两个较具影响力的博客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博客构建者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名人博客是与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互联网被深深地打下了“博客”的烙印,从全球到中国,无不舞动着博客的身影,怪不得有人称2005年是“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曾丽清 《视听界》2007,(1):66-67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2005年,会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l在中国,这一数字达到了1600万。2006年,随着博客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博客数量预计将达到6000万。  相似文献   

16.
"博客"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萍 《图书馆学刊》2007,29(2):136-138
“博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甘示弱地引进博客,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图书馆博客网。目前图书馆博客网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三个国家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合理地利用“博客”技术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服务。随着3G时代的到来,“博客”家族的新成员“移动博客”也将在图书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博客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严海帆 《图书馆论坛》2007,27(2):92-93,91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正备受人们关注,文章介绍了博客的概念和特点,并就建设图书馆信息服务博客的可行性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杨柳 《中国编辑》2006,(2):27-30
仿佛是一夜之间,一种新兴媒体——播客席卷全球。播客,不是博客,而是继博客之后的又一代网络新锐。有人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广播。”如果说博客颠覆了受众被动接受文字信息模式的话,那么播客则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收听模式。在媒介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只做传播流程中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输、单纯的信息告知,已经不能适应受众的需要。无论是播客还是博客,都是受众寻求的一种能更好地表达自我的方式。播客继承了博客的原创性和大众性,饱含着浓郁的“草根”情结,受到众多网络先锋们的热烈追捧,并且还有迅速主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6,(9S):41-41
国外某著名博客透露,英国麦克米伦出版集团的母公司——德国的霍尔茨布林克出版集团将进军博客。他们计划在今年10月正式启动一博客项目,现在正在其旗下各大出版公司挑选十位著名作家,每个出版公司各选一位作家作为此项计划领军人。  相似文献   

20.
吴献举 《新闻传播》2006,(12):30-31,33
博客名誉侵权是近年来随着博客的勃兴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侵权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寨”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寨。该案已于2006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